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动画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

2020-04-08段妍坤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动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段妍坤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400065)

一、引言

随着近年现象级的国产动画影片《大圣归来》、《哪吒》、《姜子牙》等影片的热播,从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原创改编动画再次唤起国人对中国动画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国内对动画教育模式的讨论:一边是原创动画的艰难发展,另一边是当下动画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动画产业发展需求的两难境地。中国高校动画专业教育走过的这十几年的时间,逐渐呈现出人才培养的模式与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脱节,笔者试图从动画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着手,从动画产业的人才需求考量,探索动画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二、国内高校动画实践教育的现状

数字技术更迭的当下,动画教育面临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动画外延不断扩大,不再是停留在影视动画的传统领域,而与新媒体的结合形成了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逐渐成为较广泛的跨行业的实际应用和媒介表现手段。因此,泛动画产业对动画人才需求的广泛性,对高校动画培养目标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全方位培养一批真正富有创造力、具有文化内涵、善于经营的动画产业复合型人才,需要从用人市场需求出发,以及就业岗位诉求作为依据,为动画企业输送有用人才。

目前,国内高校专项设置动画实践教学的课程所占整个动画课程体系中少于一半,高校动画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以短片动画创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使得教学方案设计缺乏“深度”与整体“调度”。

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增设的虚拟训练项目过少,无法形成项目驱动的良性模式;

第二,学科之间的协同实践过少,弱化了学校的优势背景。

随着动画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也逐渐地认识到,仅仅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远无法适应产业的变化与长足发展,深化调整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结合本地区、本校的优势与特色,方能推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动画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中,应改变实践课程从属地位,逐渐调整其处于主导地位。

三、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创新模式

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建立在两大模块基础之上:即技术课程模块和综合创作模块。

第一,技术课程模块包括:数码摄影摄像、材料技术、计算机辅助类、音频制作等;

第二,综合创作模块包括:模型制作、独立动画创作、影视动画创作等。

实践课程模块化设置对于专业学生而言,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协同合作和综合素养。每一个学生擅长的内容因人而异,跨学科的协同合作正适应了实践课程的需求,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两个模块化课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基于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高校动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应以培养目标为基础,从内容产业的角度切入,形成完善的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从切实的校内实践课程基础上,保障原创内容的产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创新,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增加特色教学,用科学的态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真正从一线教学着手,培养出为数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动画人才。

其次,建立实践教学导师团队,构建工作室机制,并建立导师团队负责制,鼓励优秀学生加入导师团队项目进行实践。在人员组成上,应该形成由专业的教师团队和外聘教师团队组成的“3+1”导师团队:三位校内教师队伍与一位校外聘用商业项目教师。导师团队还可以划分为:制片管理、剧本创意、技术指导三个方向,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全覆盖,达到最优化的实践教学组合。

另外,建设学生实践团队,开展团队之间的项目合作。根据项目流程,设计实践内容,充分发挥各个学生优势,优化配置分组,逐步建立起比较符合产业管理的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项目管理和实践。此类项目内容安排应基于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实现学生与导师团队交流、互动、协作的良性氛围,培养专业的团队精神。

(二)整合实践教学的资源

借助高校内自身优势平台,构建“跨学科联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它区别于一般校内或校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载体,联合综合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突破实践教学项目中的专业壁垒,广泛融合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将实践课程、传统教室、工作室、学生、教师,不再局限于单一学院或者学科内,贯穿专业课程的实践教与学始终。通过具体的项目或者虚拟案例实践,完成该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达到实践课程学习的目的。

笔者指导的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正是基于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得以实现跨学科、跨学院的项目合作方式。该项目对交叉的学科内容进行了整合,以项目驱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完成项目的不同任务。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过程,可以形成完整的学院自身的课程项目,并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的成果转化。

基于高校内部或区域性的“跨学科联合工作室”,真正实现: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量体裁衣”的工作室双选制度。它实行的现场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业意识,并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空间局限地突破,将传统观念的教室空间弱化,课程作业的概念弱化,以开放的互动方式,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导师团队为主导,以具体项目为驱动,将实际生产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的专业实践训练。

(三)利用周边公共平台

动画相关企业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为高校动画实践教育带来了更多合作机遇,如:不少城市建立的动漫产业园或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深圳、重庆、无锡等地先后建立了动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公共平台的建立,既可以进行实践教学,也可以进行项目实践,使学生在学期间就能走出校外进行实践性的活动,以顺利与社会接轨。

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地域分布不均的现状,以一线城市相对集中,二三线城市较少的局面,限制了合作实践教学。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资源相对不足地区的校企合作可能性极少,比如:在此类区域的高校相关专业可在现有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基础上,邀请企业中具备影响力的设计师与师生交流互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他们完成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或者不定期举办短期工作坊等活动,切实参与动画教育的实践课程建设。

四、结语

总之,随着综合院校招生规模的变化,学科的不断发展,在动画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中,必然需要根据动画实际生产的不同环节而设置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具备行业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综合创意型人才,以此适应产业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着眼于基础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无疑于将会提升动画人才的原创性、多元化和协同性。高校动画实践教学尚处于摸索和改革阶段,优化课程的内容,合理利用优势资源,都将成为今后动画实践课程体系完善的路径。

猜你喜欢

动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