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2020-04-07张贤琼
张贤琼
长久以来, 造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就没有对这门学科建立兴趣, 自然也不会有好多教学效果。同时, 很多教师虽然很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可是效果却不见好转。近些年来,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很多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作用。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第一要务。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促进学生学习动力
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展现自身的道德风范,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进师生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如一个娴熟而简单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充满深情的眼神都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尊心强,都希望证明自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教师的鼓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一味指责学生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僵硬,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赋予学生质疑的权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学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质疑才能变通和创造,学生如果不会质疑,就很难学好知识。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很多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不是不够努力,而是缺乏质疑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创设质疑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矛盾状态,质疑教材知识,并最终获得新知。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内容时,教师可先领着学生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有理数乘法:65=6+6+6+6+6,也就是说65表示的是5个6相加。同学们觉得正确吗?学生立刻回答正确。然后继续提问:那么6(-5)又表示的是什么呢?可以认为是-5个6相加吗?很明显这是不对的,那到底应该怎样表述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同学们感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怎么进行回答。这时就我们需要加以引导:同学们可曾记得我们前面学过正数与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三、发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心智技能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思维的灵感,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诱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同的建议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鼓励学生提出别出心裁的想法。同时,面对学生所提出的奇妙想法,教师要及时收纳,并巧妙运用,将发生在课堂上的不经意事件改变成为可以活学活用的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学生的真知灼见,对学生有宽容和理解,注重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成为快乐的发现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發展。实际上,问题的新颖有趣来自于善于观察的眼睛,因此,数学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观察的眼睛,能够对隐含条件进行深入挖掘。因此,数学教师要着眼于这一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指导学生总结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提出有效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要把数学结合生活,促进教学的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更是如此。脱离生活的高效教学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生活,从课堂走向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奥秘,只要我们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必定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当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时,就会拥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自己产生紧迫感。为了加深学生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知识应用能力,我们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内课外的结合,促进教学生活化,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