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减压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0-04-08杨茂益
许 静,杨茂益,梁 翼
四川省骨科医院风湿骨关节病科(成都 610041)
颈肩腰腿痛是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由于无菌性炎症和慢性劳损导致的局部功能障碍、肿胀和疼痛等[1]。常见症状为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病等。颈肩腰腿痛在发病初期由于疼痛反应或轻或重,不易被人察觉,并且能够一定时间内自行缓解,所以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2]。目前临床上常用推拿手法治疗和 西药治疗等,这些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3-4]。本研究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颈肩腰腿痛患者90例,研究平衡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减压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80 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其中男97例,女83例,平均年龄(52.95±9.82)岁,平均病程(10.95±3.81)个月,其中27 例肩周炎,65 例颈椎病,88例腰椎间盘突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9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颈肩腰腿痛的相关诊断[5];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伴有精神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患有恶性肿瘤、全身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取穴以阿是穴、过敏带和过敏点为主;腿部疼痛加委中,环跳 和承山;肩部疼痛加肩内陵、天宗、肩井;颈部疼痛加定喘和大椎;腰部疼痛加腰阳关和命门。对叩刺部位周围直径约4~ 5 cm用酒精进行消毒,叩刺直径大约为3 cm。 治疗完成之后,用碘伏进行消毒。1次/2 d,5次为 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平衡针进行治疗,颈椎病主穴为肩痛穴和颈痛穴,辅以风府穴;肩痛主穴为肩痛穴 ;腰椎间盘突出主穴为腰痛穴和臀痛穴,配穴为踝痛穴和膝痛穴,双侧取穴,1次/d,快速进针,提插捻转,3 s起针。 1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6]治愈:经过治疗后,体征和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肢体和各关节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经过治疗后,体征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肢体和各关节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经过治疗后,体征和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并且肢体和各关节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治疗后体征、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没有发生改善,严重者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4 观察指标
4.1 肢体功能[7]: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肢体功能, 总分为 100 分。96~99 分为患肢出现轻微运动障碍85~95 分为患肢出现中度运动障碍,手功能出现障碍;50~84 分为患肢出现明显运动障碍;总分<50 分为患肢出现严重运动障碍,患者几乎不能运动。
4.2 VAS评分[8]: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度,0~10 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评分越高代表疼痛度越高。
4.3 日常生活能力[9]: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后采用修订的 Barthel 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该量表包括洗澡、控制大小便、穿衣、进食等 10 个项目,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自理能力越好。
4.4 安全性评价: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情况。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例(%)]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16例治愈,26例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13例治愈,23例显效,37例有效,1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1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 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2例晕针,2例针刺感染,1例皮下瘀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1例晕针,3例针刺感染,4例皮下瘀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颈肩腰腿痛大多是由于扭伤、劳累和骨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加之劳累和风寒湿三气杂至寒痰瘀血痹阻脉络为病,局部组织发生水肿、淤血和炎性改变,渗出、出血、粘连和增生,从而增高病灶组织压力和张力,产生一系列相关临床病症[10]。痛证是由于患者外感寒、风、湿邪,从而痹阻经脉,或者由于七情内伤,气血发生逆乱,从而导致患者气血运行出现不畅,阴阳发生失衡,不通则痛[11]。目前在临床上多通过针灸进行治疗,针刺特定穴位从而激发经气,从而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运行气血,恢复经络功能,起到“通则不痛”。针灸治疗效果不错,但是常出现取穴较多,并且见效较慢,并且针灸传统容易交叉感染和扎针痛,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2]。平衡针在一定程度能够弥补这些弊端。平衡针疗法能够通过针刺分布在中枢神经的周围神经上靶穴,来进行修复和调节患者大脑基因程序,使被破坏、紊乱和失衡的中枢管理程序系统恢复到平衡状态,从而间接地进行修复、调节以及治疗自身疾病[13]。梅花针叩刺在刺灸学中属于“毛刺”、 “半刺”和“豹纹刺”,梅花针叩刺具有调和阴阳、散寒散瘀和祛瘀通络的功效[14]。
本研究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联用平衡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主要是由于平衡针采用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的方法,能够达到自身平衡,起到气血调和,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解除痉挛和通畅经络的功效。王文远研究表明平衡针针刺颈肩腰腿痛的平衡穴位,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值,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15]。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两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显著升高;并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联用平衡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王俊生等人研究表明采用平衡针用于治疗肩周炎,能够恢复患者运动功能,远期疗效较好,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16]。
综上所述,采用平衡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减压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