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迷津渡 诗眼初开

2020-04-07郑先猛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2期
关键词:个案古典诗词

郑先猛

·推荐理由·

孙绍振教授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集中解读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虽然解读范围小,但是解读理念明晰、解读功夫娴熟、解读境界超逸,“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书的自序《美国新批评“细读”批判》乃全书之枢纽、通篇之文心,本书贯通其间的是“还原比较”这一方法论,并首次鲜明地阐释了这一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即“创作论”。孙教授一直认为,只有将文本还原至创作的历史语境中,才能深得其意义三昧。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中的“月迷津渡”源自北宋婉约派大家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中的经典词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雾的朦胧,月的隐约,让“津渡”若隐若现,更是一份显山露水的写意画,道路隐约可见,困境终有云开月明时。孙教授《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一书的书名我想正是取义于此,此书为当今纷繁杂乱、乱象丛生的古诗词解读指明了研究方向。

“要读懂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光凭简单的‘诗缘情‘以情动人是很不够的。关键在于情的特点乃是‘动,故汉语有动情、动心、感动、激动之情。‘情动于衷包括歌行体中之大起大落和绝句中之微妙变幻,要从意象群落中分析出情意变动之脉络,此乃文本解读之真功夫。”这是孙绍振教授关于古典诗词文本解读的论述,“情”的“动”以及“意象群落中分析出情意变动之脉络”是古典诗词文本解读的核心要义。《古典诗歌欣赏基础》《古典诗歌中的情理矛盾和“痴”的范畴》等8篇文章组成了《古典诗词宏观解读发微》,为建构中国式微观解密诗学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虽然孙绍振教授一直谦虚地说,《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在个案分析上有着不可讳言的局限,于个案可在月迷之中寻觅津渡,然在方法论上难免有雾失楼台之叹。但是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深度研读后我们从论著中定能收获颇丰,从中习得知识、习得方法、习得境界。语文人,读一读这本书,对语文的认识会更进一步,语文素養将得以提升,使古典诗词的底蕴越发丰厚。

·阅读体验·

语文教师总归偏爱文学,文学范畴里的喜爱又各有不同,我喜欢诵读,自然就对古诗词颇感兴趣。记得刚工作时上过一堂公开课,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反复的朗读是我留下的唯一印象,至于诗词教学解读已经没有丝毫印象。当时年少,对这首词的意象和特点一定是泛泛而谈,文本解读浅尝辄止,更无举重若轻的渗透与点化。教师站得有多高,学生才能看得有多远,没有深度的文本解读,何来教学时的妙笔生花和学生的醍醐灌顶。后来的教学之路,磕磕绊绊,边走边学习,慢慢地我开始关注文本的常规解读,对古诗词教学的兴趣渐浓,但还是感觉很难触碰到诗词的灵魂。我的“诗眼”依然混沌。

2016年东吴论坛在苏州中学举行,年逾古稀的孙绍振教授带来了一场古诗词讲座。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语言幽默风趣,他直陈当今古诗词教学弊端,用鲜活的案例让所有参会者顿悟:古诗词解读我们一直在臆想中成了“勤劳的门外汉”。把人家的已知当作未知,视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复在文本以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甚至人为制造难点,愚弄学生。孙教授的论断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后来我要去省里赛课,需要恶补古诗词,搜索枯肠觅得孙教授《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一书,粗读三五章,重点落在自己研究的教学内容上,获益匪浅,诗文与诗人的渐序整合,想象与诗画的相融,让我执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喜获江苏省第十八届青年教师优课评比特等奖。赛课获奖,本身又对古诗词比较痴迷,我心里开始盘算着做个有关古诗文的课题研究。我再次拾起孙先生的这本著作,开始深入地研读。每一章、每一节都颠覆着我的语文思维,冲击着我文本解读的传统定势,习得新鲜感的词汇让我这个语文人欣喜激动。特别是对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分析,让人眼界大开,叹为观止,近百篇文本的微观分析,一如破译“达·芬奇密码”,可谓“秘响旁通,伏采潜发”。

对《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是孙先生的解读却新意迭出。小学语文教师的解读从“解诗题”到“知诗人”,从“知大意”到“悟情感”,按部就班,引领学生知晓李白的丰富想象,感受李白的浪漫与豪放。这样的文本解读更多的是常规化的视角,其实教师不教,学生也能知晓大概,教学的拔节成长几无可能,因为教师教学的站位选取与学生的自我解读相差无几。孙教授在《〈望庐山瀑布〉:远近、动静和徐疾的转换》一文中让这首传诵率极高的古诗焕发出生机,让教者顿悟,定然也会让学习者脑洞大开。“香炉”的写实与意象,下面的“烟”字便有了依据和根源,有了“紫烟”的无限深意,这个烟不是白色的,不是黑色的,而是日光照耀下幻化出鲜艳色彩的烟。色彩可以纷繁,正如水雾浸着阳光如彩虹般亮丽,但李白笔下为什么偏偏是紫色的烟呢?因为紫色有着特殊的意蕴:紫色作为云气,古人以为祥瑞。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后来紫气附会为吉祥的征兆,引申为帝王、圣贤出现的预兆。李白受道家影响很深,挑中紫色绝非偶然。这样的典故勾连用在小学的语文课堂里,学生探求未知的欲望会被点燃。

庐山瀑布流泻千年,李白诗中不言“千古”,只是高度概括的浩渺空间却有了时间的感觉,徐凝的“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点明了庐山瀑布之“千古”,读者淡然,在意境上也是天壤之别。李白表现香炉瀑布,自如地驾驭“远近、动静、徐疾”,把瀑布放在阳光下,处于紫烟氤氲之中,意象以灿烂取胜;把瀑布放在月光下,在江天海风之中,以淡雅空灵的意境取胜。深度新颖的文本解读,让语文教师欣欣然,学生有了知识的获得感、新鲜视角的愉悦感,课堂生机盎然。

孙绍振教授提出的“还原”“比较”等细读文本的方法早已深入人心,成了许多教师和学生的主流话语体系。孙绍振教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传递出的解读作品的理念、质疑的勇气、哲学思辨的功力、融汇中西的胆识,在现今文本解读诸名家中堪称翘楚。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品位极高,闲适的田园生活让每一个读者心之向往。在《文选》《艺文类聚》中“见”写作“望”,《东坡题跋》对这个“望”字严加批判曰:“神奇索然矣。”“望南山”和“见南山”一字之差,为什么反差如此巨大?孙教授的解读更为妥帖、精当:“见南山”是无意的,它暗示诗人悠然、怡然的自由心态。“望南山”就差了许多,因为“望”字隐含着主体寻觅的动机。这样的比较式阅读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孙教授的比较理论依据来自陶渊明诗歌的特点,随意自如,有了目的就不潇洒、不自由了,那就不是陶渊明的性格和风格了。我们常用比较法,找寻核心的理论支撑,让论说依据更有力,这是一线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提升的地方,文本解读需要有新意,但更需要言之有出处。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教学口头禅,整个中国的绝句和律诗大都有这样的风格,《诗中有画:心灵中的“动画”》让这样的论断有了新境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幅画,是突破图画静态的画。在孙教授的解读里就是“心灵中的动画”,浓黑的云突然消失,变成明亮的天,色调的对比是宋诗的普遍技巧。苏轼的才华集中体现在动静画面的对比上,从风云变幻,到定格在“水如天”的静态画面上,这样的转折留给读者深深的触动,这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心灵感应的动态过程。一个常见词汇在这里尽情地诠释“动情”或“情动”:感觉或感触只有“动”起来,才能表现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要动起来,才能借语言而成形,苏轼以“动画”写情,绘出心灵中的最美“动画”,这是更胜一筹的“诗中有画”。

“推敲”“诗眼”这些常见词汇在这本书里多次出现,“精思”“无理而妙”“人痴而妙”“诗酒文饭”等有新鲜感的词语更是冲击着阅读者探求未知的欲望。严羽早就说过“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个“非关”就是偏于感性的诗话词话,在情与理之间凝聚出一个新范畴———“痴”,“人痴而妙”这是中国抒情理念的突破,也是诗词欣赏对中国古典诗学,乃至世界诗学的一大贡献。“痴”的境界就是超越理性的“真”进入假定的境界、想象的境界,“人痴而妙”打通了“真”与“痴”的隔断,想象让“痴”魅力彰显。

“诗酒文饭”是属于我的新鲜词,在阅读中让我印象深刻,我望文生义“诗如酒,文如饭”竟大差不离,诗喻之酿而为酒,文喻之炊而为饭。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如米煮成饭,并不改变原生材料(米)的形状,酒是“变尽米形”原生材料(米)发生了质的改变。“诗酒文饭”精辟形象地说明了“诗歌”与“散文”的异同。这样的新鲜词汇、理论解读深入浅出,读者一读便知。

“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罢孙绍振教授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获益良多:“探微”之法是我们走进古诗词的法门;研析“秘妙”是古诗词分析的深层逻辑;个案解读里的文化自觉让语文思维“涅槃”。我读故我在,今日读此书,有“鱼”亦有“渔”,“诗眼”初开,幸甚至哉。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德育主任,一级教师)

·拓展阅读·

《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孙绍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一书中孙教授看似漫谈式的笔调饱含了细腻沉静的分析,信手拈来而又恰到好处地勾连了文体、心理、审美等多维内容,为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文本解读的方向,读起来又清新自然,流畅亲切。孙教授高屋建瓴的解读视野,用哲学的眼光审视文本,哲学的方法分析文本,文本解读深入而独特,也给读者带来观念、思想和精神上的冲击。他把高深枯燥的文艺理论以浅显的方式传授给读者,让读者明白了课文不仅仅是课文,它们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赞赏,可以质疑,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支撑自己的判断。

·名师自述·

姑苏诗韵,运河水润,寒山寺旁,有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我是来自这所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倾情教育,21年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初心不忘,执着前行,当好学生引路人,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且行且成长,我曾获省级及以上青年教师优课评比特等奖、一等奖4次,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及市、区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经典诵读等比赛中获一等奖10余次。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更是坚定了我献身教育、相伴语文的信心。我在“微客语文”个人微信订阅号里,思教育之法,发语文之声,诵经典篇章,写原创小文。我愿用我的微微力,润泽童心,点亮盏盏心灯!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闲来幽梦浸书香,小轩窗,斑驳光,轻言细腔,手拈信笺三五张。文字的灵光与情思相遇,翰墨书香涵心性,吟哦斟酌长才情,纵览古今多少事,品读雅書三五焉。吾常与书香为伴,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净心,濡染,浸润,与文字邂逅,暖心,怡情,致远。

猜你喜欢

个案古典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