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习作批改的探讨
2020-04-07左婧
摘 要:新时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加强习作批改能力,能够不断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习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重要部分,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加强习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实践水平。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通过进一步教学研究,有效地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习作批改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批改
在小学阶段,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要加强语文习作能力,习作是新时期教学改革重要部分,在有效地开展习作教学过程,教师要提高对于习作批改的认识,从而才能进一步保证批改质量。通过高效的批改与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教学实际,有效地对其进行实践探索,具体分析如下。
一、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意义
当前,小学阶段的受教群体在完成习作练习任务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无所适从状态。他们无法准确确定写作的着手点,也难以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利用专业的引导手段进行有效的启发,让其意识到习作源于情感的迸发。只要产生真情实感,便向成功的写作迈出了第一步。教育工作者可倡导受教群体加强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并融入自己的见解,将这些现象和评价意见用具有逻辑的思维和表达技巧表述出来,便构成了一篇优秀的创作。学生创作的文章中有真实的现象,有真实的情感和观点,并将这些内容分享给读者,这样的文章便可认定为值得肯定的作品。
二、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批改教学的策略
(一)习作批改要求应当适度宽松,切忌过于严格和苛刻
在新课标改革下,小学已经将“写作”改革成为“习作”,这种名称的改变,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以及社会对小学语文习作的要求和目标的新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讲,习作不是进行机械训练技巧和能力,而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动手能力。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快速适应这种新课改要求,在进行习作批改时,不再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写作技巧进行高标准要求,而是应该适当放宽评判标准。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进行习作,围绕主题“我敬佩的一个人”内容时,有的学生在其作文中这样写道:“我身边的人里面,我最敬佩的就是我们的園丁,也就是我们的老师,我虽然不知道她得身高以及年龄,她有着胖乎乎的圆脸,小小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并且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她笑起来很可爱,生气的时候就会变得很严肃,让人感到害怕”。这是一段对自己敬佩的人的外貌描写,虽然存在语言表述不当,语句也存在不通顺的问题,但是从整体的内容来看,其细节描写十分到位,在阅读这篇作文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教师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且将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表达。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应该将学生作文中得优点突出出来,如将教师比喻成园丁,可以给学生“比喻贴切”的评语等,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相对较高的评分,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应该使用一些鼓励的语言来进行说明,教师可以使用疑问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改正:“能说会道是老师的外貌体现吗?”这样来引发学生思考。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习作批改中,使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利用这种宽松的习作批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习作个体评价应当尊重差异,切忌过于千篇一律
小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不论是在生活经验还是学习基础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也会展示出不同的风采,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不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或者是一个标准答案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学生在作文中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差异,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进行批改,进而给出学生有针对性的批改意见。
比如:在进行“令我感动的一件事”的主题习作教学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多种多样,在语言表达以及故事叙述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感动的事情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一些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包容是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学生在写作时,语言文字表达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一些学生语言基础比较好,写出来的句子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还比较优美;一些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写出来的句子不仅逻辑性较差,使用词语上也不妥当;然而,正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其表达的情感也有明显差异,一些学生的作文就非常吸引人,有些学生的作品就会看着很普通。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在进行批改和点评时,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在批改中表现出来,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对学生的一切表达应该进行理解,这样才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批改内容应当关注学生的抒情表达,切忌情感空洞
传统的习作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作为基础,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批改时,总是重点关注学生的作文结构以及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对作文的精髓完全忽略,一个完美的文章,不仅是文题相对,结构清晰,还要能够打动人心,小学生如果写作基础知识比较弱,那么可以通过大量深层次的学习和练习进行弥补,但是如果情感表达不清,那么就需要教师予以重点关注,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鼓励来帮助学生敢于善于表达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习作批改时,一定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抒情表达,避免学生的作文内容缺乏情感表达的现象出现。
比如:针对“对一个矿泉水瓶写一段抒情文字”题目进行习作练习时,一个学生是这样进行描写的:“乓”,一个矿泉水瓶被人扔在了路边,正好掉进了一个水坑中,她得身上满是泥水,傍晚下起了大雨,她的身上不断被弄脏不断被雨水刷净,一直这样循环,她在这个水坑里待了一宿,黑夜让她害怕,清晨太阳出来了,她被一个老妇人捡起,老妇人把她带回了家。老妇人把她装进一个袋子里,这时候她听见老妇人说:宝宝乖,妈妈明天去卖瓶子,这样宝宝就可以吃香喷喷的馒头了,这时候矿泉水瓶知道了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容器。针对这篇作品,教师应该给其优秀,在进行批改时,应该对学生使用的写作手法以及情感表达给予赞美和表扬。
(四)习作多维批改,培养兴趣
从教学实践反馈来看,写作对于教育对象来说,一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教育对象畏惧写作任务,也没有自信能够对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进行技巧性的表述,因此在写作方面一直无法实现进步。而教育工作者也往往从文章的布局安排、内容及表述技巧等方面对学生的习作成果进行点评,然后综合各方面的表现给出相应的等级。这种评价方式的确对教育对象的习作技巧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指导,但针对性不强。如果教育工作者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即明确教育对象必须达到的标准,并对所有达标的文章进行多维度的点评,这样教育对象便可能得到更有针对性地启发和指导。教育工作者可向全体受教群体明确写作任务必须达到的标准水平,如果未能达到该水平,便需要重新完成。这种要求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习作水平不高的教育对象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快速达到最低限度的要求。此外,对于达标学生的文章,教育工作者也需尽量将评价标准细化、量化及客观化。相较于以往的综合分数,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将评价文章的标准进行列示,并针对格式、篇幅、精彩词句、错字等多项标准进行分别打分,最后按照相应的比例将分数进行汇总计算。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教育对象更为明确自身写作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意见的指导下,教育对象会有目的性地对某项待改进的方面进行重点练习,从而实现逐步提高。此时,教育对象不再觉得习作无从入手,而是有了明确目标的指引,促使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增强。此外,对于受到肯定的方面,教育对象还会形成一定的自信,意识到自身的優势,从而会产生更大的自主投入的热情投入更多方面的练习和提升。
(五)互相批改,实现共同进步
除了教育工作者可以担当评价学生写作水平的角色,还可以倡导学生之间互为“评价官”,以团队的模式实施互评。这样不但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受教群体的参与意识,还能在主观评价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增强对自我习作能力的认知。
教育工作者可根据不同思路将教育对象进行分组。一是按照教育对象已有的习作水平进行人员划分,鼓励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和谐共进的效果。组内可安排一位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1~2名水平处于中游的学生,再加入后进生。这种结合形式可促使组内各成员都能发挥作用,有所收获。如对某篇文章进行品评时,习作能力强的教育对象可先根据写作要求对整篇作品的结构和主旨进行总体把握和评价,再带动和指导其他成员对局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每个成员都能基于自己的能力实施评价,最终共同完成评价任务,从各自的方面和角度获得启发。二是将水平大致相同的教育对象划分到一组。这种分组方式的意图是鼓励组内所有成员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主张,均衡收获指导和启发。由于组内所有成员的水平相当,因此在针对某一文章的评价时,便可细致品评,各抒己见,展现各自的观点和才智。这个模式的团队能够表现出更为平等、积极的状态,教育对象在相互借鉴的同时,实现自我观念和能力的完善。三是根据教育对象的喜好自主分组。这种方式充分尊重教育个体的主观意愿,因此教育对象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也格外投入和认真。与自己选出的成员共同完成评价任务,教育对象能够最大限度调动思维和经验参与评价活动,同时也会更容易与成员形成情感认同,交流更为顺畅,最终高效完成评价内容,同时成员的思维观念和表达技巧也会获得更高水平的提升。
三、 结束语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语文习作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有效的批改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习作水平,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在习作教学课堂,教师要加强专业能力,不断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海东.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83+85.
[2]泮洪波.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习作批改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36-37.
作者简介:
左婧,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春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