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4-08宁红艳孟金芝吴少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1期
关键词:瘤体肌瘤出血量

宁红艳,孟金芝,吴少云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医院,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子宫肌瘤也被称为纤维瘤或子宫纤维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种常见良性肿瘤,同时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1]。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子宫出血、腹部包块、下腹坠痛或腰背酸痛、白带增多、贫血等。此外,有时还会伴随不孕或流产的症状,极其影响女性健康,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将会很大程度地降低女性生活质量[2]。因此,研究出有效治疗该病的方式对于广大女性患者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聚焦超声治疗等,药物治疗实际上只有缓解病情的作用,一般仅用于手术前的预处理治疗,而聚焦超声治疗有明显的副作用,会造成患者的皮肤烫伤、邻近肠管损伤等。因此,手术治疗才是临床治疗的首选,但手术治疗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手术方式,就常规开腹手术而言,不仅创伤较大,且并发症较多,治疗效果不甚理想[3-4]。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探究这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了84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更为显著,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84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 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的年龄28~60 岁,平均(43.27±6.36)岁,病程在0.5~3 年,平均(1.53±0.41)年,浆膜下肌瘤患者有2 1 例,多发性肌瘤患者有1 2例,肌壁间肌瘤患者有9 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2 7 ~6 3 岁,平 均(4 3.3 1±6.4 4)岁,病程在0.4~3.2 年,平均(1.55±0.38)年,浆膜下肌瘤患者有23 例,多发性肌瘤患者有11 例,肌壁间肌瘤患者有8 例。经相关检查证明本次入选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无心、肾脏器疾病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患者,无精神疾病史者,两组患者皆是在神志清晰的状态下,知悉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在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首先,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对其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起效后取截石位,打开患者腹腔,对肿瘤位置、大小等进行详细观察记录,然后根据肿瘤详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操作方案。其次,阻断患者子宫血供,以肿瘤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切口,切至肿瘤的包膜层后,沿着包膜对肿瘤实施切除处理,在切除工作完成后,做好腹腔的缝合处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首先,使患者保持头部低、足部高的手术姿势,对其实施全麻,在麻醉起效后取膀胱截石位,做好常规消毒处理后以脐上位置为基点做1 cm 切口,搭建气腹。其次,将腹压保持在10~13 mmHg 的水平,之后在患者的左腹做5 mm 切口将腹腔镜置入,以同样操作方式在右腹切口置入手术器械。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对肿瘤位置、大小等进行详细观察记录,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手术操作方案,将配置好的6 U 垂体后叶素混合液注入肌瘤瘤体周围组织,待其变白后,使用电凝刀将肿瘤假膜切开分离瘤体,然后切除瘤蒂,实施电凝止血。最后,取出手术器械,逐层缝合腹腔,结束手术操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术后检查发现瘤体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情况;显效:术后检查发现瘤体基本消失,偶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出现;有效:术后检查发现瘤体变小,存在少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效:术后检查发现瘤体无变化,有明显的并发症状出现[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皮下血肿以及创口愈合不良等。

(3)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

(4)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卵巢功能各项指标,以放射免疫法为基点测定患者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与雌二醇(E2)[6]。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皆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mi时n)间 术(中m出L血)量住(院d时)间肛时间门排(h气)观察组 42 112.31±17.12 61.59±13.45 3.38±1.06 11.77±4.04参照组 42 83.57±15.35 84.26±14.72 5.87±1.64 23.53±4.68 t 8.100 7.368 8.264 12.327 P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卵巢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在术前,两组患者的LH、FSH、E 2 等指标比较差异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各项指标对比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4 所示。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卵巢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卵巢功能各项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LH(U/L) FSH(U/L) E2(pmol/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参照组 42 18.03±7.88 21.46±1.45 18.34±1.31 21.15±1.87 268.73±12.47 256.63±10.28观察组 42 18.25±5.57 23.75±2.13 18.42±1.52 24.25±2.04 270.18±12.53 243.83±11.58 t 0.148 5.760 0.258 7.260 0.532 5.357 P 0.883 0.001 0.797 0.001 0.597 0.00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发生于女性生殖器中的病症,属于良性肿瘤,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很大的治愈几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导致作息时间和饮食越发不规律,致使女性机体的激素分泌出现异常现象,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7]。该病在早期阶段通常无显著特征,但随着瘤体变大和数量增多,患者会逐渐感到下腹胀痛、发现白带增多等现象。若不能有效抑制病情发展,最后可能导致整个子宫切除的后果,失去生育能力,这对于年轻尤其是未生育过孩子的女性而言是巨大的打击。除此之外,该病还可能会变成为恶性肿瘤,极大程度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能够根治子宫肌瘤的方式就是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的效果根据手术方式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就传统的常规开腹手术,虽然能够通过切除肌瘤瘤体缓解或者抑制病情的发展,但也具有很多缺陷,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导致了术后恢复缓慢,期间还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皮下血肿以及创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状[8]。因此,其手术治疗预后较差,效果不甚理想。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根据研究结果来看,它不仅能够改善传统开腹手术的预后效果,弥补其缺陷,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在卵巢功能的对比中,在术后,两组患者的LH、FSH 指标均得到提升,E2指标下降,且都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证明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影响更小,治疗稳定性也更好;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证明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方式。

综上,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促进患者卵巢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瘤体肌瘤出血量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