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培养
2020-04-09蔡琳姗
蔡琳姗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认知思维。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在分析、综合、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真实的情境,强调课堂问题的生成,引导学生针对问题作出判断,找到解决的方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关于思维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原有的、已经习惯了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地思考,这样思维才能有所突破。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海边修筑城堡、编织童话的故事,课文除了第1自然段是总起句,点明了“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以外,其他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孩子们快乐游戏的过程。课文的写作非常新奇,在儿童的生活故事中还套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文章结尾处孩子们的想象更是让人忍俊不禁,营造出一种言无尽而意无穷的欢乐情境。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与鉴赏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感受文本的语言文字特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欣赏这样描写产生出的不同表达效果。
深入研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它是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解构,重在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意图与观点。在这样解构与揣摩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正确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读懂文章,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相关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生动地展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一找关键词来梳理文章脉络。不少学生很快就能找到“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从而顺势厘清课文的第1~3自然段描写的是雨前的景象,第4~6自然段描写的是雨中的景象,第7~8自然段描寫的是雨后的景象。
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关键字往往隐藏在段落当中,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经过认真分析,学会区分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从整体中提炼出最关键的短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是在情境中发生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如此。在阅读过程中,打破常规思维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讲的是一只青蛙为了把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一次又一次改造烂泥塘,最后把烂泥塘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在教学中,结合所学的内容,学生可以逐步提炼关键信息,总结青蛙为了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教师提问:“青蛙把泥塘改造得那么美,假如要送一面锦旗给它,上面该写些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勤劳能干。”“善于听取意见。”“聪明智慧。”“积极进取。”“乐观开朗。”……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哪些词语更合适?为什么?”然后让学生以彩纸为锦旗,写上想要送给青蛙的词语,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演一演,学以致用。
这是基于具体环境的语言再创造,也就是对文本语言进行加工再处理,并转化为理性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评价与运用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教师的任务,需要教师摈弃“一言堂”的做法,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强调学生主动体验,引导学生参与思维活动,关注学生吸收课堂“营养”,提高学生的思维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会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