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生体育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0-04-07张启财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体育精神立德树人

张启财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立德树人与体育精神的逻辑关联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高中体育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认为,立德树人的是回答高中生体育精神培育什么,为什么培育的顶层设计,通过深化课堂改革、发挥出教师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塑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及完善资助与帮扶制度等路径来培育高中生体育精神品格,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中生  体育精神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a)-0127-02

1  立德树人的提出与意义

古语[1]记载“大上有立德、立功、立言”。立,树立;德,德行,品德。立德:树立德行,树立德业之意。习总书记在于北京大学师生进行座谈时就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的能够做到用文化与德育的氛围渲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大略,是从事教育要遵循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全面的人的重要措施,是推动教育全面改革的任务,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地反映出我国教育人才的标准和对人才的质量要求[2]。

2  体育精神的概念与重要性

体育精神是体育形象的一个反映和诠释,也是体育基础知识与运动能力水平的一个综合体现。体育精神对各项运动有着明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同时,也能促进一个人道德规范养成与监督作用,对个体行为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通过体育精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体育品格和道德修养,更包含一个人的学科素养。体育精神如果更细化的体现在生活中,那就是永不放弃、勇敢果断、吃苦耐劳、奋勇争先、坚持到底等,更比如,在一些国家级、国际级各级各类比赛中升国旗环节就是一种体育精神的完美体现,运动员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想到拼搏多年的努力付出终于在这一刻得到诠释;国人不管在现场还是在电视机前看到国旗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国歌徐徐上升时,更是一种血脉奔腾,那种爱国感、集体荣誉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3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生体育精神的培育研究

3.1 站稳“立德树人”的第一阵地——课堂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它起到获取知识的重要任务,教师通过讲授将“立德树人”的内涵、意义和相关理念贯穿在整个课堂教育教学中。虽然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迎战高考,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接触应试内容,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外,更重要的要掌握社会信息,新时代建设社会的接班人要知识全面,了解时代信息,从而在未来才能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但现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本上的知识陈旧、理念有待更新和完善,课程吸引学生眼球能力不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教育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立德树人”理念的传授和学习。新时代背景下,应该想方设法地进行课程体制完善,在不影响高中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将课程的教材、内容、体系、理念等进行系统规划和统筹。修订教材,创新课程体系,改变课程的传授方式,大力发挥思想政治课和社会哲学课的影响力,让高中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信息。

3.2 当好“立德树人”的领路人——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承担着全部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中不仅要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在课余闲暇时间为学生进行解惑答疑的任务,能够按质量完成以上教学工作的教师首要具备的一定是师德。教师不应该只教书,还应该注重教学生做人,学习人生之道。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普遍重视提高学生文化课分数而相对轻视授课内容的宽度与广度、师德作风、政治敏感度等。中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是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讲课、育人之间的关系,树立起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强化人格魅力,确实在实际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在课程设计中将德育逐渐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树己。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樣和模范楷模,又是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应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和文化水平提升,真正地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重任。

3.3 塑造“立德树人”的氛围熏陶——文化建设

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基础保障,硬件设施与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但随着社会文化呈现多元性的同时,高中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高中校园里的文化建设偏向于娱乐性,文化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政治思想类文本,尤其要加强对红色革命文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宣传、重大革命纪念日等文化活动。在高中校园可以凭借校园广播、班级墙报、校园宣传栏、“红色”课堂小讲座等方式营造氛围,保障人数参与量大,全方位覆盖,增强文化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深入人心,根植在师生内心,为培养能够肩负起新时达伟大历史使命的青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同时,要融合体育精神的教学内容,把体育精神作为基础,其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将其作为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可以选择具有集体性的运动项目,通过教学形式的变化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诚合作、敢打敢拼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体验其中乐趣,充分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与实用价值。

3.4 完善“立德树人”的资助和激励——制度保障

在中学阶段能够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资助和激励政策是顺利进行培育工作的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中学阶段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激励工作体系尚不完善,还有一些看中物质和资金方面的资助政策,而后忽略在精神、道德、能力、智力、心理方面的帮扶工作,对后续开展高中生体育精神的培育工作带来了阻碍。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应结合分配物质和资金,落实国家资助、学校奖励、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3]。在中学阶段中应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在帮扶形式上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方式,“有形、无形、有偿、无偿”地逐步树立起学生自立自强、勇敢自信、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4  结语

“立德树人”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的教育工程,在中学阶段开展工作时,更应把握好工作方向要紧紧围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业分数的同时,不忘将体育精神发扬光大,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不要畏手畏脚;遭遇险境要冷静分析形势,拿出赛场上的魄力;迎来未来的曙光要脚踏实地,才会迎来美好人生。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中学“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将其理念贯穿中学阶段的全过程,大力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肖坤鹏.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现象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16(8):152-156.

[2] 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19-07-09].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320698.html.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体育精神立德树人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精神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