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竞赛与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相结合的英语人才培养与测评模式探索

2020-04-07汤日红汤春燕吕云云李银塔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汤日红 汤春燕 吕云云 李银塔

摘要:英语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知识接纳和理解,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伴随我国国际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社会渴求在职场能将英语作为工具的国际人才,但现有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职场的要求。通过技能竞赛与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结合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法,以及与其适应的教学测评模式的实施,“赛试”结合改革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英语技能竞赛;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人才培养;测评模式

传统英语教学通过机械操练,使学生记忆、模仿、复述英语基础知识,较少就语言输出逻辑性和思辨性进行学习,这导致学生英语水平薄弱且割裂了语言输出与思辨能力,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短板。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正处于转型期,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而国际化人才能力在培养模式中将占主导作用,其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为促进培养国际人才,获得最佳的人才质量,本研究探索了利用技能竞赛与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结合的英语人才培养方法,从教学和测评模式提出建议,以“赛试”要求为导向,革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受到国家重视,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对提升我国在国际事物上的话语权和有效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部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处理职场事务的国际化人才。这就要求英语教学既要培养思维能力,教授内容还须具有广度与深度,同时还要增强英语技能的实践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累积,更应培养解决职场问题的能力。反观高职院校现有英语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内容、培养人才的模式,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公共英语教育的应试痕迹较重,而不注重语言的应用能力构建;课堂教学注重训练英语基本技能及其在应试中运用的相应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亟需革新。

二、技能竞赛与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结合的“赛试”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教师是主导。虽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并不断深入,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常因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师生互动而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因此,教师须转变思维,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改变教学内容和构建新的英语环境,利用技能竞赛与国际人才英语考试结合的“赛试”,以应用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

2.构建中国特色的“赛试”结合教学模式

英语技能竞赛以应用为主,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国际人才英语考试注重学生解决职场问题的实践能力,将两者结合的“赛试”人才培养模式,取两者所长,充分融合,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技能与思辨能力并重的国际人才培养新教学模式。近几年,相继涌现多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双元课程、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等,教师尝试通过教学手段和角色转化进行课堂改革,然而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效果并不明显,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成为教学改革首先解决的难题。由于英语技能竞赛与岗位技能密切相关,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国才考试”重点考查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人才的核心素养—思辨能力,两者结合可有效满足职场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因此,以结合后的“赛试”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将竞赛与国才考试内容融合作为导向,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并进行监督,效果通过竞赛与考试结果验证,学生在找到自信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3. 加强国际互动,培养国际视野与思维

英语是全球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需具备的沟通工具,仅仅具有英语职业能力还不能说就具有了国际视野。不同的语言其文化背景存在巨大的差异,能进行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是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必备条件,在强调使用英语语言的同时,应注重学生英语文化和礼仪学习,并突出两者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真正掌握不同文化间实现沟通和交际有效能力。

三、测评模式建设

当前英语测评主要通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考试,存在测评形式单一、内容浅表、标准模糊等问题。从培养學生职业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角度看,英语教学应该能同时提供给学生技能知识和思辨意识,那么测评就应能同时评价学生的技能和思辨的组织,利用技能竞赛和国才考试标准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其具备“言之有物、论之有据、述之有理、证之有力”的特征,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获得关注,且语言所表达的创造性思辨过程也被关注。

四、结语

高职英语是以中等英语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与思辨能力组成“赛试”英语人才培养教学的重要两部分,融合评价是英语学习效果的测评方式,它的推出,填补了缺乏职场英语教学模式的空白。通过“赛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心智发展,如职业能力、思辨能力、国际视野等,有益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洪延凌.“ 国才考试”背景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9):139-141.

[2] 常念.以“国才”考试为导向,改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2017(8):46-47.

[3] 杨莉芳. 融合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语言测试任务设计—以“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为例[J]. 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8(2):49-56.

[4] 刘迪.“国才考试”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8(6):74-75.

作者简介:

汤日红,女,山东荣成,副教授,教学管理专业硕士。

*通讯作者简介:李银塔,男,山东荣成,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功能食品加工。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团队建设---食品加工技术技能创新团队项目;2019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竞赛驱动的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FLEC02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