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保护文物古籍 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思南县民族馆古籍保护调查
2020-04-08梁芳
梁 芳
(铜仁市思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贵州 铜仁565100)
一、思南民族馆概况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民族馆成立于1995年5月,1996年元月6日正式开馆接待社会人士参观。属于思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内设的股级事业单位,由县编办核定事业编制5 名,其中管理人员人1 名,专业技术人员3 名,工勤人员1 名。2010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后,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将其列入国有免费开放的行业博物馆系列,今后每年将对其实年检登记。
(一)民族馆的主要职责
民族文物的征集、登编、保管及陈列展览,民族文物的管理与保护;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及相关研究;民族古籍编研出版;民族文物古籍知识宣传、展厅现场讲解、文物知识普及;民族调查研究;包括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历史、民族教育、民放语言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民族学田野调查、省内外民族学研究、民族研究论文汇编出版等。
民族馆馆藏民族文物古籍大多来自思南民委成立早期的民族识别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全县民族成分识别和民族文化普查的过程中收集而来的。馆内展出民族古籍古物涉及土家、苗、仡佬等民族,大多为清代物件,其中民族文物类居多数,主要包括民族服饰、民族银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傩戏面具、图书、照片、模型、标本等。
(二)民族文物的分类
1.民族服饰、布件类
主要有土家族女装2 套(其中一套为嫁衣)、土家族男装一套、苗族女装1 套、仡佬族女装1 套(其中下装为1 条围裙);黑丝帕2 张、挑花手帕6 张、挑花哭帕一张、土布1 幅、男式头帕1张、绣花背带1 条、儿童十八罗汉狗尾巴帽2 只、儿童东瓜帽一只、背镜1 面、儿童帽顶花1 张、儿童肚蔸1 只;绣花鞋1 双、水草鞋1 双、麻耳草鞋1 双;挑花枕巾1 张、枕头花1 对、荞芯东瓜枕2 只、床围(帐帘)1 张、挑花围腰带一对、挑花裤脚边(半成品)一幅,妇女发髻网子一对。
2.民族银饰类
主要有各民族手镯9 只、走马圈3个、戒子4 枚、十八罗汉1 套、牙签3 套、围花、巴耳花、点花、戒子1 套(21 件)。
3.民族生产生活用品用具类
(1)婚俗类:拜堂龙凤烛2 只、洞房花烛2 只、礼书一套6件。
(2)丧葬类:苗族陶质器血1 件(随葬品,用于装纸钱纸灰,思南胡家湾周家桠出土),香、钱纸、孝烛等实物各一件。
(3)生活用品用具类:瓷坛1个、打米筒1个、地盘罐1个、顶罐1个、十六两秤1 件、石擂钵1 套、四升子1个、梁星1 枚、茶杯5 只、花瓷碗碟3 只、酒瓷壶2 只、青花瓷盘12 只、青花瓷碗3 只、大鱼瓷盘1 只、小鱼瓷盘2 只,十锦碗1个、桐油灯1件、地灯1 只,凉背蔸1个、棕丝斗蓬2个、蓑衣1 件、蓑衣裙1件,钱凳2 件、茶具1 件。
(4)生产工具类:石碾(模型)1 套、石碓(模型)1 套、石磨(模型)1 套、织布机一套、纺车1 套。
(5)民族建筑类:土家风雨桥模型1 栋、土家吊脚楼模型1栋。
在泳池里撸管的人很罕见,可在泳池中小便的人太多了,有媒体在游泳池外随机采访,竟然有9成泳客承认在泳池里小便过。所以告诫那些喜欢打水炮的男男女女,不要玩这么火的游戏。虽然比较省腰力,可活塞运动,会把这么脏的水怼到女生体内。
4.民族文化艺术类
(1)傩文化艺术:傩戏面具13 只(其名称分别为“甘生”、“龙公”、“周仓”、“土地”、“华山猛将”、“唐民”、“判官”、“姜司”“和尚”、“秦童”、“开山”、“仙锋”、“地盘”)卦1 对、牛角1 只、腰牌1套、法印1 件、师刀1 套、案纸2 幅(复制品)。
(2)花灯艺术:剪纸扇子1 把、花灯男角、旦角服饰各1 套、花灯道具(灯具)一套、二胡一只。
(3)剪纸艺术:剪纸作品1 件(作者系苗族妇女梁国英)。
(4)书法艺术:现代书法作品1 件(作暑第土家书法家地)。
(5)娱乐竞技:字牌1 副。
(6)民族乐器:鼓1 只、铜锣1 面、钹(响品)1 对、马罗仔1只、唢呐1 对、大号1 只。
(7)民族古籍汇编、文献:《思南傩戏》、《思南高台戏地》、《历史的思南》、《闹丧歌、报春词》、《贵州民族古籍三套集成. 思南卷》、《思南府志》、《乌江盐油古道》等共16 册。
(9)图片类:民族馆各类相关图片56 幅。
5.民族古籍类
张氏族谱1 本(张氏总谱摘要)、田氏族谱1 本、铭刻类照片42 幅。
二、思南民族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不容质疑,思南民族馆作为县级行业博物馆系列的存在,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从它诞生后的二十多年来,对思南县加强对外宣传、促进旅游发展以及民族研究工作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展室太小、馆内设施简陋,有相当数量有价值的民族文物及展品无法入馆展示,使得馆藏内容匮乏,结构单一,无法建立规模性的博物藏品构架,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思南民俗、历史、经济和文化状况。
(二)展厅面积狭窄
接待量有限。目前,思南民族馆的展厅面积只有120 平米,除去展柜、站台占去的面积外,能容纳参观者的空间更是微乎其微,一次性只能容纳30 余人参观。
(二)展厅面积狭小
展品陈设拥挤,所展示出来的展列品数量也非常有限,现仅陈列的178 件展品中,有绝大部分是饰品、碗碟、出版物、照片等小件物品,而且显得非常拥挤,与规范的博物馆陈设要求相差甚远。
(三)藏品数量少,结构单一
藏品数量少,结构单一,很大程度上不能全方位反映思南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概貌。
(四)消防、安保设施简陋
消防器材仅有两个灭火器和与民宗局老办公区共用的一个消防栓,而且自开馆以来从没更换过,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五)办公经费紧缺,信息设备缺乏
由于办公经费紧张,建馆以来,民族馆展厅没有安装过监控器,没有配置过电脑、摄像机、照相器材及相关设备,外出收集视频照片资料,至今还是借用私人器材,这给文物征集和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专业人才匮乏,研究力量薄弱
民族博物馆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特殊工作机构,需要有较强的专业人才方可胜任。目前馆内实有工作人员5 名,管理人员一人、专业技术人员3 人(其中取得中级职称1 人,初级职称2 名,)工勤人员1 名。
三、关于思南民族馆的发展思考
综上所述,思南县古籍古物总量大、内容繁杂,受人才缺乏、经费不足、部分民众对民族古籍认识有偏差等因素的制约,古籍古物挖掘、收集、整理、研究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诸多困难。我们只有积极克服困难,勤于思考,才能找到事业发展机会,使得古籍古物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我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及建设规划,县民宗局计划从多方争取,结合中国思州土司城项目的建设。拟建一所大型综合性民族博物馆,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民族文物古籍大量散存与民间,已征集文物古籍保管分散、保护措施不力、文物古籍研究力量薄弱、陈列展览场所局限等问题。建设大型民族博物将与我县历史、文化、民俗、旅游等有机统一,可以从根本上克服民族文物古籍的保护弱势,从而更好地、全方位的开展民族文物古籍的抢救保护工作。
(一)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旅游网的有机统一
思南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赋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最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境内神奇瑰丽的乌江山峡,千姿百态的天然溶洞,巧夺天工的石林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思南县城是一座美丽的文化古镇,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享有“小重庆”之称,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改革开放以来,思南以其独具的优势地位、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都和旅游观光者。
(二)土司历史文化与传统民族风情的有机统一
思南土司文化自元及明,占据了思南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对贵州建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先有思州,后贵州”之说。史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隋代的巴东郡务置务州,领务川、扶阳、涪川三县,思南属务州之扶川县。同年又置多田、城乐二县(均在今思南北部),据学者考证,多田县衙就位于今鹦鹉溪桶井(至今尚有古城墙残留遗迹可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改务州为思州“思州”之名始载于史。思州在宋代为羁縻州,宋代思南蕃部长田佑恭为“王民”,主张统一,被朝廷封为思州刺史,重置思州。进入元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 民族推行土司制度,设贵州宣慰司,辖务川县,镇远府及十四州、五十二长官司。顺帝到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思州所属之镇远州军民同知田茂安不服思州宣抚田仁厚统辖,将镇远、思南、德江等地归附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厦),即设思南道都元帅府,思州遂分为二(思州和思南),“思南”之名自此始载于文献。后又改为思南宣慰司。元至正二十五(公元1365年),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归附朱元璋,仍置思南宣慰司,辖今思南、德江、沿河、印江、镇远、施秉、铜仁、江口、松桃等县和重庆酉阳的部分地区,隶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五年(1372),改水特姜长官司为水德江长官司,移治于今思南城。洪武十年(1377年),分水德江长官司地置蛮夷官司,水德江、蛮夷两长官治均在今思南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因土司割据,朝廷废思南、思州两宣慰司,实行“改土归流”,原思南宣慰司地改设思南、铜仁、乌罗、镇远四府,加上思州宣慰司分四府、贵州宣慰司及安顺、都匀二府、镇宁、永宁二州为基础,高贵州承宣布政司,建立了全国第十三个省级行政机构,自此,贵州建省。
由此可见,思南的历史变迁在贵州文化史册中占有重要的一页,特别是思南的土司文化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对思南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思南古今土文化与民族风情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三)建立大型民族博物与旅游环境优势的有机统一。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近来蓬勃发展的梵净山旅游,以“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统率铜仁旅游,主打休闲牌。思南旅游资源丰富,有乌江峡谷、有温泉、有石林、有古迹,但是,真正让思南享有“黔东首郡”殊誉、在全市全省乃到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是思南的历史、思南的文化、尤其是思南的土司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