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筝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0-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筝乐曲情感

李 超

(东海县文化馆,江苏 连云港 222300)

一、前言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盛行,由于它形制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因此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享有“东方钢琴”、“国琴”等美誉。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家长素质的提高,学习和喜欢古筝这门乐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各种表现手法像盛开的繁花一样竞相争艳相映成辉,致使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学习古筝。

兴趣对人从事某种活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它是推动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人成才的起点。兴趣是孩子学习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地保证,孩子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学习,学习效率也会比较高。

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以“趣”为出发点,从找——激——引——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触动学生心灵,从内需出发,保持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最终引导学生喜欢古筝,学好古筝,让兴趣最终成为成功的秘诀,让古筝教学更加灿烂辉煌。

二、赏识鼓励教育——激趣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学习它和接受其他艺术教育一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审美的素质,有利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益他们一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和服务社会。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者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古筝教学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为此在古筝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育人的高度来认识激发兴趣的目的,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增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一)要学会赏识学生,激发兴趣

被人赏识是每个人内在的、深层的需要。士为知己者死,就是因为被人赏识。赏识学生在古筝教学中可具体表现为: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段亲切的交谈等,对学生的肯定、鼓励、信任,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激起了学生学筝的热情,让学生觉得学筝是很有意义的学习,对学筝充满了信心,充满了乐趣。

(二)要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兴趣

鼓励是教育学生的法宝,要给学生一个批评,就要给学生十个鼓励。在古筝的教学过程中:(1)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不能只听或只看,要敢于动手演奏,不论好与坏,对与错,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激发兴趣;(2)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看到前进的道路一片光芒;(3)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学筝志向,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学习有目标,有动力,更能转化为兴趣。

三、直观形象教学——引趣

古筝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说教就行。因此,要古筝教学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结合引其入胜的形象教学,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兴趣逐步形成、巩固,进而从初级兴趣到高级兴趣发展,引导学生学筝的兴趣呈现出持续的、逐渐浓厚的上升趋势,最终产生情趣。

(一)实物直观教学法

把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喜闻乐见的实物形象展示的方法来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印象深刻,没有学习的畏难情绪,只要学习的快乐。如在教认音时可将倍低音区12356 比喻为穿两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两点;低音区12356 比喻为穿一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一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倍感有趣。又如在练习音阶式勾拖练习时可想象爬楼梯,这样就将枯燥的练习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了学习效果。

(二)言语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注意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或者把音乐形象用声音的方式展示出来,活跃教学气氛,加强师生、学生和古筝的互动,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因此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用生动的语言编写了一些节奏歌谣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例如:“二八”(二分音符加八分音符)节奏像钟摆:“滴答滴答”;“四个十六”(四个十六分音符)节奏像打机枪:“哒哒哒哒”……这样利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帮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从心理减轻学生学筝的负担,轻装上阵,从学习古筝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四、实践练习操作——找趣

在古筝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发现学习这种乐器的乐趣,就必须在动手实践中去寻找,去体验“学中玩,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学”的趣味。

(一)营造找趣的氛围

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时,视觉听觉和触觉都比较灵敏,思维将显得十分活跃,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处于这样学习状态中的学生很自然地从怕学到想学,从厌学到爱学,从稍有兴趣到兴趣渐渐浓厚。首先,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提供多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练,形式多样,可全班练,分组练,个别“表演”,让学生间相互听,相互帮,相互切磋,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对古筝学习就会兴致勃勃,大有不学会不罢休之势.

(二)搭建找趣的阶梯

任何人不可能天生对某活动有兴趣,也不可能一接触某活动就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搭建“阶梯”,让学生的兴趣逐步升级,从而增强信心,形成学习动力。例如:教《浏阳河》这首乐曲时,把它分成三步教学。第一步教引子、第一段和尾声,因为指法比较简单,学生都能掌握,从中引发出大家的学习劲头,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第二步教,第二段的“双手”,鉴于难度较大,可以先由一组学生练习右手乐曲旋律,另一组学生则练习左手伴奏旋律,然后进行交换练习,在反复交换练习的过程中较好地让孩子们掌握了双手弹奏;第三步,重点指导“琶音”一段的练习。由慢入手,多练、巧练,掌握弹奏琶音的技巧。兴趣就在深入中不断获得成功,在练习中上了台阶,渐渐演变成为学生们对古筝学习的情趣。

(三)提供找趣的舞台

在古筝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表演来熟练技能,由于学生在演出中有一种急于表现自己、力求获得成功的欲望,所以都显得一丝不苟、认真无比,不但有利于技能掌握的熟练,而且在提高演奏能力的同时,加深对古筝学习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区、市、省以及全国的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不断体验“成功”和分享别人的“成功”,在一次又一次“成功”中成长,得到锻炼、体验成功、感悟学习、在熟练技能的过程中巩固兴趣。

五、理解表现作品——促趣

要弹好古筝,必须理解乐曲的内涵,再用技巧来表现,让学生去理解表现作品,促使学习兴趣上升高雅的情趣,从能力的发展最终到情商的发展。

例如在《丰收锣鼓》一曲中,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唱、怎样弹,而是让他们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自己先来表演,感受乐曲活泼、风趣、热闹的特点。于是,他们有的边听边打节奏,有的边听边唱,有的手舞足蹈,还有的翩翩起舞,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乐曲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和乐曲的情感,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兴趣,愿意学习并弹奏。

由于古筝的音乐文化内涵蕴非常丰富,体现了中国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古筝的民族性出发,帮助学生把这种学筝的兴趣转化为高层次的情趣。为此作为古筝教学者的我们,必须在古筝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一)选择情感高尚、健康的古筝作品

教师要注意选择情感高尚、健康的古筝作品,而不要选择那些情绪萎靡、消沉的音调作为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尤其可以选择一些热情、活泼、欢快、雄壮为情感基调的乐曲,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更好的表现作品。

(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尽量将音乐语言中无形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如在学习古筝《出水莲》时,教师要介绍全曲的结构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情感表现,弹奏时全曲旋律要清丽、典雅,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要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出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让学生在演奏乐曲前先理解作品,了解作品的大致意境,更好的表现作品,既抒发作品的感情,又抒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三)富有情感的演奏,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师要富有情感的演奏,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在示范演奏时,要尽可能做到用丰富的情感表现手段,去解释每一个乐句的美感。例如,在学习演奏古筝曲《战台风》的第二部分中,这一部分是描写剧烈的台风袭击的画面,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要体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的风速,这就要求教师在演奏这一部分时的情感的恰到好处的表现,时轻时重,时慢时快。当然,要做到情感表现,教师本身必须有足够的音乐观察力、感受力,必须敏锐感知音乐中流露的情感和流动的美。

六、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古筝的根本动力,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学筝动机,是他们学好古筝的首要条件。作为教师及家长,应当着重培养孩子对学筝的直接兴趣,掌握了以上几点,就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学习古筝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古筝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主动学,喜欢学,从而达到古筝教学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古筝乐曲情感
始乱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情感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