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20-04-07吕静琼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小学语文

吕静琼

摘要:小学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强化日常的随堂习作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堂习作;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095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据了重要地位。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但在日常随堂习作中,学生缺乏有效的写作素材,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强化日常的随堂习作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意义

随堂习作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且综合反映了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目前,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积极,写作内容套路化,缺少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应该强化日常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强化日常的写作练习,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

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刚开始接受写作训练,在写作过程中缺少生活化的素材,无从下笔。写作内容陈旧、不够新颖,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长时间的随堂习作练习中,经常会感觉到厌烦。教师在随堂习作中一般采用默写、背诵、抄写等死板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随堂习作活动失去兴趣。此外,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师生交流活动较少,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只重视学生对字词、语句的应用,一味地采取灌输的方式,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内容过于单一化,教师布置特定的练习任务,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与生活经历,无法发挥写作的引导性特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我最……的人,我最……的事”等写作题目,大多以开头、主体、结尾三段式的习作模式为主,这种写作模式相对较为固定,整体写作形式比较固定,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导致学生整体写作结构比较雷同,缺少真情实感,不利于学生长久稳定发展。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措施

1.转变单一的教学理念

高年级段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认知能力,并且拥有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也要不断创新,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阅读观念,通过合作式学习,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体会作者的用词结构与语言特色。

例如,教师在讲解以春天为主的习作题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想象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春天的故事,向学生讲解“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诗句,不斷扩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鼓励学生自主讨论与主题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回忆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章或生活经历,活跃习作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有素材可写。在随堂习作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以情景化的语言沟通入手,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本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持续的沉浸式教学。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通过日常的积累,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形成常态化的教学机制

写作的本质就是在固定的题材下,通过讲故事、举例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态度,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思考。在日常阅读过程中注重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增强自己对于文学的敏感性。在随堂习作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习惯,要做到仔细阅读要求,反复思考,在下笔之前要理清思路,锤炼文章的语句和字词。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可采用批注的方式进行互动式讲解,鼓励小组之间相互阅读彼此的作品并做出标记,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快速提高学生对于字词语句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摘抄随笔作业,鼓励学生阅读名著,背诵经典文段,将随堂习作贯穿于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走入文字,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写作的活跃度。丰富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方式的束缚,尽可能地使教学方式生活化,解决小学作文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将枯燥的作文练习转化为生活化的情景。教师在讲解六年级下册《匆匆》时,可以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内部的语言结构,借鉴作者的对比写作手法,鼓励学生在随堂习作中运用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逻辑性。

3.强化日常的技巧练习

写作技巧对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在开头结尾处要运用排比句、比喻句等,保证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同时也要不断阅读名著,注重文章层次的创新性,以便提高学生写作内容的可读性和文学色彩。

例如,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写作题目中的字眼。首先,在反复审题的基础上确定大纲,拟定题目,保证中心思想与材料保持一致。鼓励学生在开头、结尾过程中可综合利用排比、比喻、设问这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在写议论性文章时,要求学生叙议结合,正反论证,保证文章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升华中心。

习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的主体要求较高,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细心留心生活,养成正确的写作阅读习惯,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深入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彩艳.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J].新课程(上),2018(5).

[2]王丽芳.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8(18).

[3]孙迪.微探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2017(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二小学325600)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小学语文
渝北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