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长度与保留时间的比较
2020-04-09吴应淑李婧
吴应淑 李婧
【摘要】
目的:比较婴儿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长度与保留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将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术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留置针置管长度为2cm,对照组留置针置管长度为套管的1/2~2/3,比较两组置管时间长短。 结果:实验组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婴儿采用静脉穿刺时,留置针置管长的比置管短的保留时间要长,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儿痛苦,同时增加护患关系的和谐,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约资源。
【关键词】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长度;保留时间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08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儿科,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患儿的治序中,由于存在婴儿血管细,家长要求高,患儿不配合的因素,长期静脉输液,会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而静脉留置针材料柔软,不会对所留置的血管造成伤害;保护血管,减少病人因反复受穿刺而造成血管的损伤以及精神上的痛苦;为抢救提供有效的治疗通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这一技术在儿科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小儿不宜使用肝素封管,给留置针的保留增加了难度。因此,小儿留置针保留时间的长短也成为了儿科ICU护士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探讨小儿留置针置管长度与保留时间的关系,对我院儿科ICU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住院的200例应用留置针的患儿做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儿科ICU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0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个月~1周岁,体重4Kg~10Kg,随机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为100例,置管长度为2cm,对照组为100例,置管长度为套管的1/2~2/3。实验、对照两组患儿均为入院第一天就建立静脉留置针。
1.2材料静脉留置针(24GA×0.75IN,0.7mm×19.0mm),10ml注射器,0.9%生理盐水。
1.3方法鉴于婴儿的生理特征,选用头皮静脉穿刺,以额正中静脉为首选。宜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便于固定的血管。选择血管后,用棉签蘸2﹪碘伏环形或平行消毒2遍,消毒范围大于8cm,穿刺前应检查留置针包装、生产日期、肝素帽有无松动,如有松动,须立即旋紧。头皮针接输液器刺入肝素帽,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帽,排气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以15~30℃,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5°~10°角,继续沿血管前行1~2cm,使外套管前端完全进入血管,待外套管完全进入血管后,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出针芯,取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最后分别向两边按压推开,尽量使敷贴与皮肤间没有空气,然后将肝素帽端反折固定于头部,输液管可固定于耳廓近侧,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穿刺成功后,用3M无菌敷贴固定,每日输液时间为6~8小时,输液完毕,拔出头皮针,均用10ml注射器抽取3毫升0.9%生理盐水封管,停止输液后个别患儿需隔6~8小时后重复冲管一次。
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后,先用注射器抽取3~5ml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再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完成输液。同时,告知患儿家长置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对长期静脉输液患儿,指導其自行保护血管。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对置管长度不同的实验、对照两组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置管的保留时间见表1。
3结语
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对静脉输液的心理压力,方便了临床用药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同时也减少了护理工作的负担和护士的心理压力,减轻了患儿家属穿刺时的焦虑心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结果显示,婴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置管的长度直接影响保留时间,置管长的比置管短的留置时间要长。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掌握以下注意事项:①婴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感染。②穿刺前应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包装破损及超过有效期的严禁使用。③使用留置针时,应正确地选择血管,准确地调节输液滴数,尽量降低高渗性药液及刺激性强的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如甘露醇,建议使用75%乙醇纱布湿敷,有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④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为3至5天,最长不宜超过7天,7天以上不能保证其无菌性及安全性。⑤置管期间,应经常巡视患儿状况,婴儿因套管针留置于头部有不适感,爱哭闹,易扯脱。因此,在使用静脉套管针前,应先告知家长套管针的优点及有关注意事项,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防止脱管、堵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2]崔焱,仰曙芬.儿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