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育助力坝上深度贫困地区“摘帽”思考

2020-04-07解丽君冉冉黄硕王岩郝飞飞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摘帽农业现代化

解丽君 冉冉 黄硕 王岩 郝飞飞

摘 要 河北省坝上深度贫困地区已告别区域性整体贫困,但深度贫困地区整体素质偏低,实现农业现代化、振兴乡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乡村教育助力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大乡村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 乡村教育;深度贫困;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72

河北省坝上地区是深度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老百姓生活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脱贫任务艰巨。2020年2月29日,经省扶贫开发与脱贫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康保、阜平、涞源等14个县(区)都已退出贫困行列。这标志着河北省的贫困县全部完成“摘帽”。依照“摘帽”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的总要求,振兴乡村教育,补齐教育脱贫攻坚的短板,让脱贫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肩上挑起“金扁担”,是今后扶贫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金扁担”与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2020年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不仅要解决他们的温饱,而且要让他们挑上“金扁担”干活,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帮扶力度,确保每个人都走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1]。“金扁担”可理解为农业现代化,新形势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解决农业发展的重点。农业现代化包含诸多学科内容,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管理农业,进而创造高产、低耗、优质的农业生产体系,将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效益的农业生态系统。当前,全面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而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

2 农民素质现状及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农民素质包括智力素质、非智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是指认识客观事物及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农民受教育程度,科技素质是指农民所掌握的科技知识水平,经营管理素质是指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组织、控制农业生产的能力。非智力心理素质指个体心理与外部行为协调统一,适应社会准则、社会环境、职业要求等所达到的程度,即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指身体健康程度、寿命长短、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抗病能力等。身体素质是智力素质的基础,其强弱程度直接影响智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当前,河北坝上深度贫困地区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贫困村留守老人居多,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农业科技水平不强,无法较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看懂农业科技书籍,市场意识淡薄、信息接收能力差、协调能力不强,导致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观念、科学管理方法、创业精神和竞争能力。同时缺乏农业经营管理的教育或培训,尚未掌握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2]。相关调查显示,在非智力心理素质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安土重迁的精神贫困现象普遍存在,甘于碌碌无为,缺乏自强自立精神、创业冲动及致富热情,在道德操守、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和农业现代化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相关研究表明,在农民身体素质上,我国农民不会阻碍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但河北坝上深度贫困地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条件差、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保健不足、营养不均等。

《富饶的贫困》一书指出,“人的素质差才是落后的本质”。贫困地区农民的整体素质低下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影响科技进步、技术推广及农业现代化整体进程。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心理素质弱,导致对新技术信息、新研究成果反应迟钝、缺乏认知接纳和消化吸收的能力、缺乏接受新知识技术、先进经验的勇气和能力。农业现代化的整体进程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实践证明,农民素质高、掌握生产和市场规律、及时捕捉相关信息、懂得科学生产经营,可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反之,则拖慢农业现代化进程。

3 发展乡村教育是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发展农业现代化,让贫困地区脱贫群众挑上“金扁担”,需要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因此科学技术至关重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战略高度出发,发展乡村教育,做到长短兼顾、标本兼治[3]。

3.1 加大乡村教育改革力度

完善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注重教师队伍、考试招生、学生资助等方面。全方位实施“由点到面”的一揽子乡村教育支持计划,确保教育政策惠及广大贫困地区群众,提升贫困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对乡村教育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开农业科学相关课程。职业中学要保证农类专业设置规模,教学内实用,教学方法多样且和农业劳动实践结合。农业高等教育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调整教学内容,面向农业、面向农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受教者的主动性,转变办学方式,调动全社会力量办学。

3.2 激发乡村教育需求的内在动力

文化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同收入相联系,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劳动待遇,让农民深切感受科教兴农的重要和高文化素质的益处,激发农民内在动力促其自觉增强智力投资,调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潜心农业科研、开发与推广的积极性。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农业高等教育保护力度,实行政策倾斜,降低农业教育费用等,提高农业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建立起刺激教育投资需求的内在动力机制,调动农民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提高自身素质由外因促进变为内因主导。

3.3 创新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在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转变学习方式,增强课堂教学中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文化传播载体,能实现不同社区、地域群体的资源共享,使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教育资源,从而阻断因教育资源匮乏造成的精神贫困[4]。

3.4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要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水平、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落实乡村教师的在岗编制、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拓展乡村教师职业成长通道、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袁利平,張欣鑫.教育扶贫何以可能——多学科视角下的教育扶贫及其实现[J].教育与经济,2018(5):32-41.

[3] 李期.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扶贫”——高校在教育扶贫中应担当的责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8):119-123.

[4] 王嘉毅.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

(7):12-2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摘帽农业现代化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贫困县摘帽后不得搞庆祝活动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2017年,约10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