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党校教育 创新乡村党建工作
2020-04-07秦艳
摘 要:十九大以来的新时代,党中央积极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系列惠及“三农”的政策,如何使这些国家惠农富农大政落到实处?是对基层党组织的新考验。只有进一步加强党校教育工作,创新乡村党建工作,才能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落实党的政策,服务“三农”工作,实现鄉村振兴战略的宏伟目标。本文分析总结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加强;党校教育;创新;基层党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重点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根基在基层。村级党组织肩负着引导、服务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必须进一步强化农村的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共同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通过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使各项惠民政策、各项“三农”政策落实到农村,真正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系列工作,真正服务农民。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党组织队伍不强,农村带头人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据笔者了解,全区近年来涌现出很多乡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能力强,工作出色,但也存在着一些村党支部书记不熟悉基层党务工作,不会抓党建,有的干部自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成效不佳。还有一些乡镇不注重在村里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人,选人用人视野狭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也由于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有的村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队伍青黄不接。有些带头人是“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无法树立起党组织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领导组织核心地位。
2.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党员教育培训管理有待加强。当前,农村党员的基数十分庞大,且党员队伍中也出现了“老龄化”现象。农村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比例相对较低,党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县市级党校重视在编在岗干部培训,轻视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
3.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与新时代“三农”工作实际不相适应。贫困农村的党校教育相对落后,教育方法趋于传统,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培养先进党员干部和青年骨干,严重影响党建创新工作的有效进展,更不能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实际需要。
4.官僚思想严重,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有些村支部书记上任后,把自己作为村级最高领导者,高高在上,不顾群众利益,不但将廉洁奉公抛之脑后,反而认为自己当了官,高人一筹,脱离群众,借助“公仆”的身份,在权力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挪用、占用理应群众得到的实惠,造成“小官”大贪的腐败行径,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
5.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农村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很多农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有的甚至没有收入,主要靠到外面找各个部门、以及有能力的乡友们支持一点微薄的资金。
二、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农村所有发展工作和强化农村凝聚力的前提条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美丽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目标,必须从根本上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结构,改善党建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1.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稳定发展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顺应了农村改革的趋势,有助于为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巩固基层政权,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保持一条心,齐心致力于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普及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
2.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能加强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员教育体系,有利于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通过党校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党规,树立党员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构建小康社会。
3.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目标
全面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有利于从跟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广泛开辟农村市场,促进农副产品商业化,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从而大幅度缩小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实施路径
1.引才引智,优化充实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新时代,县区级党委在选拔党员干部到基层工作时,应优先选择理论基础扎实、执行能力和带头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执行力。乡镇党委要积极吸收农村有志青年加入党组织,特别是高中以上学历人员加入党组织,为乡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引进新理念,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另外,各级党委政府还应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怀与理解,改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充分理解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需求,为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提供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让他们在基层安心扎根、大有作为。
2.加强党校教育工作,加大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力度
乡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帮助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问题时,能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这就要求县区级党校要为农村党员量身订做制定合适的教育规划。党员教育是为党员服务的,县区级党校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平等的态度下,从农村党员的实际出发,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党员的教育规划势在必行。实事求是地了解农村党员的具体情况,因农村党员的“材”施合适的“教”。
新时代,为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需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乡村振兴政策的宣讲,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座谈,开展互动交流研讨,进行观摩评比,使基层党员干部对相关政策有深刻的认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深入学习、系统学习,不断用新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升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扶贫致富的工作思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3.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意识,提高服务农民思想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與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不怕苦、敢受累,深入贫困地区,了解群众的实际诉求。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帮助基层党员干部真正的与群众建立信任关系,并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进行生产建设,整合区域资源来谋求新的发展出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逐渐实现致富目标。
4.大力推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
加强基层党建要弘扬文明家规家训。一要遵纪守法,公私分明。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念牢法纪“紧箍咒”,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自觉以党纪国法来约束自己,言不逾纪、行不越法,任何情况下遵纪守法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二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传承好积极进取的家规家训,带头反对奢侈浪费、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等不良行为,引导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追求美好生活只能靠务实诚恳的劳动创造,不攀比、不跟风。三要正己修身,廉洁齐家。作为家风建设的“关键少数”,党员干部必须自身过硬。要坚定理想信念,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切实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家风不仅仅关系到一家之幸福,更关系到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坏则易腐败,我国查处的基层贪污腐败案,多数是家族式犯罪。因此,在基层党校教育中,要加大优良家风家教的社会宣传力度,发挥各种传播渠道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建设自己的家风;主流媒体应该加强舆论导向作用,履行好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其教育和道德评价的社会功能,对好家风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互动性的宣传;新媒体要注重思想价值导向,鼓励良好家风的传递、释放正能量。
5.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管考核力度
不论是开展精准扶贫,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会涉及扶贫资金和惠农资金的统筹管理。县区级党委政府应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监督,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惠农政策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利用考核机制评估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情况,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保持斗争精神,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抓实干为农民群众解决难题。
总之,通过加强党校教育,有助于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更有助于提升农村建设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农村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优化农村党建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体化。
作者简介:
秦艳(1979--),吉林通化二道江区人,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共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