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生命塑造成一件艺术品

2020-04-07陈国安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2期

【摘要】人是应该有精神追求的,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生命塑造成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成为最美丽的自己。独特的“这一个”才是你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人,过自然而然的生活。教师更应该有高贵的气息和饱含的深情,唯以如此,教师才能教出一个个活泼泼的学生来。

【关键词】精神成长;自然而然;教育生活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4-0025-04

【作者简介】陈国安,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文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实验学校校长。

尼采说:“每个人———都———应将自己的生命塑造成一件艺术品。”艺术是人非功利地追求美的人生目的,与一切世俗的标准无关,但又与活生生的社会相关。教师应该关注自己的精神追求,应该把自己艺术地活成一首精神饱满的诗。

一、每一件艺术能品都是独特的“这一个”

人的价值是把自己活成“这一个”。每个人一定要活成自己最美好的样子!其实,人生不过是一次次的选择,选择一定是自己在选择,为自己而选择。我留在校园中,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有过很多次离开校园的机会,但我觉得在校园里自己是放松的、惬意的、愉悦的,这是我要的生活。我在过着我自己的日子。

我曾有过艰难的日子,而那恰恰是我最惬意的时候。大学毕业,留校任教,那是1995年。住在集体宿舍,靠近门卫,北面的一间,楼则坐西朝东,因此,只有下午四点多才会有阳光斜斜地从西窗上方飘进来。那时我一边在学院办公室做科研秘书,一边为高年级学生讲授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之类的课。日子过得很紧巴,内子(那时的女朋友)在上海读研究生,每月我们的日子总过得怀疑走路丢了钱或是小偷光顾了我们放钱的抽屉。但那时我们很自由,读书很快乐。我想自己要过的日子应该是这样的。几乎每周我都会去乐桥边的古籍书店,看看新书,听恰好来的老人们说说学林掌故,然后顺道去怡园溜达一圈,吃一碗面条,回来看书。日子过得很有规律,似乎没有起伏,但那五年,恰恰是我集中精力安静读书的时候。我们都很从容,也没发过文章,只是天天坚持读书,也随手写点东西,从不想着拿去发表。那时的我是自己的。

每一个人都是寂寞的,因为他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才会看到真正的自己。过自己日子的人一定是寂寞的。

其实,那时候我的很多老师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要研究语文教育,大家比较看好我做古代文学研究,也希望我集中精力做古代文学研究。传统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得出色无比。那时不同于现在,在大学中文系,做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是不被看得起的边缘人,但是我喜欢啊。我的老师钱仲联和杨海明两位先生一直支持我做孩子的语文教育研究,他们只是觉得我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比别人要多得多,为我担心,怕我坚持不下去。只要喜欢,就能坚持。我还记得,我的第一部专著快要梓行时,请钱先生题签“语文教学心理学简稿”。他详细问了我写的内容,然后说:“简稿,很好,符合书的事实,也能表达你谦虚的立场。”他为我写了横竖两个签条。书印出来后,我送样书给钱先生,先生说她的小女儿做过中学语文老师,会寄给她看看。我很感动。至今那两个场景始终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一刻,所有的寂寞都是温暖的。

那八年,一边读学位,一边去中小学。按理说,我既然想将来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就应该去读教育学的学位。但我觉得,研究语文教育必须以语文研究为基础,否则很容易掉入技术化的“坑”。所以我选择了读古代文学的学位,接受两位老先生的学术训练。从2000年开始读硕士,一直到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前后八年。很寂寞也很开心,没有过烦恼,只要读书、写论文,去中小学听课、上课,思考、讨论,没有任何压力和焦虑。虽然偶尔有些寂寞,但这是我自己要过的日子。

过自己的日子,自然而然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一切才会从容不迫,时光不那么疾快,日色会很慢。自然总是很慢地在转动,春夏秋冬,不会哪一季飞得特别快,也不会哪一季懒得格外慢。自然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启示呢。

二、每一件艺术妙品都是自然的映射

人在自然的怀抱中才会变得很柔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内心越来越坚硬,社会的残酷时时提醒生活,人是无法挣脱功利法则的。自然却能给人无尽的包容。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鱼山石虽不能言,但很可人。与自然拥抱着的时候,你会获得万物的滋润。

我喜欢养花。读大学时开始養花,留校后因为住在西北面的底楼房间,又是与传达室一幢楼,门口是校门进出的大道,所以,早晨出门上班之前,我先要把养的六七盆花木搬到楼北的山墙边排好,浇水松土。晚上十点半,关校门了,再把它们搬进宿舍。遇到大热天,还要在山墙边支上黑色的丝网替他们挡住灼热的阳光。隔三岔五,还不搬它们进房间,让它们吃些露水。花开的时候,便不搬出去了,把开花的那盆置于案头,读书写作时,与盛开的花儿一起呼吸那不同的迷人芬芳。月季的热烈,茉莉的清雅,金桂的醇浓,蜡梅的幽远……四季,在那最简陋的宿舍中,我的案头总是有花香的。

我喜欢去园林看花。有一年初夏,走过一段逼仄的小巷,我坐在艺圃的茶馆中,呼吸着当年姜大姜二弟兄两人的风流气息。茶馆是临水的,长窗推开,池水中,荷花丛丛,绿叶婷婷。绿叶间,冒出了一箭一箭的荷花红蕾苞。浅浅的红,宁静的白,一一出落在一片绿叶间。那时,尘世突然很远了,听不见喧嚣,看不到车马。

我很喜欢去园林,园林里有自然,有都市的自然。一庭一院融缩的山水,有大千世界的气象在。我一直说,苏州为什么出那么多状元,不是苏州人脑子好,也不是苏州人勤奋刷题,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园林里读书。读圣贤书时,眼里有山山水水,胸中便有了天地,心底便有了天下,考试时笔下的气度和视野自非常人可比的了。

我住在城里的时候,每次研究生的课都是在园林里上的。一般我会通知学生下午一点半在沧浪亭或是曲园、耦园的一处见面。人到齐了,进去先转一圈,与学生聊聊天。接着便在茶室里寻一边角处坐下,各叫一杯绿茶,开始讲讲聊聊。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闭园时出来,再寻一处市井小店,两三小菜,一壶黄酒。加上我也就三四个人,围一桌,聊聊吃吃。晚饭解决了,然后各自散去。当然,那时研究生上课是一周隔一周的,门票茶饭我付钱,学生交通自理。在都市园林的自然中的课堂至今还是让我很怀念的。

自然而然地生活,是我一直遵循的规则。我从不逼研究生写文章发表,那时也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我只是简单地拥有了在园林里的课堂上与他们交流读书的快乐。那时我是给语文教学论和课程论的研究生上课,一般一年也就是两三人,大家都过得自然而然。似乎三年就是为了要好好地把毕业论文写出来,其他都不要管的,只要静心地读书,定心地讨论。似乎看看园林里的花开花落、草长草衰,三年就过去了。

我喜欢生活中的一切都不那么紧张。按照一年四季的节奏来生活。在教育上我则倡导“慢教育”,不是不努力的慢,而是自然而然地按照规律来办学校、做教育。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

自然而然地生活,你便是自由王国中的贵族了。

三、每一件艺术神品都有高贵的气质

教师应该是芸芸众生中的精神贵族!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的精神发育,而后慢慢生长。学生的精神成长,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每一位教师都应有高贵的气质。在今天,这种高贵气质的孕育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读书。读更多的书,才能在自己精神成长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营养。读经典书籍,就是与崇高对话。

读书、买书、抄书、教书、写书,我戏称自己是“五书先生”。我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买书的,连环画、小人书,小学时候买得最多,也最起劲,还时时有与小伙伴们一比多少的虚荣。听评话、看小人书,是我精神发育的起点。我至今都承认在自己的性格形成中,第一次受影响的便是评书和小人书,那些做人的道理和耿直的性格都是那时形成的;第二次便是读武侠,也是在小学五六年级那两年时光,那些公正、热心、侠义的价值观都是那时奠定的。小学四年级时,我买了一部初刻本的《十八家诗钞》,似懂非懂地读,一直到了师范时才知道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读曾国藩的书是从师范时开始的,那时的风气正好极其活跃。我只读他的家书日记,因为其他书我是看不懂的。但是,曾国藩的家书和日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大学毕业之后,我才買到《曾国藩全集》30册,打对折。我用了一年时间,时断时续地通读了一遍,那种以承担民族忧患为己任的高贵精神越发在我的心底清晰了起来。

另一位让我体味到高贵精神的古人是苏东坡。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在大学一年级时读的是宋碧云的译本,深深地被吸引。然后读了苏东坡的诗和词,文集是大学毕业之后通读的。他是一个贵族!无论生活顺逆,他都把自己活成一个贵族!

还有一位让我深刻体味到高贵灵魂的古人是孔子。《论语》是从小学开始读的,匡亚明的《孔子评传》是大一时候读的。自此,每年至少读一遍《论语》,这已经成为我阅读的惯例。郑国逃难的孔子是个贵族,那句对“累累乎如丧家之狗”的回应“然哉!然哉!”只有孔子这样内心强大的贵族才能说得出来。一个能够拿自己来调侃的人内心是极其强大的,一个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候还能拿自己来调侃并因此而能爽朗地笑出声来的人内心是无比强大的!这样的人才是具有了高贵气质的呢!

一个有着高贵精神的人,对世界的一切都有着怜悯和慈悲,对所有的他者都能够饱含深情。苏东坡“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是之谓也。

四、每一件艺术逸品都饱含深情

教师最动人处未必是学识展现出来的时候,极有可能就是饱含深情流露出来的那一刻。

第一次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我没有被金岳霖在课堂上与林国达的智斗吸引,没被他与王浩的风雅课堂吸引,也没被他演讲时的天真吸引,而是被他一节课上没有一丝笑容而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而吸引,读到这里,我为之动容!二是在他请了很多老朋友到北京饭店吃饭时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而吸引,其时林徽因已经去世了,读到这里,我为之潸然。金先生的深情看这两处就够了。

对学生,尤其对调皮的学生,以问题回答问题:“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t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错愕的林国达溺水死后怎么也想不到那位让他在同学面前引起哄笑的老师,一节课没有一丝笑容。金老师的深情憋在了心底。“林国达死了”,这个消息大家是知道的,他还是重复了一遍,也不忌讳“死了”;“很不幸”,所有对学生的爱都在里面了,深沉的爱,未必是眼泪。

对曾经一往情深的恋人,在她去世之后,他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说,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深沉的爱,未必是说出口的话语。

一个没有深情的人是不能做好学问、做好教师的,因为他对学问没有“为己”的深情,对学生就没有爱的能力。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我坚信:深情的爱能改变一切!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培养他们有理解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爱自己的能力和爱他者的能力。

对待孩子始终饱含深情,是对我们这个民族饱含深情。放弃了一个孩子,不仅是放弃了一个家庭,更是放弃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颜渊死的时候,孔子深情地痛呼:“噫!天丧予!天丧予!”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生命远逝的悲伤,更是对国家失去一个栋梁之材的痛嚎!

教师教学生不是生产自己的产品,而是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培育有用之才。教师唯有以真诚的深情贯穿自己的生活才能教出一个个活泼泼的孩子来,这些孩子才会长成有血有肉的正常的人!

有血有肉的人才能创造出艺术逸品来。很多人写字画画,技术娴熟,字画也好,然而,读者就是无法从中看出“人”来,那个创造者找不见。线条、色彩只是形式而已,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与自然的交通,没有那种精神的高贵气息,没有饱含的深情,艺术品就没有生命!

每个人都应将生命塑造成一件艺术品,尤其是教师。教师,都应该将生命活成一首有力量的动人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