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楚歌流行的原因和影响浅析

2020-04-09唐小凤

青年文学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楚歌汉代

唐小凤

摘  要:楚歌是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皇室、官吏、贵族等群体的喜爱,在汉代一度流行。这种特殊的文学发展现象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楚文化的历史沉淀和传播融合、汉代经济社会发展、统治者的青睐以及与政治的结合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

关键词:汉代;楚歌;流行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6-0-02

关于汉代楚歌,众多古代文学研究者研究成果丰硕。胡如虹《论汉代楚歌》[1]一文,分析了汉代楚歌兴盛之风、楚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汉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徐立新《汉代楚歌研究》[2]一文,定义了楚歌,对汉代楚歌进行分类并分析了汉代楚歌的流行对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影响;张啸在《汉代楚歌与乐府关系论》[3]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汉代楚歌与乐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则在前人的论述与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汉代楚歌流行的表现与原因,着重探讨汉代楚歌与政治的充分结合。

一、汉代楚歌的流行

楚歌原是产生流传于楚地的土风民歌,但在汉代深受皇室、贵族、文人等创作群体青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即兴而歌、以杂言体式为主的诗歌体裁,并成为了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4]

楚歌在汉代的大量流行,汉初有汉高祖刘邦《大风歌》、《鸿鹄歌》、戚夫人《舂歌》、赵王刘友《幽歌》、城阳王刘章《耕田歌》、《民为淮南厉王歌》、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等,汉武帝有自己的创作《秋风辞》、《李夫人歌》、《天马歌》(二首)等,另外司马相如《美人赋》《琴歌》、东方朔《嗟伯夷》、乌孙公主刘细君《悲愁歌》、班固《灵芝歌》《嘉禾歌》、蔡琰《胡笳十八拍》等都是楚歌中的名篇。除此之外,作为汉代的文学的一种形式,楚歌也被司马迁收入《史记》中,如《刺客列传》中《易水歌》、《伯夷列传》中《採薇歌》等。

楚舞的发展是与楚歌相辅而成的。楚舞的特点是飘逸、轻柔、敏捷、激越,这种特色主要从腰与袖两个角度反应出来。除汉代诗、赋中所描写的舞蹈场景外,四川成都扬子山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砖、河南南阳和山东微山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河南洛阳出土的陶舞俑等都展现了汉代楚舞的风姿。

二、汉代楚歌流行的原因

楚歌在汉代上层社会的兴盛是一种特殊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

1.楚文化的历史沉淀与传播融合

楚文化从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分封定都于丹阳时开始产生,至汉代已有一千多年时间,楚国强大之时,疆土包含今湖北全省及陕西、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等省的一部分地区。南郡原为楚国故地,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被秦占领后建立。秦王嬴政二十年(前227年)南郡太守发给本郡各县、道一篇文告“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避(僻)淫失(佚)之民不止,是即法(废)王之明法也,而长邪避(僻)淫失(佚)之民,甚害于邦。”[5]战国末期,楚国被秦国所灭,秦末,楚人推翻了秦朝统治,楚文化的复兴浪潮出现。刘邦建立汉朝后,由于其是楚人,在其作用下,楚文化进一步复兴。刘邦曾徙楚民于关中,《汉书·地理志》“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徙吏两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盖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这些楚民进入关中,客观上促进了楚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也促进了楚歌在汉代的流行。

2.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经秦末的战乱,汉朝再次建立了大一统。西汉初年,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兵罢皆归家”、“以有功劳行田宅”[6],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了商品的生产流通和商业的繁荣。“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7]经济的极大发展促进了汉代大都会的繁华,也促使了人们对于奢华之风的追求。当锦衣玉食无法满足对奢华的追求时,歌舞作为一种工具就被社会上层用以作为财富地位的代表,在这一原因下,歌舞得到极大发展,楚歌也在此列。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给楚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统治者的青睐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8]沛地原属故楚,汉高祖深受楚文化的影响而爱好楚声,《汉书·礼乐志》载“高祖乐楚声”,说明了汉高祖对楚声的喜爱。汉高祖衣锦还乡时所作的《大风歌》即为楚歌,在其欲废太子而不得之时曾对戚夫人说“为我楚舞,我为若楚歌。”[9]。汉武帝也十分喜好楚歌,其《天马歌》、《交门歌》、《瓠子歌》、《秋风辞》等一系列楚歌作品无疑起到了一种引领作用,推动了汉代楚歌的流行。楚歌得到了汉代最高统治者的喜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王公贵族等社会上层人士对楚歌的青睐。戚夫人、赵王刘友、城阳王刘章、唐山夫人、司马相如、东方朔、乌孙公主刘细君、班固、蔡琰等人都曾创作楚歌。

三、汉代楚歌與政治结合的影响

在统治者的青睐下,楚歌除了情感抒发这一作用外,又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天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作为一种权力,自古以来就受到极大重视,如男子二十岁所行“冠礼”中,最后加爵弁,代表着拥有祭祀权,也是社会的最高等级。刘邦一通天下称帝后,为了表明自己即位的正统性,延续秦朝官制设立掌宗庙礼义的太乐官署。由于年代的久远,用于祭祀的雅乐连制式本人也是“不能言其义”,深受刘邦喜爱的楚歌在这一时候凸显了自身的风格,逐渐成为了祭祀宗庙之乐,如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刘邦《大风歌》等,后来发展成为《郊祀歌》。以原来的民间俗乐创新用以祭祀宗庙,楚歌成为了汉代统治者用以祭祀和维护统治的工具,也与政治互相结合。

西汉初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10]历经前几任帝王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后,汉武帝初年,汉朝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汉书·食货志》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瘐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交。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11]”国力的强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大汉人民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歌颂,用楚歌来歌颂汉朝盛世也成为趋势,如汉武帝所作《西极天马歌》中“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係四夷服”描述了时代的兴旺与强盛,汉昭帝作《黄鹄歌》“自顾菲薄,愧尔嘉祥”侧面描写了当代盛世。

楚歌与政治的结合,除用楚歌祭祀宗庙、作楚歌歌颂盛世外,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汉朝建立后,王室贵族内也展开了一场场权力斗争。在吕后与戚夫人关于立太子的权力斗争中,戚夫人失败后作《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充分表达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惠帝去世后,吕后专权,赵王刘友作《幽歌》“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协王侯兮强授我妃……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强烈地表达了对吕后擅权的愤怒。这些楚歌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情况。除此之外,汉代众多贵族也作类似的楚歌用以表达自身情感,如班固《灵芝歌》、《嘉禾歌》,张衡《四愁诗》等,这些楚歌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楚歌与政治的结合,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楚歌在汉代的流行。

注释:

[1]胡如虹:《论汉代楚歌》,章必功、方铭等编:《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04年。

[2]徐立新:《汉代楚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张啸:《汉代楚歌与乐府关系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4]孟修祥:《论汉代楚歌流行的历史文化背景》,《荆楚学刊》2013年第3期,第29页。

[5]睡虎地秦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

[6]班固:《汉书·高祖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54页。

[7]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卷一百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61页。

[8]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41页。

[9]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卷五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047页。

[10]班固:《汉书·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27页。

[11]班固:《汉书·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35页。

猜你喜欢

楚歌汉代
老干发新枝 楚歌谱新篇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恶妻助理
为什么叫“一把手”
楚歌作品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