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0-04-07肖之凤
肖之凤
“生长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有扎实、互动、热情、开放、智慧、生成、生长等特征。“生长课堂”中学生将会获得不断学习的动力。新时期,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备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何在“生长课堂”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如下几方面论述。
激发兴趣,提高感知
生长课堂是自由的、绿色的、充盈着生命张力的课堂,生长课堂背景下,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涵养学生向上的力量。以此理念为指导,在备课环节就要关注如何营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走近文本,感受语文之美,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触摸文本的灵魂,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进入课文优美的意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笔者都始终坚持情境教学,通过美轮美奂的图片,优美婉转的音乐,诗意的解说语言,引领学生走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通过对花园前后变化的想象、品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披文入情,让学生在富有浓厚的语文味的教学氛围中,真正地感受到了“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这句话的真谛。
强化实践,学会表达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活动,是自主性的。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强化实践,激发学生参与说写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表达能力得到不断生长。因此生长课堂背景下,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给学生及时的启发指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比如,笔者在《去年的树》一课的朗读教学中,首先介绍了这篇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在朗读时所表达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第一部分应该表现出鸟与大树略带离别忧伤的语气,第二部分则要表现出鸟儿苦苦寻觅中的伤感与无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再让学生思考问题:课文中提到了鸟儿几次为大树唱歌,你在每一次朗读时内心是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问让学生在思考中了解故事情节,对如何表达每一个情节也形成了自己的体悟。在学生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有了准确的把握后,朗读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创新模式,提升理解
小学语文生长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给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教学模式的创新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语文能力、心理特点、学习规律等,否则,创新就是空中楼阁。小学语文生长课堂以读用结合为方向,尊重语文课程的学科规律,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开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美好历程。
小学生的理解特点是侧重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解读文本。比如,在执教 《肥皂泡》一课时,上课之前,笔者先和学生们一起玩起了吹肥皂泡的游戲,为教学导入做准备。学生在课堂学习了课文中冰心奶奶描写的肥皂泡的吹法后,再让学生来吹一吹,看看谁吹的肥皂泡最漂亮。在学生吹泡泡时,笔者一边观察一边高兴地评价:这个泡泡好大啊!这个泡泡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引领学生去体会“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中,“美丽”这个词眼,让学生从肥皂泡的大小、色彩、吹的动作等感受肥皂泡的美丽。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耳目一新,寓教于乐,让课堂充满了笑声与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组织辩论,强化思维
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很容易产生疲惫感,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劲头,我们可以紧扣文本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学习内容。比如,在《中彩那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了一场辩论:父亲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中彩后汽车是否要还给库伯呢?认为“该还”的为一组,认为“不该还”为一组。思考10分钟后开始辩论,在思考过程中,学生为了给自己的理由找到充足的论据,又主动阅读课文。辩论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辩论过程中,笔者及时点拨,辩论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氛围,学生们的辩论有理有据,这样的形式促进了学生对论文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长课堂”背景下的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气氛,提升学生语文感知能力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感受到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随着语文素养的提升,拓宽视野,积淀文化底蕴,提升审美能力,塑造健康人格,走向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