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运动对8~9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0-04-07李伟唐正坤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儿童

李伟 唐正坤

摘  要: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芳华学校20名(实验组、对照组各10名)8~9岁之间的羽毛球爱好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羽毛球运动对儿童协调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羽毛球运动对儿童的一般协调能力提升无显著性效果,对儿童专项协调能力提升较大,尤其是颠球、发高远球等有器械动作的协调程度提升现象显著;羽毛球运动能激发儿童的协调能力,虽然一般协调能力测试数据无明显提升,但是儿童在一般协调能力项目上动作的精准、完美程度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儿童  羽毛球运动  运动协调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036-0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羽毛球运动对8~9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广州市荔湾区芳华学校8~9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知网、中国期刊网上以“羽毛球”“运动协调能力”为关键词查阅广大学者并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查阅关于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的书籍,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根据以往学者对于运动协调能力提升的评估体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前后对照探索羽毛球运动对协调能力的提升。

1.2.3 访谈法

与羽毛球教练员及以往研究运动协调能力的学者进行访谈,了解运动协调能力的概念性东西和研究协调能力的体系及结果。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2017、SPSS 19.0软件对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分组条件

本文主要采取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数据对比的实验。实验开始前,在广州市荔湾区芳华学校抽取20名8~9岁的学生,10名学生为对照组,1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为参加羽毛球训练的学生。在测试之前对所有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测量,要求2组的3个指标的均值相差不明显,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2 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时间:为了确保实验组学生对参加实验的积极性,本实验期间设置在秋天,从2018年9月8日起到10月8日,共8周;具体时间在每周六、周日下午15:00~17:00,每次时长为2h。

实验地点为广州市荔湾区芳华学校羽毛球场,羽毛球专项技术练习内容计划如下。基础适应阶段:第1周教学内容为握拍法,原地徒手挥拍,正反手颠球,共4组,每组1min;第2周教学内容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原地腾空交叉步,并、交叉步,共3组,每组1min。专项技术练习阶段:第3周教学内容为原地徒手挥拍,正手击高远球,共4组,每组2min;第4周教学内容为正手挑球挥拍,正手击高远球+正手挑球,共4组,每组2min;第5周教学内容为反手挑球挥拍,正手发高远球+反手挑球,共4组,每组2min。综合技术练习阶段:第6周教学内容为前后直线移动步伐,后场V字步伐,高远球动点击球,共3组,每组2min;第7周教学内容为横向移动步伐,前场V字步伐,正反手挑球动点击球,共3组,每组2min。结合巩固阶段:第8周教学内容为全场“米”字步伐,全场随机動点击球,共4组,每组2min。

2.3 测试内容

在测试具有特征的范围内,根据以往学者对运动协调能力的测试方案,选取10项运动能力协调测试项目,对儿童运动协调能力进行实验。

专项能力评估体系测试项目分为:发高远球,在底线发高远球,看球所落的位置,以6.7m以外区域为有效,记录有效个数;击高远球,教练员发球,受试者击打,看球所落的位置,超过6.7m以外为有效,记录有效个数;颠球,用球拍颠球1min,记录颠球个数;挑球,教练员发球,受试者挑球,测试10个,主观评价挑球成果个数;交叉步,受试者在原地做交叉步,连续做10个,记录有效个数。

一般能力评估体系测试项目分为:抛球入框,口径为50cm篮子,在5m远位置抛球10个,记录个数;跳绳,跳绳30s,记录有效个数;踢毽子,踢毽子1min,记录有效个数;闭目行走,在10m的直线上闭目行走,记录偏差距离;接脚前进,接脚前进50m,记录时间。

3  结果与分析

3.1 羽毛球训练对8~9岁儿童运动一般协调能力指标的测试结果

从表1实验前测试结果中P>0.05,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结果无明显差异。实验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后测试结果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个项目数据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结果有明显差异。

3.2 羽毛球训练对8~9岁儿童运动专项协调能力指标的测试结果

从表2实验数据调查中可以看出,实验前测试专项协调能力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所以专项能力测试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结果无明显差异。实验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测试后实验组专项能力提升幅度较大,P<0.05实验后数据有明显差异。从实验前和试验后可以看出,测试前后实验组专项能力提升幅度较大。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以“协调性训练”为指导的一般协调性训练和专项协调性训练方法中,提高了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也在羽毛球专项协调性训练中促进了羽毛球专项技术的提高,通过对实验组儿童为期8周的羽毛球运动协调能力专项练习后,实验组儿童专项协调能力提升较大。

4.2 建议

在专项协调能力的发展,将有利于今后羽毛球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7~14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期,其中8~9岁是发展专项协调能力的最有利的时期。因此,教练员应在少儿最敏感时期,加强儿童羽毛球协调性的训练。在协调训练过程中,强调身体各项素质与平衡、协调能力结合,把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训练相结合,有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春燕.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及锻炼方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3(5):68-70.

[2] 蔡广,沈勋章,许汪宇,等.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运动员反应时、协调性、灵敏度的年龄特征[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8):723-727.

[3] 李芳.难美性项群协调能力的测评方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1):74-76.

猜你喜欢

羽毛球运动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羽毛球运动对健康女大学生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美国东北部高校羽毛球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分析
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浅谈羽毛球运动中的常见损伤及其预防措施
关于在校大学生对羽毛球热情的调研及其分析
对推动内江市业余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