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革三尺讲台,激发深度思维

2020-04-07施小霞

关键词:合作探究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施小霞

摘 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学段广大教师共同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取决于教学中“深度学习”发生的程度。本文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视角出发,基于当前“合作探究”的教学现状,就变革三尺讲台,推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做出了实践与思考。紧密结合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合作探究的情境设计生活化、活动方式多元化的原则,让我们看到生活化的情境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有思辨含量的问题设计,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上行电梯。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合作探究

中圖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1-095-1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基础教育学段广大教师共同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次深化课改的逻辑起点,统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怎样落地?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取决于教学中“深度学习”合作探究环节发生的程度,只有能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才可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新课改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当我们走近轰轰烈烈的“合作探究”时,发现了些许浮于表现的“浅层学习”,并没有达成“深度探究”,产生“深度学习”。一旦没有了思维的厚度、广度,没有高阶思维的介入,没有造成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情感价值观冲突,核心素养的形成几乎为零。课堂教学中只有真实地发生了“深度学习”,对学生的素养培育才会更为真实有效。

一、深度学习合作探究环节存在的问题

1.只有问题没有合作。如有些课堂将“问题解答”等同于“合作探究”,往往对于问题的回答形式就是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只有学生独答,而没有产生合作,没有思维的广度,缺少观点互动。

2.只是问题不是探究。部分教师为了展示“新”课堂的理念,在组织课堂形式时,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在小组上讨论。只有形式上的“合作”,缺少探究的意义,没有思维的厚度,缺少批判理解。

3.师生角色定位不足。在重难点突破中,老师思想观念没有充分解放,在学生合作讨论后,一旦产生问题回答的错误,老师就快速的代替学生,将正确答案说了出来,不再给与讨论解惑的机会,截断学生继续探究,缺少思维挖掘的时空,没有主动建构的机会。

4.优生的舞台,学困生的煎熬。在教学中,学习好、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不好的学生或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因为怕出错,懒于思考,处于课堂游离状态。课堂上,有些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认为优生就能代表小组。所以小组讨论与见解发表,就成了部分优生的专利,学困生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缺乏公平的激发思维的机会。

二、深度学习合作探究环节的教学策略

1.合作探究之情境设计:坚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

合作探究的形式不管如何多样,其探究的背景材料和情境设计是必须的。而取材的原则应始终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以更好的为学生们的合作探究、思维开拓提供丰富鲜活的材料。

如在《体味文化》这节课中,探究一是观文化之现象,悟文化之特点。笔者以“走近你我身边的文化”为背景主题,通过三则文化现象让同学们清晰而深刻的把握了文化的三大特点。这三则情景就是:(1)由本班级的镇江市博物馆义务讲解员马骊同学带领大家走近镇江历史文化,让大家体会到文化无时不在的特点;(2)通过展示我校2019年“体验成功、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让大家体会到文化无处不在,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3)视频重现了我班的主题班会“各地方言文化”,体会到文化具有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基于这样的“生活式”的材料,极大的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效果显著。

2.合作探究之问题设计:探究形式多元创新,坚持利于学生多方参与的原则。

“深度学习”一边连接着有思维深度的学习内容,另一边连接着多元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式学习等。教师要在系统优化的层次上优化学习方式,把知、情、意、行等学习要素统筹融合进来。合作探究的生生互动给了学生很好的互通信息,扩大知识面,推进深度学习的机会,我们要借助问题的多样化设置给与更多的激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多方参与、有内容可说、有机会可展示。

如在《体味文化》的探究问题设置中,有“比一比”的竞赛环节,让学生分小组比赛,看看谁能说出更多的镇江文化历史名人;有“说一说”的展示机会,答案是开放式的类型,说一说你身边的家庭文化、班级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辩一辩”的激烈场景,在“析文化力量”里,借助“新韩流”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笔者设置了“自由辩论”环节,“韩剧的热捧是否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多元设计的同时,我们需要有针对的注重批判思维的激发。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开放的辨析式学习过程,理性面对各种不同观点,在自主辨识分析的基础上,自主做出判断,实现真正有效的价值引领。而这种辨析式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深刻的思维,还需要学生深刻的思想,正是这种思维与思想的深刻,确保了学习的深度。

总之,“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必须以具体的教学样态作为载体,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选择适切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锦飞.核心素养培育视阈下的“深度学习”.课程教学研究,2018(03).

[2]张华.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6).

[3]陈静静,谈杨.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中小学教育,2019(01).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中学,江苏 镇江212000)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