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2020-04-07张霖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专业

张霖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相关专业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必选发展学科大类。计算机专业人才非常重要的能力是技术实践,如软件开发,算法设计等,而这一实践要求就对各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地方高校,更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现状,挖掘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地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关键字】:地方高校 计算机专业 实践课程 改革

一、引言

计算机专业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它是一门软硬件结合,面向应用的宽口径学科。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各高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近年来,各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投入相关科技,科研,生产行业,使中国的科技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中国的5G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都享誉世界。术业有专攻,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响应国家号召,地方高校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的开设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动手能力[1]。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如何更好的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更有效的组织课堂实践教学,探索更合适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就地方高校而言,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始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各大高校都贯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甚至是专业选修课程等都相对较为合理的配比了实践课。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大量理论知识落地到实践练习中,使得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技能操作[2]。然而,实践课程的增多开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实践类课程不断增多,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地,有很大一部分教资较长的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快速适应过多的实践操作课程,实践课的授课对他们来说存在很大的挑战。

(二)教师把控课堂教学难度大

实践课堂更多是学生参与设计和实践,如方案设计,代码编写等,教师讲授比例较小。这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把控课堂纪律,进度的难度增加,随着学生自由发挥空间越大,部分学生自由散漫情绪偏高,且计算机网络世界诱惑较大,偶有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做与课程学习无关的事情,另外,学生实践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课堂教学难度加大。

(三)部分学生不重视,不想学,不愿学

实践课相对来说比理论课有新鲜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偏多,这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地方高校学生大多自控能力一般,实践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很多学生出现错觉,认为实践课就是用来玩的,不重视,不想学,不愿学的情况常有发生。

(四)学生习惯灌入式学习模式,思维懒惰

就地方高校而言,学生大多习惯了灌入式学习模式,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依葫芦画瓢式学习,这种传统教学输出和学习输入的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探索式学习模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当实践问题抛出时,自己不思考,不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而是一味等待老师解答。计算机专业实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特别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更需要学生具备自主排错,解决bug的能力,思维懒惰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差,对待实践课程出现畏难情绪。

(五)教学硬件设备短缺

最后,地方高校教学硬件设备短缺问题也较为突出[3]。地方高校由于经费或场地有限,计算机机房设备老化,硬件实验环境和设备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成为热门的专业课程。然而,在欢呼雀跃庆祝地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得到飞速锻炼,国家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如果有效解决上述现状中提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高校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建议各地方高校重视四十岁以上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础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培训,目前更多的培训是面向年轻教师和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从应用型教学出发,针对年龄40+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础课程培训也应该引起重视,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尽快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做好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重视教师实践类课程设计培训

高校中经常会组织一些教学比武,说课磨课等的比赛,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更多的是围绕理论课程进行活动。本文认為,地方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那么,组织更多的实践类课程的课程设计比赛或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要想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首先教师应该拥有较好的实践类课程设计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实践课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作用,丰富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课上设置合理的竞争和奖励机制,如程序设计类课程,可有意识将学生进行分组限时任务比拼,形成良性竞争。教师也应该多做学生学习效果调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敢于实践学习,爱上实践学习。

(四)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翻转课堂学习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对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教师在专业实践课授课时更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学”转变为“学-查-问-教”,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研讨式学习,自主解决问题,针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发问,教师再指导解决。将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成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做自己课堂的主人。

(五)产教融合,促进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应鼓励计算机等工科专业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将企业较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设备引入学校,一方面是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缩小学校与企业专业技术的差距,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使他们毕业后更顺利地进入企业工作,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是较好的解决高校由于经费,场地等问题引起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使得学校,企业,学生获得多赢局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课程改革仍处在完善和探索阶段[4,5]。未来需要各高校教师的不断总结和思考完善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等手段研究更适合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改革方案。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不断优化改革,才能使得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落到实处,为国家,为企业输送更多具备优秀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牟波.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4(05):235.

[2] 杨晓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认识[J]. 才智, 2019(24).

[3] 张丽.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J]. 数码世界, 2019(8).

[4] 黄利利, 张海生.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计算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9):50-53.

[5] 郝兴伟, 张强. 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改革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Z1).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