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混合教学模式促进中职思政课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2020-04-07韦丹华
韦丹华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开展思政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论述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政课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应用的优势及策略,提出坚持因材施教、转换师生角色、引入教学资源等做法,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使学生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 混合教学模式 思政教育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114-0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之中,带来大量技能型人才需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国家实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实践基地,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发展。而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将思政课堂与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通过各类信息工具,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有助于中职学校教学体系的改革,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混合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理念等进行创新。与此同时,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线下课堂参与实践活动,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实现深度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持续深化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从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一、中职思政课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务院 2018 年制定下发《国务院关于推动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法〔2018〕32 号),文件就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其研究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在文件的指引下,各类学校都主动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其中,中职学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也在主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思政课为着眼点,着力从思想意识方面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在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中职学校充分考虑自身在教育类型和教育阶段的特殊性,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重点,巧妙地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如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入创新创业案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在网络时代,各类教学工具和技术不断发展,给中职思政课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持,也暴露了当前中职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程度不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目前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思政课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一些干瘪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并未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融合,这种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难以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持认同态度,但是在实际的思政课堂中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掌握更多专业技能。二是中职学校对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虽然中职学校管理层已经认识到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提供的师资和资金支持力度都不够。部分中职学校缺少专业的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只能简单地从经管类教师队伍中抽调教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然而大部分教师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难以开展有效的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三是中职学校的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规模还比较小,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有待丰富。许多中职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结合、如何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大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其形式单一,与学生专业的契合度不高,涉及的领域也不多。
二、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政课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应用的优势
基于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为支撑,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完美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能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来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因材施教。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才能推动后续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而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线上”和“线下”两种选择,学生能够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实现自主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并采取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混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任务,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能将教师与学生地位置于一个更公平的位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混合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通过建设线上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库等,将更多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使学生通过登录手机客户端或计算机网络就能进行学习。混合教学模式将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理和创业实践活动中,如与教师开展辩论或就社会热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模式扩展了课堂教学维度,使学生由以往的倾听者变为现在的参与者,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能促进学生观点的碰撞和及时互动,有助于学生之间迸发思维的火花。混合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的高度参与。在教学全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线上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还是线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学生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线上交流学习的优势,学生不仅能够线上预习,了解相关的领域和话题,还能在线下学习过程中与同学、老师亲切交流,使得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煉。在观点的碰撞和相互交流、辩论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有效培养。可见,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包容的特点,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更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自由、活跃的创新创业学习氛围。
三、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政课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坚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线上教育
自主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中职学校可以利用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发挥混合教学模式在开展线上教育时的优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主动开展线上教育,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让学生自由地参与线上学习,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主动获取所需知识、主动学习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例如,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出发,开展专题化和模块化的思政课教学,在线上教学平台中采用“大专题+小专题”的学习模式,将思政课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并向专、精、深、新转化,充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制订相应的学习方案,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模块。如打造“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专题,设置更多有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的学习内容,借助线上教育向学生广泛渗透工匠精神与匠人文化,同时邀请优秀校友、社会劳模、企业专家等来校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为学生作专题授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
(二)转换师生角色,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公平、融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在实施思政课创新创业混合教学模式时,师生应转化角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的线下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邀请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和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某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学生开展讨论和实践探究,通过组织策划“思政+专业”的教学内容,综合音乐剪辑、文字配音、简单动画、视频录制、名画欣赏等教学艺术手段,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学生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更多思政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创新创业知识。又如设计一次师生互动课堂,开展一次趣味创业小活动,教师扮演创业投资者、学生扮演创业者,共同出演创新创业教育情景剧。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巧妙地将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性强、有趣的课堂教学小活动,学生能够学得更好,学得更扎实、更开心,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
(三)引入教学资源,启发学生思维
只有帮助学生明确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才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持续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为此,中职学校要引入更多教学资源,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在启发学生思维上的优势,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合作中。首先,在建设线上学习平台时,学校要引入更多创新创业的教学资源,设立更多学习模块,同时引入更多专家,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各种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如开展专家讲座、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辩论活动等,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以启发创新创业思维。当前,许多学校都重视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如通过校企联合、企业赞助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或者开展创业比赛,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保障。
思政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课堂阵地,中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结合混合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加强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以培养更多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理阳阳.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
[2]陈剑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
[3]朱艺璇,朱 珠.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502).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