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及对患者血清IL-1β,TGF-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

2020-04-10张晓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炎性抗生素重症

袁 科 张晓燕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珠海 519000

重症肺炎多是由毒力极强的病原菌感染引起,患者可伴有常见肺炎呼吸系统症状,同时可引起多器官组织明显受累,病死率极高[1]。有研究发现,重症肺炎炎性反应较为突出,机体瀑布级联的炎症反应能够诱导多器官功能障碍,加大治疗难度[2];此外,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用药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性增强,重症肺炎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炎性介质调控、寻找更为有效的抗生素已经成为新的治疗突破点。利奈唑胺为新型恶烷酮类抗生素,药物机制独特,不会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因此在重症肺炎治疗中有较大优势,为进一步明确其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1~75岁,平均(52.1±3.3)岁;患病时长3~10d,平均(4.50±1.02)d。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75岁,平均(51.3±3.4)岁;患病时长3~10d,平均(4.46±1.00)d。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符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3]相关标准;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痰培养结果为阳性;③肺部无间质纤维化;④经醛诺酮、碳酸霉烯等抗生素治疗无效;⑤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①慢性肺阻塞性疾病;②3个月内有免疫抑制剂服用史;③恶性肿瘤;④内分泌系统障碍、血液系统障碍。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化痰、营养支持、吸氧、退热、补液等常规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照组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Z20040033),50mL药物溶入100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30~40min内滴完,2次/d,病情严重者可加至3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注射液(Fresenius Kabi Norge AS,H20160301),600mg/次,12h注射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1.4 疗效判定

参考《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临床治愈:病原学、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上述主要指标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无效:上述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为临床治愈、有效总和。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MMF、PEF、FEV1/FVC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s)

?

2.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研究组IL-1β及TNF-ɑ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

3 讨论

重症肺炎为呼吸科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已有研究显示本病发生与病原菌、内毒素损伤、免疫机制损伤以及理化因子等有关[5-7],因此将抗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抗生素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然而,大量医院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炎症反应失控、多重耐药性等因素影响,单独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重症肺炎、需氧革兰阳性菌感染耐药性肺炎等出现使得治疗难度增加[8]。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探索领域的不断扩宽 ,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并证实重症肺炎的发生不仅受到病原菌感染影响,同时与炎性因子的大量分泌之间关系密切[9]。刘胜华等[10]在研究中发现,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刘道莹等[11]在研究中证实了上述观点,因此在治疗期间实现抗炎因子、促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对病情好转有着关键作用。利奈唑胺为新一代恶唑烷酮类抗生素,能够与细菌核糖体上的50S亚基结合,切断RNA和核糖体的链接通道,有效抑制mRNA70S复合物的形成,阻止细菌蛋白质合成,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12]。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利奈唑胺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此外,利奈唑胺分子量相对较小,能够较强穿透肺组织,快速广泛分布在肺上皮细胞衬液及肺组织中,杀灭耐药葡萄菌、肺炎链球菌等,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研究组MMF、PEF、FEV1/FVC等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利奈唑胺能够增加肺部表面张力 ,增加肺泡通气量,快速改善肺功能、呼吸状况,有效缓解机体缺氧缺血程度。

炎性因子所产生的强烈致炎活性,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引发、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13]。郭玮等[14]提出,机体释放大量炎性因子时,不仅不利于机体病原体的清除,同时可造成机体免疫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IL-1β及TNF-ɑ为典型的促炎性因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IL-1β及TNF-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利奈唑胺能够抑制促炎因子过度表达。TGF-β是抗炎因子,可抑制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激活 ,影响前炎症因子、促炎因子的分泌与合成,研究组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利奈唑胺在改善机体过炎症反应、实现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平衡中有显著效果。关于利奈唑胺的安全性,临床目前主要以小样本试验为主且患者用药时间较短,因此尚无大规模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主要集中于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等[15]。本次研究研究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在停药后症状均缓解并消失,提示药物安全性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改善肺功能、呼吸状况,同时有助于调节血清炎症因子失衡,对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炎性抗生素重症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抗生素的故事
重症不惑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