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09陈月英朱小琴
陈月英 朱小琴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儿,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19.05%(χ2=6.434,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前HbA1c、2 hP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t=0.877、0.736,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HbA1c、2 hPC低于对照组(t=9.412、10.031,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儿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儿童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1(a)-0119-03
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代谢异常疾病,儿童糖尿病指患儿14岁前即发生DM,其主要因胰岛素分泌异常所致,多为I型DM,患儿症状表现为消瘦、多尿、多饮、多食等。目前,临床中对DM尚无治愈方法,患儿需长时间用药控制[1];但由于患儿年龄小,自主控制意识差,不利于疾病治疗、控制;因此,临床护理干預在疾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该研究,筛选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儿85例,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儿85例,使用双盲法将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10.85±2.43)岁;平均血糖(18.66±4.05)mmol/L。对照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1.02±2.35)岁;平均血糖(18.22±4.03)mmol/L。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相关知识宣教、日常生活指导、体征与症状护理等。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操作:(1)建立护理路径小组,组员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责任护士,对小组成员实施统一护理知识培训,学习护理路径实施方法、目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并由小组成员对患儿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并制定合理的护理路径方案。(2)护理路径实施:①入院当天:小组成员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接触,入院评估病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其详细说明自己责任、职务,介绍病房、医院环境、查房时间、主治医师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等;测量患儿生命体征、评估患儿病情,指导其家属检查相关知识,协助完成相应检查,指导患儿及家属糖尿病饮食;根据患儿病情轻重缓急,给予不同级别护理干预;注意保持病房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定时通风透气,维持室内湿度50%~60%、温度18~20℃,并根据患儿病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血压、呼吸、脉搏测定,体重、体温测量等。②入院2~3 d:小组护士为患儿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如饮食交换法、总量控制、饮食治疗目的、原则等,并根据患儿饮食习惯,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家属掌握饮食治疗的需求与具体方法,保证患儿营养、能量供给。为患儿及家属讲解胰岛素种类、使用方法及胰岛素治疗重要性,监测患儿血糖,并为其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告知患儿家属低血糖危害性、低血糖表现、及相应处理方法。告知家属胰岛素保存方法、注射部位,由护士示范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指导其学习胰岛素笔使用及安装方法。③入院4~6 d:小组护士根据患儿及家属理解度、认知度,对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耐心、详细为患儿及家属讲解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方法及操作步骤,在护士监督下,鼓励其自行学习注射胰岛素,保证每位家长都掌握正确方法;同时,告知患儿家属糖尿病易并发多种不良发展,如糖尿病病足、感染、低血症等,因此需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糖尿病病足的发生,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患儿家属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后,强调其相关使用注意事项,讲解针头反复使用危害性、药液更换要点等,直至完全掌握。④入院7 d至出院:告知患儿家属多参加体育运动的好处、意义,并根据患儿体能、病情、年龄制定个体化长期锻炼方案;详细指导患儿及家属掌握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此外,指导患儿及家属胰岛素药物使用方法、作用、按时用药的意义。⑤心理干预:DM属于终身性疾病,患儿需坚持用药,患儿易出现易怒、焦躁、反感等情绪;同时儿童DM对家属也是一种心理打击,不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家属更担忧患儿健康,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鉴于此,小组成员应多给予患儿鼓励支持,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帮助患儿树立治疗信心;对于家属则需要及时进行开导,告知其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极大减少对患儿健康影响,消除家属心中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小组护士为患儿提供电话咨询服务,方便进行随访调查,及方便医患间联系。
1.3 观察指标
护理期间,统计两组患儿不良事件情况,包括酮症酸中毒、皮肤感染、低血糖等。并监测患儿护理前后血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C)。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对比
研究结果统计,观察组43例患儿中,发生皮肤感染2例、低血糖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6.98%;对照组42例患儿中,发生酮症酸中毒2例、皮肤感染5例、低血糖1例,发生率19.05%。观察組不良事件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4,P<0.05),见图1。
2.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护理前HbA1c(9.2±1.0)%、2 hPC(10.5±1.3)mmol/L,对照组护理前HbA1c(9.0±1.1)%、2 hPC(10.7±1.2)mmol/L;两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7、0.736,P>0.05),见图2。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HbA1c(6.8±0.7)%、2 hPC(6.1±0.7)mmol/L,对照组患儿HbA1c(8.8±1.2)%、2 hPC(8.5±1.4)mmol/L;两组血糖水平对比,观察组显然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2、10.031,P<0.05),见图3。
3 讨论
DM是临床常见终身性疾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一旦获病需要持续医疗照顾。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临床儿童糖尿病发生率不断升高,对患儿生长发育、家庭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严重影响[2]。DM可造成患儿机体免疫力下降,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仍是临床研究重点[3]。
目前,对DM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为治疗目的,但其控制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药物使用、医疗水平,同时与患者依从性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再给予DM患儿基础药物治疗同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同样意义重大[4]。以往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DM护理中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同时传统护理模式,易受到患儿主观能动性、护士责任心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护理效果不佳,在DM护理工作中应用价值有限[5]。
该研究对观察组43例儿童DM实施护理路径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具有程度化、标准化、高效、低耗等优点,且以时间为纵轴,以护理方案为横轴,具备良好的计划性与时间性;该护理模式严格依照时间框架,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实施护理服务,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可根据路径表实施护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6]。此外,该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对DM患儿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儿童DM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患儿控制血糖,减少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8):2792-2794.
[2] 姚蕾,杨蓉.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61-63.
[3] 叶亚月,徐娜.中医路径化护理管理措施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的统计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3):331-334.
[4] 叶晓君,陈珍琦,蔡晓红.路径化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的干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1701-1703.
[5] 程艳,潘园,张永文.中西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1):162-165.
[6] 高莉,周榕.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8):979-981.
(收稿日期: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