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香校园中
2020-04-07刘兴钰
刘兴钰
摘 要:教师要享受教育,享受教育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爱教育事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会让我们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振兴民族,拯救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造就学习型城市。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共同打造书香校园,编造学习型城市,营造和谐社会。
关键词:享受教育;振兴民族;拯救教育;语文的基地在课堂;阅读;打造书香校园
新教育在突出教师幸福感的同时,注重通过众多的形式和活动,营造出学习和生活的氛围,语文的学习源泉在于生活,主战场在于课堂,最好途径在于阅读和感悟中。自从参加新教育培训后,我对新教育有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较深的是语文通过阅读改变学生的人生素养,打造书香校园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学校里无处不有语文。我们每一期黑板报、摘抄报,我们每一次的歌咏比赛和经典诵读活动,每一次的演讲比赛和社群活动,都是在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愉悦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就拿上次元旦我们开展的诵读经典活动来说吧,我们的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意识很强,选诗歌和经典作品,他们大量的阅读和筛选的过程就充满了无处不在的理解和感悟,互动和协作在其中成了必然,交流和沟通的好坏决定了每一场次质量的关键。那些舞蹈和诗歌朗诵配合得炉火纯青的节目,里面包含了学生对服装、舞蹈、诗歌内涵等的全面理解和把握,那些在朗诵中声音起合婉转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里面包含了学生对声乐和节奏等知识的理解,正是有了这些活生生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愉悦了身心,扩大了生活的外延和内涵,将校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和丰富多彩。师生都沉浸在书香校园里。
语文的主战场在教室里、课堂上。从早读开始,每天的清晨,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心爱的教室,拿起有油墨香的国学读本和教科书,开始了一天的晨读,我们把晨读的30分钟分成两个部分,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虽然篇幅都不是很长,每篇都有译文对照阅读,有相关的故事讲解,作品背景介绍,满满的知识了解后,对短文的内容读起来当然通透,当然学生得到的也就是满满的文化储备啦!十分钟后,该读教科书啦,我走在学生中间,要求学生要大声读出来,不是默读,而应该是放声读,这样才是做到了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有时还要用笔做记号,那手也就到啦!读得不对的地方,老师马上就会听到,并且及时去纠正他的错处。每篇文章,我都尽量让学生读到很多遍,尽量做到字音读准,边读边思考,边联想,把意思读通读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配上大声的朗读。我要求的文言文要会全文背诵,现代文要读熟,背诵个别指定的段落,每个早自习,我的教室里总是书声朗朗,科代表班干部小组长在老师这里背诵,其他学生又都在背书小组长那里背诵,真可谓是热火朝天啊!每一堂课,又都是一次阅读的旅行,老师带着学生走进一个又一个大家,从他们的生平事迹到思想,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字词句到段落到整个篇章,从结构到内容,从写作手法到人物形象,从作品的整体感知到深刻体会,从作者到读者,学生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名人大家,从他们身上吸取到了自己所没有欠缺的,了解到人品即文品,文道统一的道理,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涵养,在师生合作交流中提高了思辩能力。这里的师生都沉浸在书香教室里。
语文学习真正的实践基地在閱读中,这里的阅读体现在时时处处。读名家经典之作,我们的教学大纲对学生半年读多少万字的书,读哪些书都有很多明确规定的,我号召学生,每人每学期买一本名著,把它从头到尾认真读好,读完要写推荐别人读这篇文章的文章《向你推荐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做摘抄2000字以上,自己的读完后就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了读,这样就每个人可以读很多本书,资源没浪费又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我曾经尝试在班级建图书角,把自己家的藏书都拿到学校来,让学生也把自己家的图书拿来,感觉难于管理,也缺一个图书角的带锁的书柜,没弄下去。我也有希望学校的图书室真正地开放起来,每年增加一些必要的书籍和杂志,让学生尽量多地吸取到更多有价值的营养。课间、中午、课后整理,很多时间,学生们都挤出时间在读书,坐成一排,独坐一隅都有,书籍正悄无声息地滋养师生的心灵,给师生一片广阔的栖息天地,让书香校园的香气更浓。
在充满书香的校园里,我感到很幸福,在践行新教育的大道上我正向朱永新教授学习,向各位同仁学习,我和新教育共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富.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新趋势——在“书香校园——数字图书万校正版化援助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3-6.
[2]唐玲. 语文教师在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担负的角色[J]. 文学教育(上)(7).
[3]李桂香. 书香校园建设中——我的教育叙事[J]. 基础教育论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