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框架研究

2020-04-08王璟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高校

王璟

[摘 要]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主动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财务管理框架。文章就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展开探讨、研究,以期丰富“互联网+”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框架研究成果。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4.036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4-00-02

0     引 言

高等院校是传播科技知识、文化知识,教育和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数十年来,高等院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批大学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与文化建设。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高等院校要生存、要完成各项教研任务,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必须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应当主动加强创新。

1     “互联网+”时代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高等院校不属于自负盈亏的生产单位,自身不能创造经济价值,属于非营利机构,产生的是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始终存在短板。虽然我国高校财务部门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用,但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内涵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財务管理显现出许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学校在日常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财务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迫切需要将财务管理向更高层次的会计信息化转变,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保证。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还面临以下挑战。

1.1   财务管理模式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高校财务部门一直实行的是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学校对财权实施集中管理,学校财务收支由校内财务部门统一进行核算。财务部门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秉承“量入为出”的原则,制定严格的财务预算,审核校内各个学院、部门支出的经费。在特定的发展时期,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确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但问题在于,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开始纷纷与校外企业、单位合作,设立了许多新的职能部门和研究中心。有的高校为提高自身影响力,还在外地积极开设分校。有的高校为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开设公司去拓展业务、加强管理。这些新的单位、分校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迫切需要进行自我发展,而集中式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很难满足这些新单位自主发展的需求。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高校内部组织结构正在走向多元化,而高校财务管理仍然实行集中管理模式,二者之间已经出现矛盾。

1.2   财务管理方式面临挑战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财务管理。从经费审批到财务通知,从单据报销到财务预算,都依赖财务人员完成,而财务人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财务工作,以致财务工作出现积压。这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当前国内高校财务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各部门之间都实行网络管理,但没有进行资源整合,无法进行资源共享,常会出现学生数据不统一的情况,如学生办理休学、退学、转学或学生入伍,若教务处变动数据未及时送达财务处,财务处的学生收费数据与教务处学生在读数据存在差异。同样地,国有资产管理处的采购和报废设备与财务处数据也会出现差异。学校大数据的整合在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下势在必行,否则会严重影响高校财务数据、各项数据的准确运行,进而影响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2     适应“互联网+”时代,构建高校财务管理框架

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校以及高校财务部门应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形势,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框架。

2.1   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构建新的高校财务管理框架,首先需要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目前,发达国家企业主要采用ERP系统进行财务管理,但ERP系统与国内高校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难以在国内高校的环境下发挥作用。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投入专项经费,引入必要的技术、软硬件、专业人才,打造适合本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一个完整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包括4个系统:财务决策系统、内部审计监督控制系统、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和授权审批管理系统。

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财务决策系统居于第一级。高校领导层直接管理财务决策系统,并通过财务决策系统对授权审批管理系统进行授权审批,对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对内部审计监督控制系统进行自上而下的信息化监督。

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内部审计监督控制系统、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授权审批管理系统均居于第二级。在第二级中,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居于中心。授权审批管理系统,必须定期向财务决策系统提交审批报告,同时要对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各项业务履行财务审批职能。内部审计监督控制系统必须定期向财务决策系统提交审计报告,同时要对财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各项业务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系统则定期向财务决策系统提交报表数据,并与授权审批管理系统、内部审计监督控制系统保持横向联系,实时进行信息交换。

除此之外,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系统还要与高校内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管理系统进行网络连接,各职能部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共享,各部门、各单位通过网络向财务管理系统提交经费请款报账、单据报销,财务部门则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实行数字化、信息化财务管理,从而大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2.2   构建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而高校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很难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因此,高校应构建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在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高校内各个学院、职能部门、挂靠单位、直属单位、附属单位、研究机构的财权进行合理划分与界定,赋予各个单位、部门一定的财务管理权,同时要通过信息化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集权,从而充分调动各个单位、部门自主发展的积极性,继而形成合力,推动高校实现全面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教育成本控制

在“互联网+”时代构建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加强信息化教育成本控制。这就需要全面发挥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凸显“互联网+”资源整合与提高效益两个主题,提升学校的教育成本控制能力。每一家高校,在建立属于本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后,必须依托该系统认真研究本校的教育成本(包括培养成本、增量成本、机会成本、教学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等等)與教育效益(需要考虑本校各专业与社会上各行业、各企业的对接关系,本校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获得的经济收入),继而实施信息化教育成本控制。首先,要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对每个学年的教育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控制、评估,为全校各个院系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资金、教学场所、在线教学平台,等等),从而谋求实现最大的教育效益。其次,要根据本校本学年的办学目标、实际办学条件、以往办学资料,采用科学方法预测本校本学年教育成本,制订科学的成本计划,从而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再次,要将成本计划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各院系以及本校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中,责令各部门、各单位、各院系严格执行成本计划,并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对各部门、各单位、各院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消耗的成本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加以整改。最后,要在每个学年结束后,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运用成本分析法,对本校本学年成本计划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与考核,运用PDCA循环的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四个阶段,从中总结经验,发现短板,并采取措施增强教育成本控制能力。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信息化教育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务必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向“人才培养”倾斜更多的资源、资金,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并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进而获得信息化成本控制所谋求的最大教育效益。

3     结 语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高校应主动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行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教育成本控制,从而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帮助高校实现新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袁晓.“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分析[J].纳税,2020(8):107-108.

[2]王丹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及机制构建[J].中国市场,2020(2):150-151.

[3]谢岗.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商业会计,2019(18):105-107,76.

[4]戴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2):93-94.

[5]刘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5):113-114.

[6]江海健.“互联网+”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挑战及应对[J].当代经济,2019(4):134-136.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高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