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链时代 ”到来
2020-04-09吴明华
吴明华
“未来的产业竞争,不再是目前产业分工格局下的单个企业竞争,而将是产业链对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断言。与此同时,美国战略家帕拉格·康纳也指出,21世纪本质上是一场争夺供应链的角力。
由于产业链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因此,西方学者所说的“供应链”与“产业链”的概念基本对应。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学者们把目光转向产业链的同时,地方政府已经抢先一步行动起来。从创新“链长制”到培育“链主”企业,各地正在为产业链竞争的到来而摩拳擦掌。
事实上,产业链并不是新鲜名词。但把产业链上升到城市发展乃至全球竞争的高度,把产业链放到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位置,这是前所未有的新现象,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链时代”。
从“群时代”到“链时代”
湘潭市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提出的“链长制”会火遍全国。
2018年4月,湘潭市在湖南省首推“链长制”,初衷是提升当地产业链竞争力,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7月,“链长制”首次在省级层面实施,根据湖南省产业链分工方案,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在内的省级领导均直接参与产业链相关工作,“链长制”也初露雏形。
“链长制”真正兴起则是在浙江。2019年8月,为了应对复杂国际经贸形势对产业链的冲击,浙江省商务厅在全省开发区开展了“链长制”试点,大范围推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多次提出,维护产业链安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并把“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六保”重要工作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链长制”迅速风靡全国。包括江西、山东、陕西等省级层面,以及合肥、南京、苏州、北京、深圳、长春等城市纷纷建立“链长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多个省市建立了“链长制”。有关“链长制”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方案也得到成熟完善,并且效果开始显现。
表面上看,“链长制”是地方应对疫情的非常之举。事实上,它的出现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背景。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步伐加快,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链格局正在进行重组、重构甚至推倒重来,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历史性机遇。尽管中国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形成,但在产业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和重要环节缺失,产业链条不完整、龙头企业不强、价值链不高等,建链、补链、强链已是当务之急。
对此,刘志彪分析认为:“全球产业的分工和竞争态势出现了新变化,未来全球化竞争格局将转变为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对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竞争的程度和水平空前提高。对此,政府和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把产业链上升到关系全局的战略高度,其目的不仅仅是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更是着眼长远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当前产业发展已经从群时代走向了链时代。”合肥市发改委主任朱胜利分析认为,产业集群侧重追求规模,而产业链更注重产业内部的关联与协同,从“群时代”到“链时代”意味着从规模向质量的转变。
过去在产业集群时代,更注重产业规模,什么都往里塞,以此形成集聚态势,产业发展政策也比较笼统;而在产业链时代,更强调产业发展质量,在构建产业链过程中缺什么补什么,产业政策也更加精准。企业也从单纯的扎堆发展,变成深度的协作与上下游协同,产业链成为一种更有效率的产业发展形态。
从“群时代”到“链时代”,全球产业格局和国内产业发展阶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链长制”应运而生。
“链长制”打破了原有产业集群“群龙无首”的局面,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高位推动,统筹内外部资源,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突破,以产业链为核心,连接起创新链、供应链、信息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个链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为即将到来的产业链竞争时代做好准备。
“链主”驱动
尽管“链长制”风靡全国,但并不意味着各地走上了依靠行政力量驱动产业发展的老路。
仔细观察各地出台的方案可以发现,“链长”的主要作用集中在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谋划、核心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生态构建等宏观层面,产业链发展壮大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和市场的力量。特别是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中,究竟由谁来引领和驱动产业链的变革与发展?
在“链时代”,一个新的角色逐渐走上舞台中央,即“链主”企业。
2020年1月,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一条龙”培育计划,培植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企业。2020年7月,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增强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控。2020年9月,安徽省在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中,启动“个十百千”工程,其中提出要培育100個左右“群主”企业、“链长”企业。与此同时,江苏南京、广东佛山等地也明确提出培育和引进“链主式”企业。
所谓“链主”企业,指的是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中大部分企业的资源配置有较强影响力的核心企业。
与人们熟悉的龙头企业不同,“链主”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下游,它们更贴近终端消费者或能够提供生产性服务,同时又在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营销手段等方面具有超强实力。例如华为手机的供应链上,仅上市公司就有数十家,它们都能分享到华为开拓市场的成果。而传统的上游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带动能力就难以与之相比。
“链时代”产业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扩大到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如何,甚至能决定产业链中大部分企业的生死存亡。如何促进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成为链中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时候,“链主”企业的诞生有助于产业链资源的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
正如兩个狮群之间的较量,取决于狮王的实力。“链主”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思路,决定了产业链的未来。狮王是狮群内的雄狮通过较量产生的,“链主”的诞生也是产业链中各企业竞争的结果。过去,龙头企业往往以企业体量和销售金额论高低,而“链主”企业则是以“长度”论英雄,带动能力更强、合作伙伴更多。
“链主”企业通过运用先进技术、理念和模式推动产业变革,提高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同效率,从而获得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因此,培育“链主”企业,就可以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当前,产业的发展亟需从政府驱动转变为‘链主驱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寿荣认为,中国产业表面上看存在“大而不强”“缺少灵魂”等问题,实质上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是缺乏对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掌控能力,很难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去我们发展采用的是政府驱动的模式”。
在章寿荣看来,“链主”驱动模式有很多优势,产业培育更加市场化,机制更加灵活,“链主”对行业发展、市场方向以及核心技术等了解更深入,能够较好地甄别行业内有竞争力或发展潜力的企业及项目。
“中国产业升级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链主。”刘志彪预测,通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未来中国的链主会大量出现,“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产业链‘链主的主导下形成新的规则”。
在“链时代”,培育和引进更多“链主”企业,提升产业控制能力,将成为区域产业链竞争制胜的关键。
“链式”思维
2020年9月,在长三角企业家圆桌会议上,长三角三省一市牵头成立了4条产值超万亿的长三角产业链联盟。
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盟牵头人、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说,如果长三角企业家联盟是“开路先锋”,那么产业链联盟就是“开路先锋”手中一把锋利的刀。产业链联盟不是一帮一、一带一的“先进帮扶后进”的团体,而是冲锋陷阵、敢打硬仗的精干突击队。所有加盟成员必须是家家手上有绝活,个个是能征惯战的精兵强将。
汤亮一语形象地道出了当前产业链竞争的态势。在“链时代”,如何培育出一支支能征善战的产业“突击队”?除了“链长”引领、“链主”驱动之外,还须具备怎样的“链式”思维?
产业链关键在“链”,首先就要有“链条思维”。根据“链条定律”,一根链条与它最弱的环节有着相同强度。因此,产业链强韧与否,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是关键。也就是说,参加产业链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在产业上游到下游的“链”上,必须有自己的环节性位置,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和不可或缺的产业功能。在汤亮看来,只有把“缺一不可”的关键性企业,全部组合到“链”中来,产业链才能发挥出最大能量。
从企业层面看,产业链上不是企业机械的组合,而是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生态思维”尤为重要。产业发展经历了从点状的产业分布到块状的集群集聚,现在正向链状的产业生态演进。
在产业生态构建中,多链融合是重要的价值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同时拓展供应链、信息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个链条,打造互动融合的创新生态圈。在生态圈中,产业的链条化属性更为突出,资源配置不再是围绕着一两个大项目转,而是从关键节点和共性设施上入手,从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生态位”企业入手,从促进产业发展的人才和服务入手,打造适合产业链发展的整体产业生态。
从政策层面看,“链时代”需要“精准思维”。在各地制定的“链长制”工作方案里,无一例外地包含“四个一”,即一张产业链底图、一个规划蓝图、一张产业链“路线图”,一个专业团队。从实践来看,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摸清产业链各环节状况、制定针对性产业发展规划和策略、建立专业的团队,才能针对产业链进行精准施策。
“不能搞‘大呼隆政策,必须精准施策,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资源配置要更精准。”在这方面朱胜利深有体会。他举例说,光伏产业关注应用推广政策,需要政府在城市建设技术规范、创新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而集成电路产业更注重技术突破创新,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需要在项目研发、人才吸引等方面给予倾斜。
精准施策意味着对“链长”们的政策把握水平、对产业的理解以及政务服务水平要求更高,而其中“精准思维”是关键。
在“链长制”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把产业链上升到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向,也是产业发展新思维的体现,即“系统思维”。产业链发展高度复杂,一些点上的支持政策或优惠措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产业链发展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甚至需要整个城市来配合。
“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已经高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让城市更智慧、更宜居,而智慧城市建设又将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朱胜利看来,工业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这是对“链时代”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