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

2020-04-07孙玲徐文彬

江苏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音教学英语

孙玲 徐文彬

【摘要】语音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语音教学旨在以对学生有意义的方式,兼顾语音学习的整体性和分析性特征,提高学生语音感知、语音辨别和语音解码能力,从而为学生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从三个维度开展语音教学:语音维度系统关注语音知识的前后连续性,培养音素意识;单词维度聚焦音形义的整合,提升音形义转化能力;语篇维度重视语音感知和语音渗透,在阅读中加深音形对应规则的理解,提高语音教学的意义性和可理解性。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学;单元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9-0024-05

【作者简介】1.孙玲,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学基本理论,中小学英语教学;2.徐文彬,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中小学数学教学。

语音学习伴随着英语学习的始终,当学生开始朗读英文字母时,就已经开始学习语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应该给予语音教学必要的重视。但在实践中,对“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盲从(整体语言教学法反对拼读教学,认为这种训练会弱化学生对篇章的理解。整体语言教学法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对其支持者来说,儿童阅读的自主性和文章理解的愉悦性应是排在第一位的,且远远比个别词汇的精确解码更为重要)以及对语音教学本身的认识误区(有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他们就能自然而然地习得语音,也有教师把语音学习看成是音标学习,还有教师认为学习语音会妨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教师随便地教语音,甚至不教语音。这向学生暗示着一种错误的英语学习观———语音知识的学习不重要,不需要大量的练习。这样的语音学习观导致学生前期语音意识和拼读能力欠缺,且在后续的词汇学习上,学生越学越累,进而影响其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语音教学是英语启蒙的关键内容,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对学生早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改变语音教学的抽象性、孤立性以及无意义性,从语言学习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出发,基于“单元知识结构”[1],以对学生有意义的方式教语音,提高语音教学的意义性和可理解性,从而为学生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开展语音教学。

一、语音维度:聚焦语音知识的连续性和连贯性,提升音素意识

基于“单元知识结构”的语音教学需要教师系统关注语音知识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是一、两节课的教学,而是综合考虑单元内、单元间甚至学段间,相同或不同语音的连续呈现与学习。初期语音教学的关键是字母的读音(sound-symbol correspondence),如辨认单词的第一个读音(initial sound identification)、字母拼读(phoneme blending)等一系列基本的音素感知,建立字母和发音的联系,意识到早期音形对应规则,并加以适当的练习。

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掌握简单的字母与读音的对应规则,把声音和字母对应起来。原则上,我们不要求小学生系统掌握发音规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需要系统了解和掌握语音知识。熟悉并掌握英语发音规则和各种发音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地安排语音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提高语音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以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为例,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出现的单词基本上都遵循简单的拼读规则(见文末附表1)。在朗读单词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字母与发音的对应现象(如b/b/,d/d/等),帮助学生理解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如oo/u:/,wh/w/等)和语音拼读规则(如辅音+元音too,元音+辅音am,辅音+元音+辅音good),发现单词可以分解成音素(如单词hi的发音是由音素h和i组成的)。初期的阅读指导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单词的过程中产生清晰的语音表征,引导学生发现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它们的重新组合可以产生新单词这一现象。规范、系统的语音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字母与字母自然发音之间的联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语音知识的排序遵循学生认知及心理发展规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从常用到少用、从熟悉到陌生的逻辑顺序。在早期语音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辅音上,因為辅音变化少,较为简单,有意识的辅音教学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而元音发音与字母对应变化较多,可以适当延迟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从一开始就重视字母与音素相对应的原则,虽然有难度且看似低效,但长期来看收效会较为显著,掌握音形对应的关系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单词维度:聚焦音形义的整合,助力单词记忆

课标中的二级词汇标准指出:学生在学习单词时,要知道单词由字母构成,知道根据音、形、义来学习词汇。在语音学习中,学生经历“整体语音感知、词形的视觉分析和意义整体理解”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声音通道、视觉通道、意义通道),聚焦音形义的整合,有助于单词的学习和记忆。

1.声音通道:语音整体感知。

音形对应规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字母与发音的对应关系,但仅仅知道这些规则是不够的,因为音素是非常抽象的,并且隐藏在言语的单元中。因此,语音的学习应该基于单词,单词是语音学习最小的意义单位。

学生首先通过听觉通道在语音上感知语言整体,如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英语单词,这不仅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的最小意义单位。但仅仅满足于低水平的语言整体感知,不深入系统地分析和理解语言内部结构组成,如基本的音形对应规则,就无法习得基本的音素意识,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将大受影响。

2.视觉通道:词形结构分析。

从语音到字形的转换是阅读的关键阶段,阅读并非是一个整体、全局的过程,尤其在儿童阅读的早期阶段。阅读技能首先表现在对单词的语音解码上。对于英语初级学习者而言,早期掌握的一些音素知识,还需经过正规的学习,将其提升到意识领域,并发展成全面的语音意识,也就是有意识地表征语音及运用语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单词的读音出发,建立单词和发音的联系,把声音和单词对应起来,并在后续的单词学习中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以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7

中的sound time板块为例,本单元语音知识聚焦字母组合oy的发音/蘅I/。教师可以结合单词boy,toy,joy说明字母组合oy的发音,强调三个单词语音与字形构成的异同,解释如何移动一个字母令其中的一个单词变成另一个单词(如把boy变成toy),进而让学生逐步意识到音素/t/以及它所对应的字母是t,并听出b和t两个音素之间的差异。

这种语音对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单词的不同位置存在不同的音素,字母的重新组合可以产生新词。引导学生识别并写出字母,能让学生意识到单词的发音是有规律的,并把复杂的发音归纳成有规律的、简单的发音,进而实现听到发音就知道如何拼写。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步做到看字读音,听音拼字,流畅的单词解码对于阅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形音通路越快实现自动化,学生就会越早进入阅读状态,并为理解意义做好准备。

基于单词,教授音形的转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形对应规则,能促成学生早期阅读技能的发展,并赋予学生阅读新单词的自由。

3.意义通道:意义整体理解。

音形义的整合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实现从语音到字形的转换,还要实现从字形到字义的转换。从字形到字义的转换过程不会自然发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

在一般情况下,字形与意义的对应关系比较直接和简单,借助母语、图片、实物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当学生看到一个男孩子的图片时,就能知道boy的意思,看到真实的玩具就能知道toy的意思,这种对应关系是建立在实物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但是,由于语境的多变和多样,同一个单词,尤其是抽象单词,可能对应多个意义,字形和意义之间不一定始终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这就对学生的单词学习和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与boy和toy相比,joy的意义就要更抽象,不易掌握。

声音通道的信息输入能培养学生初步的语音感知能力,视觉通道的信息输入能帮助学生分析语言的内部结构,了解基本的音形对应原则,这些做法能提升学生的音素意识,发展音形转化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规则。意义通道的信息是直接阅读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基础。语音和文字意义的自动提取,从字形到字义的直接阅读,需要经过多年的对语音解码的训练才能实现。

三、语篇层面:语音与文本内容的意义整合

语音教学不能停留于抽象的音素或音标教学层面,也不能停留于单词层面,它不是纯粹地解释字母组合的发音,且简单地讲解字母音素对于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也并不是很有效。语音教学要实现音形义的整合,这种整合不仅是单词层面的音形义整合,更是语篇层面,如句子、段落的音形义整合。

课标指出: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简单的准确性。音形义的整合与转换是建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是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需要基于阅读系统开展语音教学,强调让学生在语音使用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表达意义,从使用的角度来学习语音知识。语音能力的提高需要在阅读中进行,需要在阅读中理解语音规则、音形义的转换。这对于不具备良好二语习得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将更多地依赖阅读,而阅读能力的培养首要的就是培养音形转化能力。

仍以Unit 7(Sound time)中字母组合oy的发音教学为例(见图1)。教材的布局无疑充分利用了学生学习的视觉优先性。整体来看,这个语篇有四行,很多教师往往把这个语篇当作语音教学的载体,带领学生朗读一遍,或者请学生大声朗读,然后解释一下oy的发音。这没有问题,但这个语篇的教学是否就到此为止了呢?学生有没有理解这个语篇的实际意义呢?

其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这个语篇的特殊性。我们首先注意到一、二、四行都以oy结尾,oy发音为/蘅I/,很多教师的教学也确实聚焦于此,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语篇结构上的不同。我们发现,第一行没有句号,第二、三、四行以句号和感叹号结尾,这种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英语诗歌中很常见。但在早期英语书面语表达中,我们还知道,一句完整的话要以句号结尾。因此,我们要思考look at the little boy后面为什么没有句号,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吗?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Look at the blackboard.”这样的指令,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结尾有句号。但这里没有句号,为什么呢?这里可不可以加句号?“加”和“不加”有没有区别?

仔细阅读这个语篇,我们发现这里的playing with his toy是动名词短语,是用来修饰the little boy的,如果不分行的话就是“Look at the little boy playing with his toy.”,這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从语法知识的学习顺序来看,这个语法点是初中学习的内容,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但不排除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这个语篇的呈现形式,简化句子结构形式,将它改为两个独立的简单句(见图2),这样的语篇布局没有改变文本所要强调的尾音(oy/蘅I/),还更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语篇的意义。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语音意识的养成不是随意的,更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教师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中都应精心为学生搭建语音学习的脚手架,如引入课堂的单词和句子能够包含教过的字形和音素,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合理设计语音规则教学的顺序,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在阅读中验证相应的语音规则。这样既能提高语音教学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语音学习中的记忆负担。

【参考文献】

[1]孙玲,徐文彬.小学英语单元知识结构的确立———以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 7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7(3):17-22.

附表1译林新版《英语》三年级上册词汇与语音知识分布

猜你喜欢

语音教学英语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农村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初中英语连读语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