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派淮剧的形成与发展

2020-04-08陈秋家

戏剧之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淮剧表演起源

陈秋家

【摘 要】淮剧发源于草根阶层,通过多年的发展,其深受大众的喜爱。文中主要就针对海派淮剧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介绍,以加深对海派淮剧的认识,为海派淮剧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淮剧;起源;表演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8-0033-01

一、名称由来及发展

淮剧也称“江淮戏”,发源于盐阜地区及淮安淮阴等地,最初是当地的一些草根阶层为了糊口而挨家挨户讨饭时所唱的简单的曲调,或者是灯会上的一些技艺表演,有“田哥”“门叹词”及“香火戏”等一些形式。淮剧发展到后来吸收了徽剧中的一系列表演程式,才有了完整的剧本、曲牌、唱腔以及流派等元素,淮剧也被称作“徽夹可”,“江淮戏”在当时几乎发展成为整个苏中、苏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曲种,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二十世纪初,苏北地区洪水泛滥,大量苏北地区的人们为谋生奔赴上海,江淮戏也随之被带入上海。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淮戏与上海本地的地方剧种及一些外来剧种发生碰撞和交融,在风格上和表演形式上渐渐地与江北的原始淮剧产生差别,从而“上海淮剧”这个称呼开始流传开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出于对地方剧种的保护和发展,而正式将它定名为“淮剧”。

二、淮戏离北南下

1906年,苏北地区出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数十万苏北人或流离失所或受灾而亡,大量幸存下来的苏北淮剧艺人为了谋生,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至上海,甚至顺流到浙江嘉兴等地区进行演出,从此南方便有了淮剧的足迹。那场水灾是天灾,却推动了苏北淮剧艺人无意识地前进,也为后来淮剧在上海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表演程式的改革演变

(一)唱调及伴奏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淮剧演员谢长钰与琴师戴宝雨合作创造出了“拉调”唱腔。拉调与以前的唱调相比虽然改善了许多,但仍然有不足之处,它用法局限单一,唱法机械死板,缺乏灵活性,节奏上过于拖沓平庸,渐渐地,年轻一代开始对拉调失去兴趣。后来淮阴、淮安一带的一些民间艺人先后到上海演出,从而将“淮调”带入上海,它的情绪激昂高亢,节奏自由灵活,它的风格与规整的“拉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筱文艳是上海淮剧的第二代演员,第一代演员包括董桂英、李玉花、谢长钰等,筱文艳是在1939年,在谢长玉的老拉调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由调”。这个自由调出现以后就成了淮剧的领军调,可以说是海派淮剧的祖师爷。

(二)舞台环境

最初,淮剧戏班一般只为在上海郊区聚集的务工的苏北人进行表演,舞台大多都是简单搭建的草台,环境十分艰苦,条件也很简陋,被称作“搭墩子”“拉帷子”。随着淮剧在上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苏北淮戏演员也开始到上海演出,从而淮剧演出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渐渐地江淮戏由露天表演或“草台”式转入茶馆和戏园之内。而京剧等主流剧种大量存在于英、法租界内,拥有独立的专设剧场,专门为当时的上流社会所服务,两者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三)剧本内容

二十世纪初,与早期原始江淮戏相比,以下层百姓穷苦生活为主题的戏目少了很多,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爱国、侠义、宫廷成了当时戏剧内容的主要题材来源。爱国与宫廷题材的戏有些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有些是架空历史、内容几乎都是虚构的,不仅无历史事实,也无艺术性质可言,纯粹是为了迎合当时一些观众群体的品位情趣。“爱情”是各个时代经久不衰的话题,民国时期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有着多一层的反封建反礼教、提倡个性自由发展的意义。

四、海派文化的渗透融合

淮剧“陈派”创始人陈德林先生曾说,他还在戏校学习的时候有一次无意间听到了唱片机中的海派淮剧的曲调,被它悠扬柔美的唱腔和科学的发声方式深深吸引,一下子感受到了苏北淮剧与海派淮剧的区别,于是暗自下决心要去上海学习海派淮剧。确实,海派淮剧与原生态的苏北淮剧相比确实更加“洋气”,更加好听。苏北淮剧艺人进入上海,虽然有大批苏北底层劳工作为观众,但是为了扩大群众基础,增加人气谋求出路,艺人們不得不努力迎合城市观众的审美习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海派文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一代代的前辈艺术家们努力在寻找顺应时代与社会潮流发展的“主旋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而产生了淮剧的各大流派,扩展了淮剧的发展道路。

五、败落与重生

文革时期,几乎九成以上的淮剧团都被解散了,有点名气的淮剧演员都被划为右派,被批斗被囚禁,剩下的零散的演员只能表演指定的样板戏剧目,大量的老艺术家们留下的珍贵的唱片资料也被焚烧销毁,淮剧发展深受重创。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上海经济更是迅猛发展,大量的演员开始蠢蠢欲动。淮剧团保留还是解散引起了很大的争议。1993年,当时上海淮剧团的剧作家罗怀臻提出了“都市新淮剧”的想法,当即引起了剧团演员们的极大兴趣,也让大家看到了剧团的新希望。

从苏北平民阶层的小戏到大都市的文化一脉,淮剧的发展一路坎坷,经历了时代变化的风风雨雨。现在上海淮剧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发展之路是上海地方戏曲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文化包容力和卓越的追求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铨.海派淮剧再谱新美华章 梁伟平唱腔风格解读[J].上海戏剧,2014(S1):12-16.

猜你喜欢

淮剧表演起源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圣诞节的起源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万物起源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小淮剧《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