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孜州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究

2020-04-07符俊杰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发展现状

符俊杰

摘 要 甘孜州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四川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孜州依托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按照州委州府旅游全域化的战略目标和“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走“科技、生态、特色、精品、外向”的农牧业发展之路,倾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着力培育“十大产业”。目前,甘孜州面临特色农牧业基础脆弱、产业发展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在坚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时,应围绕建基地、扩规模,拓市场、做品牌,建园区、深加工,促改革、给政策等措施,走适度规模化、多样化、特色化之路。

关键词 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对策措施;四川省甘孜州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63

1 甘孜州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

1.1 自然资源

甘孜州地处横断山脉腹心地带,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高原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四川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 种植业

全州现有耕地10.33万公顷,盛产青稞、马铃薯、小麦、玉米、特色杂粮、油菜、蔬菜、食用菌和中藏药材等粮经作物,核桃、花椒、酿酒葡萄、苹果、大樱桃等特色林果。

1.1.2 畜牧业

甘孜州地处长江源头,草地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地0.094亿公顷,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46.5%,川西北牧区草地总面积的58.0%,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养殖的畜禽有,牦牛、藏猪、藏鸡、藏黄牛、肉猪、山羊、藏羊和藏马等,为四川省重要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1.1.3 野生资源

甘孜州是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野生资源丰富,虫草、贝母、雪莲花和天麻等名贵中藏药材和松茸、白菌、黑木耳、蕨菜等名贵野生资源蕴藏丰富,全州有药用植物2 000多种,野生食用(药用)菌640余种,野生动物超过1 000种,堪称我国重要的天然生物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聚宝盆。

1.2 发展现状

甘孜州依托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坚持走“科技、生态、特色、精品、外向”的农牧业发展之路,倾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着力培育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特色水果、优良牧草、高原畜禽、草原畜牧业、贡嘎蜂業、生态水产和休闲农业“十大产业”。全州农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牧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

1.2.1 特色农牧产业加快发展

全州大力推进“圣洁甘孜”区域农产品品牌战略,“三品一标”登记认证189个。积极开展市场营销,专题研究“互联网+甘孜农业”“飞机+特色农产品”,在珠海、成都等地设立了“圣洁甘孜”农产品营销专柜,并组织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到成都、广东、福州等地参加展示展销活动,提高了甘孜州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加快丹巴、得荣、雅江、理塘4个省级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重点发展油菜、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2018年,全州粮食、油菜、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22.56万吨、1.32万吨、32.07万吨、1.81万吨;各类牲畜出栏120万头(只),肉类、牛奶、禽蛋、天然蜂蜜总产量分别达9.2万吨、10.4万吨、385吨、91吨。

1.2.2 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1)加强科技创新。深化院州、校州科技合作,实施科研项目30个,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狠抓农业技术培训。每年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余万人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 000多人,发放宣传培训资料50万余份。3)狠抓农业科技示范。依托技术扶贫行动,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全州重点抓了青稞、玉米、小麦、马铃薯四大粮食作物和油菜、蔬菜两大经济作物1.33万公顷的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提高农业科技落地率。4)狠抓农业科技大推广。推广农牧业品种27个,推广技术16项。全州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农业科技入户率达90%。

1.2.3 农业生态建设持续推进

按照“生态优先、草业先行”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思路,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草原禁牧补助300万公顷,草畜平衡奖励531万公顷,兑现补奖资金5.37亿元,不断夯实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超过667 hm2,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全州共增殖放流珍稀鱼类95万尾。

1.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坚持把农牧业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狠抓农牧业安全生产。1)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切实开展农资打假护农助春耕行动,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加强农业公共安全保障工程项目实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的指导。2)强化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全州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1 013.3万头(只、羽)次,完成常规疫苗免疫656.8万头(只)次,完成春季驱虫598万头(只、匹)次,重大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了州内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推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1万公顷次。3)加强生猪屠宰监管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在全州农牧部门中进一步强化了屠宰监管职能,基本完成了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开展了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严厉打击无证屠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或注入其他违禁物质等违法行为,对全州18个县23家生猪屠宰企业清理审核后换发了新证。

1.2.5 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甘孜州农牧业基本形成了集育种、繁育、屠宰、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产业链条逐延伸完善。“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稳步发展,草畜联营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2016年以来,按照“积极发展、强化规范、提升素质、加大扶持”的要求,各县(市)以《甘孜州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导则》《家庭农场评定法》为契机,广泛宣传,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带動,促进了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全州合作社发展2 064个,合作社成员达3.37万人,家庭农场44个。2016年,创建省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场3个,申报国家级示范社1个,全州累计创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30个、省级示范场8个。

2 甘孜州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

2.1 存在主要问题

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特色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低;面临的最大差距是产业发展滞后,科技支撑能力弱,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农牧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

2.2 发展机遇

1)有更多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中央强调“要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特别是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大,为农业工作政策创设和争取提供了依据。2)有巨大市场消费潜力的拉动。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特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甘孜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有着广阔的空间,市场潜力巨大。3)有创新动力加快形成的拉动。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土地确权和草原确权不断推进,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内在动力持续增强。4)有工商资本流入加快的拉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农业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稳定,工商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合理引导和严格监管,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和品牌化水平。5)有州委州政府的关心重视。州委书记对农牧业工作作出了新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建设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的目标,打造“一圈一带一走廊”的产业布局;要求抓好“建基地、扩规模,拓市场、做品牌,建园区、深加工,促改革、给政策”四项工作。有了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甘孜农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 甘孜州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面临的挑战

3.1 主要原因

3.1.1 产业布局规划不合理

甘孜州自然环境和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当地青稞、马铃薯、牦牛、山羊、藏猪和藏鸡等高原特色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已经开发的相关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因此,容易形成产业同质化竞争,实际上已经出现不同地区重复引进相同加工项目的苗头,势必产生不正当竞争,导致原料供应紧张。个别县同时将青稞种植加工或藏猪、藏鸡养殖作为主导产业,并引进相同的加工项目,要么加工规模小、效益不高,要么因种植面积有限导致原料供不应求。针对甘孜州种养规模受限制的特殊情况,应当重视产业布局,合理引进加工企业,对种养殖基地建设、加工销售项目统筹规划,避免产业同质化和企业无序竞争。

3.1.2 产品市场定位不准

当前内地企业投资甘孜州农牧业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原料供应,普遍担忧原料“吃不饱”。甘孜州有好原料,但供应量不足;有好产品,但产量不高。因此,甘孜州农牧业应当立足于做优做特做精品,充分利用好“圣洁甘孜”这一具有特殊号召力的品牌效应,通过稀缺、优质、高价的营销策略主攻内地高端市场;同时,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借助国家、四川省重大战略和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打入内地市场。

3.1.3 经营主体市场意识差

由于甘孜州农牧民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历练,参与竞争、承受风险的意识很弱。近年来,虽然新型经营主体成长较快,但是等、靠、要的思想仍然突出。一些地方反映,“农民只相信政府,不相信企业,而企业也等着政府出面解决问题”。一些农业项目,从策划选址到建成运行,再到产品营销,每一个环节企业都是政府扶着走,久而久之企业就形成了政府依赖症,不会也不愿和农牧民打交道、和市场打交道。总的来看,当前政府保姆式的扶持方式有其合理性,但从长远来看,应当通过示范、补贴、贴息等方式引导其发展农村经济,重视培育经营主体的市场意识。

3.1.4 智力支撑不足

甘孜州农牧专业人才匮乏,科技支撑不足,推广应用难度大,成果转化滞后;服务手段落后,科技服务跟不上农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3.1.5 农牧业基础脆弱

全州中低产田土比重大,耕地地力差,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不配套。牧区棚圈、巷道圈、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生产和抗灾能力弱。

3.1.6 草原畜牧业发展举步维艰

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承包不彻底,勘界等历史遗留问题多,牧区改革推进艰难。牲畜出栏瓶颈制约,严重影响农牧民脱贫增收。

3.2 面临的挑战

3.2.1 产业发展水平低

甘孜州的青稞、干果、蔬菜、水果、食用菌、牦牛、藏猪、藏鸡和山羊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产业发展比较粗放,产业增长动力主要靠土地资源、自然生产和劳动投入,产业基地小型分散,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科技含量不高,跨市州、跨市县建立较大规模的产业基地不完善。生产营销体系不健全,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服务等环节联系不紧,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产业链条短,产品副加值不高。品牌多而杂,知名度低。市场观念不强,重产业轻产品,区域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较低。休闲农业还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档次低、不规范、效益差,甘孜州优越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综合利用。

3.2.2 生产要素支撑依然薄弱

甘孜州地处高寒偏远地区,生态条件脆弱,资源承载力弱,土地产出率低,农业灌溉条件差等先天不足的劣势,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改观。会经营、善管理、懂市场的新型职业农牧民严重缺乏。大量科技资源投入到相对生产条件较好地区,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向偏远贫困地区扩散和引导的力度缺乏,尚未能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科技转化与示范带动滞后。不仅如此,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综合产出率偏低、主体收益较低,缺乏工商资本和农户等生产投入主体的吸引力,金融失血严重,进一步增强了农业产业脆弱性,阻礙了甘孜州农牧业产业健康发展。

3.2.3 自我积累少,投入缺口大

由于甘孜州经济发展水平低,特别是县域经济比较薄弱,发展积累少,加之产业发展基础差、起点低,在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全省财政专项资金不断增长,对加快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需要投入的面广量大,投入分散、“撒胡椒面”现象在所难免,财政资金只能作为“药引子”,成效不理想。农牧民自身投入不足,甘孜州是特殊困难连片区,农牧民收入水平低,只能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产业发展再投入严重不足。企业投入不足,甘孜州地处边远,对龙头企业吸引力差,很少有大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涉足该区域。

3.2.4 产业发展方式有待优化

偏远地区被边缘化,产业发展以行政区划为单位,产业布局和基地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产业点状分布,加之产业发展中的“三边”(城镇周边、公路两边、旅游点周边)现象突出,使贫困人口较多、产业发展落后、贫困程度较深的偏远乡村产业发展项目极少。差异化扶持措施力度不够,产业扶持政策一刀切,产业发展注重面上普惠、共同发展,对贫困村、贫困户没有实行差异化政策扶持,多数贫困村、贫困户因自身发展能力有限而失去了产业发展机会。产业利益联结不紧密,一方面农牧民在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合作组织不健全,与企业利益联盟中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企业到甘孜州投入风险更大,使之不愿意实行保底收购、二次返利等能确保农户增收的措施。

4 战略定位与对策措施

4.1 打造“一基一带一中心”战略定位

1)建立川藏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特色水果、优良牧草、高原畜禽、草原畜牧业、贡嘎蜂业、生态水产和休闲农业“十大产业”,开发粮、油、菜、酒、肉、奶、果、药、菌、蜜“十大产品”。2)打造“圣洁甘孜”民族风情休闲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游、民族风情游、村落风光游等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牧业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促进农区向景区、基地向景点、产业向景观的转变,着力打造“圣洁甘孜”民族风情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3)着力建设川藏高原生态特色农牧业创新中心,围绕主导产业,借助“院校州”等科技合作平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主导品种,推广一批主导技术,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

4.2 对策措施

4.2.1 建基地、扩规模

高矮交错、长短结合、种养互补。高矮交错即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长短结合指远种林果养牛羊,近抓粮菜喂猪禽;种养互补指促粮改饲、发展种草养畜。围绕“十大产业”,加快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规模。甘孜州“十三五”特色农业粮食生产以“稳粮增收”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围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大面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生产水平,促进粮食转化,重点实施优质青稞产业基地、优质马铃薯产业基地的粮食转化工程建设。计划到2020年在全州建设青稞粮食生产基地3.33万公顷、马铃薯基地1.33万公顷,玉米、豆类等粮食转化基地2万公顷;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7万公顷,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到2020年,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6.67万公顷,其中水果2万公顷、蔬菜2万公顷、油菜1.07万公顷、黑青稞0.67万公顷、紫皮马铃薯0.33万公顷、中药材0.33万公顷、食用菌0.13万公顷、茶叶花卉0.13万公顷。水果主要品种有苹果、酿酒葡萄、桃李杏、樱桃、梨子、柑橘、草莓和仙桃等;蔬菜产业主要在东部面向成渝市场、南部面向川滇市场、北部面向藏青市场发展外销,做实城郊蔬菜,提高当地的供给保障能力,抓住市场空间,做大产业。油菜产业重点发展春油菜,在海拔3 000 m上下的地方,扩大面积,提高单产。食用菌产业应充分利用甘孜州的资源优势,在东部和南部适宜区加快培育发展食用菌,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木耳、香菇、银耳、灵芝和羊肚菌等食用菌,建设食用菌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加快发展食用菌加工产业。中药材资源丰富,更是农牧民收入的主渠道,但种植技术要求较高,适宜种植的品种比较少。当前全州没有确定主推品种,主要在开展理塘黄芪、重楼、贝母、羌活、白极和蓁芄等道地中药材的栽培试验。加快发展黑青稞和紫皮马铃薯等州内特有资源。特色畜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牦牛、优质肉牛、优质藏羊、特色藏猪、藏鸡和蜂业等。

4.2.2 拓市场、做品牌

原则是“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目标是“圣洁甘孜”区域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三品一标”登记认证和管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健全城乡市场体系。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飞机+”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4.2.3 建园区、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加快推进康东、康南、康北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政府牵头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落实园区用地,配套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硬件环境和驱动能力。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通过资源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探索“1个同类产品集中加工区(加工企业)+N个原材料供给地”的产业发展模式(简称“1+N”模式),延长产业链,提高粮、油、菜、酒、肉、奶、果、药、菌和水等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4.2.4 促改革、给政策

深化农业改革,确权颁证土地流转,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加速农村金融创新,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建立农村产权制度;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积极组建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创新财政投入方式,调整和完善惠农补贴,设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建立种粮大户补贴机制:2.0~6.7 hm2

的种粮大户每667 m2补贴40元,6.7~20.0 hm2的每667 m2补贴60元,20.0 hm2以上的每667 m2补贴100元。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机制:中央、省补贴保费的60%,州、县补贴25%,农户自筹15%。主要的保险品种有青稞、马铃薯、玉米、油菜、能繁母猪和牦牛。设立特色农业保险补贴机制,省级财政补贴保费的45%。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财政支农方式。创新农村金融,稳妥实施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信用贷款和互助合作等。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发展现状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