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边县白泥井镇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0-04-08刘建强李想
刘建强 李想
白泥井镇位于县城东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总土地面积56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移民社区,171个村民小组,8947户,27300人。全镇土层深厚,地下水质好,光照充足,宜耕性强,现有水浇地32万亩,是县域马铃薯、玉米、瓜菜等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农业发展潜力较大。但部分新型经营主体未展其能,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普遍农户依赖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来提高亩产量,常年种植作物单一,轮作倒茬不合理,使土壤板结严重,病虫害发生率剧增、地下水位下降。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难以保证,亩产量与亩收入严重失调,亩收益大幅度降低,以上现象使全镇农业产业持续增长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严重受限。
本人通过几年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实地调查、资料查阅、成功案例启发、试点试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或许对白泥井镇农业产业转型发展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白泥井镇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着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据本人统计测算,近三年全镇马铃薯年均播种面积11.07万亩,年均产量28.46万吨;玉米年均播种面积12.35万亩,年均产量9.86万吨;瓜类年均播种面积4.18万亩,年均产量1.63万吨;辣椒年均播种面积4万亩,年均产量19.41万吨,其他作物0.4万亩,人均年收入28930元。全镇现有省级农业园区5个,占全县省级园区的71.43%,市级农业园区3个,占全县市级园区的37.5%,合作社221个,家庭农场85个。认证绿色农产品企业5家,无公害农产品企业7家。为塑造定边特色农业产业形象,白泥井镇引领测土配方施肥、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产创建、玉米滴水灌溉等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按照“按需补充,少食多餐”的人性化管理办法,使土壤环境优越、农作物生长健康,产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期开展农作物产地、品种、水质等投入品使用指导,检查农产品生产档案,检测农药残留,设置追溯平台等,让消费者在追溯平台上可以清楚地了解农产品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现创办出“一定牌”辣椒、白泥井西瓜、白泥井香瓜、“舒健”馬铃薯等区域性品牌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在外销售的影响力,增加了区域农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经营主体未展其能,僵尸化运营
白泥井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居多,经营形式灵活多样,整体辐射带动效益可观。但部经营主体未展其能,只将生存与发展希望寄托于各项惠农政策,没有自己的主导发展产业,虽然将部分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但没有实质性的发展规划,整体呈僵尸化状态。
2、农田污染严重,地下水位下降
随着农业产业发展,农户对地膜、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加大,土壤受残留物资污染严重,适宜耕地种植的农作物受限,轮作倒茬不合理,地板结现象严重,肥力下降,作物抗性差,病害发生率高,用药量不得不逐次加大。据当地不少农户自述,为缓减上述现象,同时满足当地农作物的供水需求,机井数量陆续增加。整体井深由原来的几米增加为现在的三百多米不等,但在炎夏,浇灌水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3、亩产量增加,年收益降低
为提高亩产量,种子、化肥、农药、除草剂、灌溉设施及因不能使用大型机械作业的地块而需人力费用的投入比例逐渐加大,使生产成本提高。农户不得不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加大农资投资力度,利用加大投资成本的方式来管理农作物,直接导致农业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衡,出现严重性亏本。
4、农产品价格低廉,销售无市场
农户种植水平参层不齐,农产品质量标准无法统一,年生产总量不能满足客商的一次性需求,大部分农产品只能由客商通过代销人员进行收购,因此部分农产品出现销售价格低于收获成本,导致丢弃新鲜农产品较多,部分客商因买不到合适的农产品而另谋出路,致使当地农产品销售市场出现僵尸化。
三、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1、奖优罚劣,激活新型主体
为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积极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通过农产品销售风险信息引导、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引擎,创建好安全农产品生产体系和品牌维护制度,以奖代补,让僵尸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恢复生机,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主导产业发展。
2、科学种田,统筹生产
全镇年播种面积大,农药化肥用量多,农户在追求高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农药化肥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政府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2]”的战略措施,借鉴新技术新方法,在满足农作物水分、养分的条件下,控制灌溉水、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用量。在病虫害没有突发的情况下,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法,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应以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为导向,将统一生产与分类加工融为一体,协调区域农业产业链式发展。
3、利用三变改革模式,增加产品收益
发展现代农业能否取得成就,取决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政府及相关人员可利用三变改革引导群众,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吸引农户和外出青壮劳动力投身于现代农业建设当中,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利用三变改革创新思路,凝聚全村分散力量,加大规模化作业力度,节约亩投入成本,优化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优化各要素组合,增加亩产效益。
4、统一农产品标准,搞好区域品牌建设
品牌是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搞好区域品牌建设,要通过政府引导,制定区域品牌农产品保护措施,统一质量标准,强化管理追溯体系,优化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强化区域品牌管理制度,做好区域招牌形象。通过公益宣传、慈善捐赠等方式,惠普百姓心中的优质农产品,把消费者的良好口碑和满意度作为品牌的追求目标。
(作者单位:718699陕西省定边县白泥井区域农业技术推广;718699陕西省定边县红柳沟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