APP下载

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在精细化护理中的应用

2020-04-10冯素素罗锦菊罗仕珍许素宁杨梦桃罗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脑血管精细化发生率

冯素素 罗锦菊 罗仕珍 余 练 许素宁 杨梦桃 罗建华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阳春 529600

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随着人民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脑血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由于其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精神生活,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脑血管介入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防治,该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但是由于人体颅内神经及血管的复杂性,此种治疗方式易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所以,介入术围手术期给予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十分必要[2-3]。本研究在结合脑血管介入手术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精细化护理流程,探讨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在精细化护理中的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并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行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逻辑思维清晰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清楚。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心肝肾等器官障碍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伴有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0~86岁,平均(68.2±2.7)岁,收治时间1~3个月,平均(2.13±0.12)个月,20例脑动脉瘤,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动脉海绵窦漏9例脑动静脉畸形8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0~87岁,平均(68.3±2.6)岁,收治时间1~3个月,平均(2.15±0.11)个月,22例脑动脉瘤,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颈动脉海绵窦漏8例脑动静脉畸形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血管介入疾病的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手术讲解、术中常规护理以及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等内容;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精细化护理,配备介入护士,给予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查阅脑血管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订《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在编写清单时设定清晰的检查点,在介入手术护理清单节点上根据清单列出的项目执行检查程序,采用精炼、准确专业用语及统一版式,使用清单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及考核,从手术前日开始按清单任务执行,完成清单目标后记录目标完成情况,并寻找未完成原因,将清单挂于患者床尾,以便护士交接班、医生查房时及时对护理目标及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护理清单包括术前评估、术前宣教、术前护理、送手术环节、床别备物、接送手术、术后护理及宣教、术后评估、用药注意事项等组成。术前评估: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将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以及疾病改善情况;术前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流程、重要性,确定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稳定患者不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术前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解除患者疑问。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使其配合手术治疗。送手术环节:进行常规的备皮、导尿等术前准备工作,同时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医学设备等健康宣讲,并及时耐心解答患者的对治疗的疑惑,以便患者保持最佳的状态进入手术,均由介入护士全程陪伴进入手术室,协助患者选取舒适体位。床边备物:提前备好相关急救药物和设备,以便意外情况发生时及时处理。接送手术:术毕接送患者返回病房时给予氧气吸入,保证术后途中安全,心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是否清楚,做好做好介入室的清洁及清点工作。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征变化情况,术后嘱咐患者充足休息,协作患者变更体位,避免压疮的发生。术后宣教:指导患者饮食管理,包括进食流质及易消化等食物,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或开展康复、放松训练等方式改善心理状态。术后评估:术后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预防,加强夜间巡视工作,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用药注意事项: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性用药护理,血压过高者需维持血压状态,持续微量泵泵降压药物,根据血压的变化调节剂量,对血糖过低者行补液,心功能不佳患者注意输液速度及剂量。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并维持出入量的平衡,保证顺利完成手术,预防血栓的形成。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均术后随访半年~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2)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假性动脉瘤,腰背部疼痛,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使用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分,包括从护理人员形象、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等方面,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满意评分在90分及90分以上;基本满意评分在70~89分,不满意评分在70以下,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脑梗死及脑缺血发作不良事件发生率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6.00%(13/50)(χ2=7.44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尿潴留、假性动脉瘤、腰背部疼痛、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10.0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14/50) (χ2=5.263,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8.81±0.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3±1.12)分(t=25.93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00%(42/50) (χ2=4.395,P<0.05)。见表3。

3 讨论

医学上认为导致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小血管闭塞、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说话头痛、呕吐、不利索、手脚麻木、抽风等症状[4]。

脑血管疾病使用脑血管介入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于患者对介入术治疗尚缺乏较全面及正确的认识,往往易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等负面不良情绪,再者,患者本身机体由于受手术的创伤刺激,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等,导致治疗效果不佳[5-6]。

介入室护理工作由于护理时间较长,护士工作量较繁重,在实施中即使存在较小的细节失误都可能对患者的护理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进行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护理观察,确保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疾病早期康复[7]。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脑梗死及脑缺血发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00%;观察组尿储留、腰背部疼痛、假性动脉瘤、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00%,这是由于精细化护理是一种细致优化护理过程中的每一道程序,确保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并有效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整体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8-9]。

介入护士围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目前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其可针对性的通过护理清单有效管理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完成相应的护理准备工作,全程陪伴患者,进行宣教及生活指导,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及介入手术治疗的认知,稳定其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并发症的预防及降低有着重要的意义[10-11]。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应用精细化护理清单开展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快速准确的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及生理状态进行手术治疗,其术中、术后给予的针对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与系统性,从而帮助获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12-14]。本研究探讨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在精细化护理中的应用,该护理清单为护士提供较为全面的护理认知网,可以帮助护士减少护理差错,减少护理遗留的任何细小问题,顺利完成术前术后及交接护理过程中的每一步,系统的进行决策,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错误,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5]。

综上所述,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在精细化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质量,获得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脑血管精细化发生率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