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0-04-08王卫涛
王卫涛
[摘 要]中国经济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在创新创业领域,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并指导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基于大学生的创新力,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这一概念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面临改革局面,需要学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加强构建师资队伍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将从“互联网+”这一概念切入,分析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及时关注互联网商业的发展动态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反思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4.109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4-0-02
0 引 言
自2015年至今,“互联网+”热度依然不减,活跃在各行各业。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不可避免面临着就业的选择,除了直接就业,还有一种选择,即创业。为了能让大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创业,高校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避免出现方向性错误。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学校要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在教育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解决资金、服务、风险等问题。
1 “互联网+”含义及特点
1.1 含义
“互联网+”已经不是新概念,目前关于它的研究也很多。具体而言,这一概念指围绕互联网中心,利用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技术涵盖的领域很广,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本质上,“互联网+”形式,将原有的行业或产业进行了在线处理以及数据可视化。而且,促进了各类资源在产业上下游的流动与共享,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规模化效应。
1.2 特点
“互联网+”的基本特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业务模式进行网络化处理,在特定的平台上,不同主体可以共享信息等资源。但是,即使国内各行各业都在追逐“互联网+”,但就目前实践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缺乏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由于核心硬件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使得很多互联网产品的附加值低,升值空间小,对外进口依赖度高;第二,支持创新创业的环境不宽松,很多企业、高校等单位的互联网意识还不强,依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或教育模式,造成教育与互联网之间分离;第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基础设置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信息资源挖掘程度低,给后续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困难。
2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1 对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定位不准确
在国家的政策部署下,虽然教育部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指向性要求,但多数高校对该要求存在误解,单纯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教导学生如何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创办企业、创造财富等,使这一教育模式的本身定位是错误的,导致培养出来的创业型人才不符合时代需求。另外,在盲目追逐“互联网+”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目标和手段趋于同质化,缺乏学校自身的
特色。
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更新不及时
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相对一致,主要包括3种形式:举办创业大赛、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设立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在上述形式的探索中,不同学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参加创业大赛的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多数兼职,尚未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没有实践经验;在教育环节,未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只灌输注重结果的理念,偏离了教育目标。
2.3 未充分利用创新技术,专业融合度低
据有关研究显示,大部分青年在产品上的创新性会比其他人高,但就创业来说,青年占比还是偏低,而且大都集中在教育行业、服务业等,涉及高新技术行业的较少。可见,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并未将“互联网+”意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忽视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另外,学生在创业时,都是在自身专业外的,而“互联网+”创业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专业的再次挖掘,让专业产生经济价值。
2.4 未能结合发展实际与未来方向
要想真正发挥互联网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输过去与现在的实践经验,而且要结合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保障教学的实效性,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相应实践经验。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跟上时代发展脚步。但是,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一味向学生灌输成功企业家的经历,不利于学生對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3 发展“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有利于推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
当今时代是技术的时代,企业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把握发展的机遇。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如此之快,各企业管理者需及时调整心态,提升能力,如此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流,提升企业竞争力。技术发展的速度与互联网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企业要想变革技术,就需要融入互联网大潮。就技术革命和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伴随着各类经济新业态的涌现,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互联网思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当下网络发展方向,找准创新创业的结合点,进而创造出新事物和新业态。
3.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更大,因此,提升服务业比重非常重要。而“互联网+”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支持,通过引导学生去创新创业,创造出更多的企业、创新成果,进而创造出更多的边际价值,如物联网、大数据都是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体现,其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拉动了经济发展。
3.3 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受互联网的影响,商业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电子商务平台就是很好的典范。以互联网为平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都聚集到了这一平台上,连接了商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促进了交易量的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的经济拉动作用之大,它无形中扩张了空间的边界,通过融合各类资源要素,发挥规模效应。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时,重点强调在互联网支持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吸取电子商务平台诞生与发展的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在创业时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来治理公司。
4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对策
4.1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急需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互联网+”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价值和潜力,将创业倾向于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可以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利用在线教育等形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的力量。
4.2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以“互联网+”为教育突破口,从教师、课程、实践等层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方面,要合理设置课程,开设有关互联网的专业课,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其多去互联网企业进行實习;另一方面,引进互联网领域的优秀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在课余时间,学校也可以邀请互联网领域成功的企业家到校内开设讲座。
4.3 及时关注互联网商业的发展动态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本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结合发展实际。比如:在进行互联网商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到互联网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学生的想法,使得学生可以与时俱进,开阔眼界,从而产生创新型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趋利避害,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的过程中,需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市场走向,及时设计相应发展策略,活学活用知识,提升创业成功率。
5 结 语
“互联网+”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高校需从意识与行动两个层面做出改变,真正做到为学生考虑,树立正确导向,坚持科学教学,为互联网产业输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彦武,武子敬,姚慧敏,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药学类专业“药理学”课程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36-139.
[2]张魁,周友行,张高峰,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互联网+3D打印技术与STEAM教育理念的融促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6-7.
[3]李方犁,赵聪,赵亚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商论,2020(6):233-234.
[4]李慧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