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2020-04-07谢惠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教育激励

谢惠玲

摘要: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都能帮助学生愉快地学习,因为学科活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将心理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与学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心理教育;学科教学;激励;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001

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

学科兴趣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的自身因素、科任教师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学生对该科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培养。我们要讲清该学科知识对为国为民,未来生活,将来事业等各方面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要讲清学好该学科对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性,说明该科学得好坏将对其他学科的影响,鼓励学生不要偏科,全面发展;要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过伦理和展示学科的美,说服和吸引学生主动钻研该学科;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兼而有之;要注意提高学习效率,不在学校安排之外加班加点,不搞题海战术,不随便增多教学内容,不任意加深知识难度,特别是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同时要学多门功课,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兼顾其他学科,互相协调,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学科如何重要去加码;要端正教学态度,对学生理解、尊重、爱护、信任,将严格要求与注意方式方法相结合,为他们排忧解难,进行感情教育,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二、进行学法指导

学科学法指导是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指导学生定计划、预习、听讲、笔记、课后复习、作业和考试方法,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记忆、思维和动手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要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学生自身的经验教训以及教育心理规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辅导,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能科学地利用时间。我们不仅要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法介绍,还要结合个别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因人指导,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以及不能适应现在学习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和适应。我们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如初中语文,重点突出“趣”“积”“记”“练”四个要点。

1.趣——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求知的向导。其实,语文知识本身就具有无穷的趣味,那奥妙无比的表意文字,形象生动的修辞方法,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无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學习中领略语文的美。

2.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你坚持下去,你的语文知识定会取之不竭。

3.记——掌握适用的学习方法识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只有识记,方能积累;只有积累,方能丰富。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都需要你熟记在心,这样,答起卷来,才能挥洒自如。

4.练——提高语文的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项基本功,必须苦练,方能提高。所以,平时我们既要重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还要注重平时的基本训练,听说读写都要勤加练习,坚持不懈,考试的时候才会稳操胜券。

三、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我们去开发和科学利用。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信心,懂得科学用脑,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智力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得以更快地发展和提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用脑卫生,创造宽松而有力的条件和环境。如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布置,都要符合学生心理。要注意学生的劳逸结合,根据大脑的疲劳规律,要求并监督学生适时休息和学习,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四、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刺激

不良刺激影响学生的情绪,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一直坚持正面教育,表扬鼓励为主。要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观察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支持,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得信心,培养乐观、愉快、轻松、幸福的心境去学习。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违纪现象,也是不动声色或用眼光、姿势等加以暗示、制止。不能动辄就把学生赶出教室,不轻易向家长告状,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于自制力不够强,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纪律也差的学生,除了正面引导外,必要的批评也是需要的。但一定要慎重选择批评的方法。先通过讲道理和分析利弊,让学生明白,让他们懂得严格要求是基于对他们真诚的关心、爱护和负责,在批评惩罚时保持克制和理智,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以达到问题的解决。不使用有伤尊严的语言如“蠢猪”“笨蛋”等去刺激学生,也避免赌气式挖苦学生。在批评惩罚后,还要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授之以切实可行的方法,调动自我改正、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加强检查督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反应,及时看到学生可喜的变化。发现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发现问题就弄清原因,改变方法教育。对那些存在心理压力,如苦闷,抑郁,不满的学生,当他们情绪反常时,要主动接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努力搞好学科活动

学科活动中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是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渠道。我们要有意识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和学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为自卑的学生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以助树立信心。这样,通过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我胆识,自我规范习惯。

总之,科任教师要解放思想,端正教育观,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为增加每一位学生的情商,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后代,为提高全民素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莫雷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李静艳.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实验中学526070)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心理教育激励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