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20-04-07王洋
王洋
摘 要:在高职院校发展中,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推动高职院校改革的主要方式,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有效创新。因此,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弊端,为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必须从根本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200-02
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多个行业的重要组成,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将教育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才能充分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对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满足高职学校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并优化。
1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与意义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下,我国大学生逐渐与日俱增,同时经济水平显著上升,供给侧结构得到了针对性的调整。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1]。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创业创新的理念,并将经济发展中心转移到创新创业方面。创业的不断推广,为新型产业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商业模式快速创新。高职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实践能力较强的代表,做好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非常关键[2]。
目前就业形势非常紧张,找工作面临诸多的困难,在高职大学生中进行创新创业培养,可以有效缓解就业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就业的范围不断延伸;另外,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新型产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创造更加符合现实需要的商业模式,激发出创新性的能力,使新产品研发可以有更多的技术支持;此外,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紧密的融合,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激发消费潜能,使新型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新技术的创新和新资源的利用[3]。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缓解就业紧张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学生对现有的就业理念进行革新,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从就业者转变为创业者,继而刺激经济水平的提升[4]。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待解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于形式,与实际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2.1 学生对创新创业没有正确的认识,知识储备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时光,都会选择进行兼职,但是对于专业知识与创业过程进行融合还比较迷茫。对创业具体细节不能准确把握,缺乏系统性的教育,在创业过程中虽然具有极高的热情,但是对于想要创业的行业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也没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解决问题[5]。在此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创业的盲目性,降低创业成功的几率。此外,创业会面临很多的困难,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没有在社会中磨炼过,对创业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压力转换为动力。
2.2 专门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高职院校虽然近些年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视,积极鼓励教师在企业中进行学习,但是能够在企业中真正得到提升的教师非常匮乏,绝大多数的教师只是能在企业中进行短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并不能真正参与创业实践,在创业方面没有相关经验。部分教师对企业的建立、风险评估等细节问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不能系统总结融资方式,管理方法有待更新,因此,真正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数量非常少,需要对社会力量进行集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对创业成功经验进行宣传,使学生能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创业的理解,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3 教育理念落后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对于技能较为重视,对人文教育比较忽视。我们都知道,目前就业市场形势非常严峻,待就业人数明显多于企业招聘人数,在此环境下,高职院校更加愿意选择提升就业率的工作,而没有深刻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普遍认为大学生可以先就业后考虑创业问题;有些高职院校认为现有的毕业生就业率已经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完全没有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观念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才培养内容非常单一,使得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范围延伸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当前很多高校对于理论知识非常重视,课程主要以理論讲解为主,实践操作时间非常有限。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只是将创业技巧传授作为培养的重点,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对于自我发展没有深刻的认识,对职业需求缺乏正确的了解,不能准确地预测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2.4 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比较混乱
随着创新创业理念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培养的重要性。只有结合人才的实际需要,才能准确地设置课程培养目标。但是少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对创新创业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设置时,并没有与学校的自身培养目标相融合,对创新创业课程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并且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而创新创业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实践教育。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偏离,不能与专业课程产生密切的联系,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效性和科学性。在实际的课程体系设置中,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不能与创新创业进行有效的互动,创新创业格局不够严谨。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优化策略
3.1 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学校与社会应该紧密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平台,使其可以在咨询的同时,与具有成功经验的创业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为大学生了解创业方法和创业条件提供帮助。
院校可以通过使用创业模拟软件,对创业课程进行模拟,提前规划好创业的内容和方向。学生通过商业模拟,可以对企业经营的过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尽早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
3.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多元化
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时,可以从社会多个层面集结多种师资力量。使拥有成功经验的人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育,使其可以对成功经验进行讲解和宣传,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建议,实际教育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学生今后创业提供支持和鼓励。可以通过开发行会、协会等方面的社会力量,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服务,不仅可以展示社会力量的价值,同时可以及时共享知识,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统一的管理。
3.3 树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寻找拥有实体项目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机构,利用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可以与实际教学相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充分了解当前市场环境变化,从根本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另外,还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部分高职院校创办时间比较短,开展创业教育与他人还存在距离,因此,需要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对成功案例进行总结,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使教师可以对自身角色有正确的定位,充分利用课堂空间,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例如可以自由参加沙龙、前往企业亲自体验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从以往的重视理论讲授转变为注重体验的教学创新,比如,教学参与设计更加项目化,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对情景进行模拟,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3.4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非常重视,需要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创业精神,获得创业能力的创新和提升,而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关键,为此,必须对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高职院校可以与专业发展相结合,以创业为主要方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必须结合实际,构建嵌入式的课程体系,同时需要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实际课程体系构建中,必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并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岗位需要建立创新创业课程,在保证实体课程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时,必须增加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内容,通过开展基础课程可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更多的热情。
首先,就是创新创业的通识类课程,通过调整培养的方向,使促进创新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可以拥有跨学科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进行创新和创造提供稳定的基础。其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类课程,可以充分依托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进行引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探索,系统性较强,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市场需求,对培养理念、方式等进行改进,构建更加完善的培养体系,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 贾晓丹,赵景辉.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及实践路径分析[J].职教论坛,2018,3(35):127-130.
[2] 吴彬瑛,倪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7,4(2):130-134.
[3] 谢志远.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8,37(11):107-112.
[4] 戴园园.“互联网+”背景下湖南省高职女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141-142.
[5] 謝尧.“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互动发展研究——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