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我们不妨由“快”到“慢”

2020-04-09沈安萍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动笔快餐习作

沈安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快节奏、高速度的现象,其中也包括习作教学,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出现了“快餐式习作”,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常常复制粘贴、直接搬运、东拼西凑,写出来的习作都是凭空臆造,毫无真情实感。这种“快餐式习作”究竟从何而来,有着怎样的危害,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应对呢?

【问题一】

指导事无巨细,扰乱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

其一,教师常常以提纲挈领式的要求统一制订习作任务,不厌其烦地对每次的习作教学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指导,甚至细致到表达中的过渡、用词和标点,并用这样的方法组织全班学生描写相同的素材。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物的言行表现一致、故事的情节发展雷同、故事的最终结果相同,使得当下的习作俨然成为了古代八股文的翻版。其二,对应试习作的生硬搬套。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常常进行极具功利色彩的复习指导和经验传授,将考试习作劃分为写人类、记事类、状物类等不同类别,并从开头、结构和结尾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套路化的指导,僵化了学生的内在思维,使得学生的言语生命毫无灵性可言。其三,一味贪多求全,很多教师打着“勤读多练”的幌子,在习作训练的数量上做文章,每一节阅读课都要上一次读写结合、随文练笔,甚至每天一篇日记,一无针对性,二无思维性,其训练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所有类似于这样的训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内在语言认知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策略一】

顺应规律,缓慢而导,契合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不管是文本的内容价值,还是习作策略,都是值得学生品味与借鉴的资源。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所蕴藏的内容进行体悟与感知,避免在习作时急拿急抓,反而适得其反。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技巧、积累方法,并在自身意识中发芽、孕育,最终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奠基。

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感知和积累方法,并要求学生当下就能直接使用,是具有较大难度的。而引导学生进行体悟与感知,并让学生牢牢地扎根在思维意识深处,这才是解决当下“快餐式习作”的核心要求。比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这儿真美”,要求学生能够用“关键句来写清楚一段话”,并要求学生围绕着“这儿真美”的话题展开描写。如果教师是在教学这篇习作时才开始涉及“什么是关键句”“关键句与其他语句之间关系”等话题,就是“快餐式习作”的典型表现,即直接现学现用,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内化和吸收的过程。为此,教师就需要树立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意识,在课文教学时就着力为习作教学服务,让学生认识到关键句在统整一段话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着力引导学生解决习作方法的问题,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基。

【问题二】

过程应付差事,扼杀习作训练的表达灵性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展开翔实具体的描写,关注篇幅长短已经成为很多教师评价习作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指标。于是,很多学生为了凑足让教师满意的字数,常常是“无病呻吟”,该写的不写,不该写的满篇废话。有的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突然停下来,数一数字数;有的学生记流水账一般,习作时也没有运用方法的意识,没有侧重点的划分与详略的安排,也没有技巧的点缀,整篇文章就成为了纯粹性的记流水账。更有甚者进行张冠李戴式的拼凑与组合,这里摘抄一段,那里选择一句,一篇习作看似拥有整体感,但内在的逻辑缺失、错乱、脱节,这对于学生后续语言表达和思维意识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策略二】

放大过程,缓慢而写,激活习作训练的表达灵性

这里所谓的“缓慢而写”并不能直接窄化为动笔写字的环节,而是包括了要留心生活、注意选材等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师讲授了,并不一定要急着让学生直接动笔,而是让学生内化一下、选择一下、甄别一下,做好充足的认知准备,然后再动笔,或许能够达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教师运用统整的视角,对撰写观察日记进行了指导,但并没有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动笔写作,而是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比如在自家花盆里种上几粒种子,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观察秋天,不同树木的叶子逐渐变色的过程;观察小猫在不同时间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状态……有了观察的准备,仍旧不要急于让学生动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分享和表达,与其他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并就观察的方法和习得进行汇总。当学生的认知储备到位时,教师再专门组织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并付诸笔端。

纵观整个过程,教师改变了节奏快的教学,让学生从听讲到实践动笔的过程缓了下来,让学生在经历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再进行实践表达,做到了游刃有余。

【问题三】

评价敷衍了事,阻碍了后续练笔的内在热情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新授上,而对后续的评价关注较少。“快餐式习作”存在的弊端不仅仅体现在教师指导和学生训练的过程上,还体现在教师敷衍性的评价上。教师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部分语言过于笼统晦涩,难以起到评价应有的效果。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1)语言格式化,由于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批改的习作越来越多,难免会陷入一种习惯化、模式化的泥潭中。(2)评价过程单一化,很多教师并没有能够针对学生习作的特点展开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所有的习作在固定的套路中、在固有的模式下,进行千篇一律的评价,这对于学生认知自己的优势、感受成功的乐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策略三】

激发动力,缓慢而评,助推后续练笔的内在热情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得失成败进行总结与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在激发学生内在习作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在评价中明确得失、总结经验,形成自我表达的语言节奏韵律,激发学生习作练笔的动力和热情。

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生活万花筒”为例,编者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这件事情描写清楚。面对这样的习作,教师究竟该进行怎样的评价才能达成应有的评价效果呢?笔者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依托习作训练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是一篇叙事性的习作,依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元素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是这篇习作的训练重点。教师评价的关注核心就应该聚焦在这一训练点上,让学生在评价中明确自己的亮点与不足。第二,依托内在认知规律,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课堂上要打破教师是评价主体的弊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对比他人,对习作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同桌之间的互读、互评,用平等、和谐的对话来提出不同的观点,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相互商讨,最后,由教师来进行总结性评价,对本次习作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组织、督促学生从自己的认知体验入手,为后续学生的实践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作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当下“快餐式习作”太过于急于求成,导致学生难以静下心来。为此,要倡导“慢”的艺术,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契合学生语言发展的内在节律,把工作准备在平时,从而让习作教学与学生的语言生命完全合拍。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织里镇晟舍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动笔快餐习作
一只鸡的IPO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毛毛雨
打扮春天
春天的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