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2020-04-09张佳丽曹亚南魏晓瑶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张佳丽 曹亚南 魏晓瑶

【摘要】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沉降率与治疗前比较偏低,且观察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沉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促进病情好转。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079-0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表现出突发性的剧烈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心律失常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将增加心脏破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1]。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症患者多给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均有一定的抗血小板效果,可改善患者病情,然临床上关于两者联合应用的相关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评估两者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7-78岁,平均(67.53±3.42)岁;体质量45-85kg,平均(65.77±4.23)kg。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80岁,平均(67.94±3.71)岁;体质量44-86kg,平均(65.47±4.57)kg。应用统计学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病情评估等。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湖北美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747)治疗,口服,初始剂量300mg/次,维持剂量为50-100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64)治疗,75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效果。

1.3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清晨抽取空腹时肘静脉血3ml,进行离心处理后,应用血流变分析仪(厦门海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SA-7000)测定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黏度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粘度与治疗前比较偏低,且观察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沉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发的心肌坏死,该病症的诱发因素较多且杂,多由过劳、激动、暴饮暴食等因素因其,患者常伴有胸骨后疼痛、发热、心律失常等症状,且极易诱发心肌梗死、附壁血栓、心包炎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该病症,对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该病症时常采取手术或抗血小板治疗,但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具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因而应用存在局限。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其中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性,对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阻断及预防作用,但有研究表明,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哮喘等不良反应,影响预后,故应用存在局限性[2]。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二磷酸腺苷(ADP)激活机制具有抑制性,降低血小板活化反应,进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此外,氯吡格雷对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也具有抑制性,且作用不可逆,进而可以起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红细胞沉降率的快慢与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压积有关,且红细胞沉降率的快慢也可反映出病情的变化。血浆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而纤维蛋白原具有凝血功能,当其含量升高时,会加速血栓形成[3]。全血低切粘度可以反映血液流动速率,粘度也大,血液流动越慢。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指标,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利于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朱参战,王新宏,刘昕,等.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8);950-952.

[2]侯晓玲,李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临床疗效心功能及预后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0);1181-1183.

[3]金朝霞,万里鹏,覃艳琼.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5);554-557.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