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改革后发展思路及经营管理对策探究

2020-04-07冯桂乾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经营管理

冯桂乾

摘 要 以国有林场改革后的发展思路及经营管理为主题展开论述,因为国有林场改革后的发展及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林业部门长期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我国在国有林场改革后的发展及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分析了国有林场改革后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重点针对国有林场改革后发展思路及经营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思路;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1.04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国有林场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推动我国绿色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林业发展工程,因此,国有林场改革后的发展及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针对国有林场改革后发展思路及经营管理展开讨论。

1 国有林场改革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有林场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是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在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历史使命。因此,面对国有林场改革后的新发展、新使命、新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认真探讨。

1.1 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出保生态、保民生两大发展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2个问题。1)部分林场改革的成果与批准的改革实施方案在政策落实程度上有折扣、有差距,职工有意见、有看法,尤其是稳定的财政经费渠道的建立和年度预算拨付以及职工社会保障机制还未完全理顺或建立。2)省内市、县之间同类林场改革政策含金量不同、存在改革进展不平衡、改革的实效有差异问题。

1.2 发展理念与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林场体制从原来的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向生态公益类事业单位转变后,林场经营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存在发展观念滞后、管理制度陈旧、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亟需建立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确保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1.3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思路,如今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但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例如,广东省郁南林场改革组建前管护站(点)住房多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职工以林为家,家庭安置在管护站(点),远离城市,住房存在年久失修、地处偏僻,生活设施简陋、电力供应、通信不完善等问题。此外,林区公路仅有3.0 m·km-2,这一密度远远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已大大落后城镇整体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 林业人才匮乏与断层严重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一边是农林院校生就业难,而另一边是基层林业单位吸引高技能技术人员难的问题,如何打通中间环节,使院校能输出优质人才,而林场又能吸引到优秀人才,是一个长期制约林场发展的问题。

国有林场多数地处山区,交通条件落后,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枯燥单调,高能力的林业人才难引进、难留住现象突出,造成林业人才匮乏和断层。郁南林场总经营面1.54万公顷,现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7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3人,本科学历以上9人;中高级职称中50岁以上占70.6%,35~50岁占11.8%,35岁以下占17.6%。存在的问题较为普遍,严重制约国有林场的发展。

2 国有林场改革后发展思路及经营管理对策

2.1 强化政府责任与政策扶持力度

国有林场改革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将极大地解放林场的生产力,优化林场担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并提升政策的执行效果,为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

2.2 转变观念创新国有林场发展模式

1)转变原有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思想观念,将生态建设作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重点,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生态效益。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通过深化林业供给侧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森林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3)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原则。依托国有林场优质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优先,突出森林资源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维护,充分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景观资源、挖掘森林文化,科学有效进行生态环境综合利用(包括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林下经济等),科学发展“森林+”的林业发展新业态,把国有林场70年来建设的“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促进我国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现代化林业发展需要,改革后国有林场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有条件林场,场部规划尽可能靠中心城镇布局。1)可利用城市集中资源,改变过去场部远离城镇,水电通信不畅,交通不便,自立一角的格局。2)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林场的发展必需靠高技能的人才,城市良好的人脉关系,优质教育质量,是解決林业人婚姻、子女教育和吸引人才的有效途径,让更多基层林业人享受我国改革与发展带来成果,更好地融入地方社会发展。

《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加大国有林场管护站点用房建设力度,对切实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管护站(点)用房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国有林场管护条件,保障供水供电、道路安全、通信等配套设施畅通,绿化、美化职工居住环境,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改善林场民生,提高广大林业职工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建设美丽林区提供有力支撑。

2.4 加强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生产力发展

今后林场将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护林队伍,积极推广新技术新科技,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信息科技,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推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无人机巡护及森林资源监测系统等建设,提高工作实效,促进生产力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制定激励机制和吸引优秀条件。在职工的激励过程中,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效融合:在物质激励方面,要对职工的薪资待遇进行适当提升,尤其是那些表现突出的职工,要重点奖励;在精神激励方面,则要为职工提供合理的娱乐休闲活动,使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缓解精神压力。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不断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高效参与到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工作中。

2)做好现有职工的业务培训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流程,在培训中要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帮助林场职工不断完备其理论知识,并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在教育培训中,要对案例分析法进行充分利用,通过真实案例的展示,帮助林场职工掌握林场经营经营管理工作的要点,并高效参与到岗位工作中。

3 结语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有林场改革后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为此,国有林场管理部门要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入手完善相应的管理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明星,万涛,王斌.浅析薛家坪国有林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9(6):4-6.

[2] 赵晓迪,周海川,赵荣.江西省国有林场改革进展及对策[J].林业经济,2015(3):46-52.

[3] 王艳军.对标世界高端 实现绿色崛起——河北省木兰林管局探寻森林经营创新之路[J].林业经济,2015(3):100-102.

[4] 张忠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定西市国有林场改革成效显著[J].甘肃林业,2019(2):28-2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经营管理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如何发挥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