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推进全球协作型高等教育的举措

2020-04-07陈晓清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大学

陈晓清

摘   要:“大学的世界展开力强化事业”战略是日本政府主导推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旨在促进日本高校与世界高校共建高等教育全球协作网,促进大学间的跨国学生流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合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文章通过分析该战略的推出背景和主要内容,深入日本大学的实践案例,归纳其创新举措与运行特点,总结实施成效,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教育对外开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 “大学的世界展开力强化事业”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化协作

201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大学的世界展开力强化事业”战略(Inter-University Exchange Project,以下简称IUEP战略)。该战略旨在构建全球协作型高等教育网络,将日本高校与世界高校联结起来共同实施跨国大学间的双向教育。截至目前,国内关于IUEP战略的研究为数不多[1]。本文关注该战略对日本全球协作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深入日本大学的实践案例,归纳其创新举措与运行特点,总结其实施成效,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教育对外开放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出台背景

(一)各国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

进入21世纪,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通用性、增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行由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国际化措施。欧洲有33个国家的4000多所大学参与到欧盟委员会实施的伊拉斯谟系列计划中,发展至今促成了250多万名学生和教师的人员交流,以及欧洲高校间的多方合作。韩国于1999年启动“面向21世纪的智力韩国计划”,目标是通过打造具有世界水准的研究生院培养一批研究与开发人才,推动韩国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法国政府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大学计划”,吸引大批最优秀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进入法国顶尖大学,提高法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中国、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也陆续实施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国际化战略。这些欧美国家和亚洲新兴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使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日本政府也积极探索如何通过高端人才培养促进日本的大学适应社会需求,培养能包容不同文化、解决全球性问题、开创未来的国际化人才。

(二)日本对海外人才的需求增长

随着少子化和老龄化引起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日本需要通过引进大批外国留学人才满足日本社会对高级劳动力的需求。1992年,泡沫经济现象影响了日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投资,赴日留学的学生人数不断下降。之后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留学优惠政策,如 “留学生10万人计划”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赴日留学生人数从1998年开始回升。200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发布“留学生30万人计划”,希望至2020年接收30万外国留学生赴日深造[2]。为了进一步吸引更多外国人才,缓解国内劳动力不足的压力,日本政府在考虑如何通过设立更多的激励政策增加留学生的规模和质量。

(三)日本高校国际化程度和世界排名表现一般

近些年日本输出海外的留学生数量也在不断下降。据统计,自2004年到2011年的7年间,日本赴海外留学的学生人数减少了30%以上,由82945人下降到57501人,留学海外的日本学生人数只占大学在校生人数的0.96%[3]。经济负担、对外语能力信心不足、对适应不同文化的担心、申请留学的时间与找工作日程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日本学生出国留学的意愿不强。出国留学人数的降低给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增加了压力。在世界大学排名方面,日本大学表现出的成绩一般,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降低。在2009-2010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前100名的日本高校只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和东北大学。相比之下,欧美高校在排行榜中占据的数量最多,更多优秀的海外学生会选择前往欧美高校深造。因此,日本政府也在探索如何推动日本大学与外国大学开展多方合作,采取各类激励措施派遣更多的日本学生赴外国高校学习和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赴日交流,以期提高日本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和世界地位。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与规划

IUEP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加强日本高校与世界高校的交流和联系。为此,该战略开创性地将全球协作式在线学习(Collaborative Online International Learning,COIL)教育的理念活用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中,通过信息技术发展大学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共享跨国课程,促进日本大学教育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4]。IUEP战略要求各入选高校按照下列条目做出具体规划:一是在保障教育质量基础上的校际交流框架的设想;二是互动式交流项目的设计及未来发展规划;三是大学间的学生双向流动项目的设计;四是完善日本學生出国交流和外国留学生来日学习的环境设施;五是大学国际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成果的普及程度。这些规划集中于促进日本与世界各高校的学生交流,着力探索多边合作的高等教育一体化机制。

(二)资助对象和内容

IUEP战略根据达成目标将资助对象确立为A、B两类项目:A类项目促进日本和世界高校学生的互换学习,培养国际社会通用人才;B类项目建立日本大学与世界高校的“双向教育”,构建全球协作型高等教育。两类项目以5年为一个运作周期。每个A类项目每年可获得2500万日元的资助(约合人民币150万元),每个B类项目每年可获得4500万日元的资助(约合人民币270万元)。[5]

IUEP战略主要从地域的角度有序推进日本大学与世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2011年与东亚地区大学共同实施“亚洲校园”项目,并加强与美国和欧洲大学的合作;2014年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大学间的交流;2015年开始加强与中南美洲国家大学间的交流合作;2014年和2017年加大与印度、俄罗斯两国大学的合作力度;2016年深入推进和拓展“亚洲校园”项目;2018年通过活用COIL教育模式推动与美国大学的合作与交流。[6]

2011-2018年,IUEP战略项目委员会对485项申请进行了严格评审,最终112项申请入选资助,入选率为23.1%。入选的106所高校中,国立和私立高校的数量最多,国立高校数量约占75%,私立高校约占22%[7]。这些高校的类型涉及面较为广泛,除了老牌的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7所旧制帝国大学和2所著名的私立大学;还有在某一行业领域具有显著特色的大学,如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东京艺术大学、长冈科学技术大学、东京农业大学等;此外,还有国际化办学特色显著的大学,如国际基督教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国际教养大学等。

三、特色与创新

综观IUEP战略中日本与世界其他高校开展全球协作型高等教育的各种举措,总体可归纳为四大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渐进式发展国际协作教育

从地理位置上,IUEP战略的实施路径从与日本距离最近的中韩两国为出发点,设立“亚洲校园”项目,辐射至邻近的东南亚国家,进一步扩展至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国家、中南美洲国家等。

在合作内容上,IUEP战略的发展历程从鼓励学生出国参加短期会议和暑期学校,到扩充为3个月以上的长期交换项目,再到发展成联合学位培养项目,步步深入和推进日本高校与世界高校在学分互认、学位授予、跨国高校轮转学习方面缔结“学生交流协议”或“联合培养协议”,提高教育体系的国际共融性,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例如,入选校名古屋大学与近邻的多所中韩大学联合申请项目,在2011年首批10个以短期学生交流为主的“亚洲校园”项目中,就有2项是由名古屋大学牵头的。之后,名古屋大学往欧美国家及澳大利亚寻求合作伙伴,并积极拓展联合培养项目。从2015年开始相继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瑞典隆德大学等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在这些联合培养项目中,名古屋大学的学生无需延长学习时间,在原有学制内就读于本校和国外的合作大学,完成研究项目毕业后,可获取两所大学联名授予的学位。名古屋大学的目标是通过IUEP战略在2020年之前联合欧美和亚洲的顶尖大学开设10~20项校际合作教育研究项目,支持毕业生全球化的职业发展。

(二)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通用性

在教学模式上,IUEP战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鼓励跨国共同开设课程、编写教材、审查成绩,采用与国际标准相符的学分互换体系,使教育制度与国际接轨。例如,九州大学在其申报的“能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项目”中,与合作校釜山国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开发了一套环境与能源科学技术课程,加入到3所大学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三校采用标准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实质效果,引入联合教学并共同开发教学材料,开展保证质量的学分转换,实行跨校联合指导学位论文的双导师制[8]。还有些入选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推进和实践COIL教育模式,完善联结海外的信息网络。例如,庆应义塾大学在其项目“亚洲新兴课题研究大学联盟”中,与东南亚地区的6所高校联合开设远程教学科目,设定e-科目进修生制度,共享e-课程、e-图书馆等教育资源[9]。立命馆大学与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韩国东西大学的合作项目中,在师生信息交流上,3所大学共同建立了“亚洲校园”教务网站,发布课程信息,学生可在线查看课程计划、成绩、授课教师信息,自主选课;教师可在线随时发布课程信息和教学安排,查看学生资料及选课情况,做到师生信息的实时交换[10]。这种通过网络共享教育资源的方式使日本高校的师生能方便快速地与外国同行交流,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国际化水平,为跨国联合培养的教育管理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在教学资源上,IUEP战略强调组建国际联合教学团队,以英文作为核心课程的主要授课语言,鼓励日本大学增设英文授课,增加外籍教师以及留学归国教师的配置。入选IUEP战略的多数高校也是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英文授课项目“全球30计划”(即G30)的入选校,有一定的英文授课基础。例如,名古屋大学的G30国际项目包括全英文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自2011年以来,已推出11个本科阶段、9个硕士阶段及5个博士阶段的英文授课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兴趣选择专业,提高语言及沟通能力。G30国际项目课程的所有教师皆为各领域专家,采用小班授课形式使教师能关注每位学生。国际化课程的广泛开设增强了日本高校与世界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可比性和融通性。

(三)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进程

IUEP战略将每年的项目聚焦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以区域合作为基础的一体化进程,倡导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如IUEP战略下的子项目“亚洲校园”就是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实施的学生跨国交流项目,内容包括联合培养项目、學年内的交换项目、短期流动项目等,从而推进东亚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和紧密协作,提升亚洲高校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亚洲校园”项目实施至今已有两个批次,共计27个试点项目,涉及中日韩三国近40所知名高校,入选项目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学、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以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国际前沿课题。为了全面推进“亚洲校园”这一高等教育合作区域的建设,中日韩三国政府加大项目资助力度,完善项目投入保障机制,直接提供经费支持对方大学的学生到本国大学学习。日本政府采取年度专项财政拨款的形式对项目进行资助,也就是在提供学生交换奖学金资助的同时,针对项目本身提供建设经费。从年度资助总额上看,以2013年为例,日本政府投入8.4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20万元)用于入选项目[11]。大力度的经费投入加速了学生在亚洲校园间的自由流动的进程,截至2016年,“亚洲校园”项目的第一个5年周期里,共有3721名学生在中日韩三国之间流动。其中日本大学共计派出1418名本国学生赴中韩的合作大学学习研究,并接收1481名中韩留学生。[12]

(四)根据区域特点发展重点研究领域

IUEP战略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项目内容与当地的政治、社会、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发展有关。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的项目内容的侧重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与东亚地区(主要为中韩两国)合作的项目中,27项中有10项有关政治与社会领域,主要围绕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问题展开,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多元文化视野的亚洲领导人才为导向。与欧美国家、澳大利亚、东南亚地区的合作项目虽然都是集中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但是根据合作国家国情各有侧重。与美国、欧洲国家、澳大利亚的合作侧重于学习对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端人才培养方式。特别是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系统和大学改革模式的提供者和输出国,在学位制度、专业学位研究生院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日本的高等教育界积极仿照其标准进行改革。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主要侧重于多文化共存、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方面,帮助该地区发展高等教育,支援该地区的留学生在日本的择业、就业。与中南美地区的合作基于其地理与生态特征,日本可以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帮助该地区进行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与俄罗斯的合作偏重经济与产业领域。2016年,日本与俄罗斯达成25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协议,在化工、能源等方面大力开展双边合作。日本与印度的交流主要集中在科技与工学,主要原因是近些年印度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日本希望在高新材料、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热点领域网罗当地丰富的人力、智力资源,并结合尖端技术,引领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

四、成效与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处于探索和上升时期。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IUEP战略提升了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供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IUEP战略通过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保证国际的人力、物力、财力能够流向日本;同时鼓励日本学生出国交流,强化本国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和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在促进学生双向交流数量不断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日本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往来,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特别是日本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援助、开发和合作事业等,都受到良好的效果与评价。正如日本原首相中曾根康弘所说:“日本……在国际社会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应分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14]。从长远来看,IUEP战略在外交方面也具战略意义,有利于为日本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从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获得更多支持和认同。

在当前全球化盛行时期,IUEP战略对增進日本与世界各国学生的了解、对异文化的理解起到了推进作用。特别是实现了从以往重视与欧美合作的单一视角向重视与亚洲、美洲等多样化视角转变。以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的合作为例,IUEP战略中,日本大学与东盟高校的合作项目主题集中在公共卫生、多文化共存、环境污染、灾害应对、资源利用等领域,这正是日本政府希望在东南亚地区发展和带动的领域,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IUEP战略中,与东盟相关的项目有29个,占立项总数的25.8%;与东盟国家高校交流的学生人数也是最多的。2011-2016年,日本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学生流动人数总计为7829人,占IUEP战略总流动人数的46%(见表2)。这种面向东盟国家高校积极的学生交流,推进了日本语言文化在东盟的传播,双方学生之间形成的人际网络为日本企业在东盟的发展和国家关系的稳固提供了人力保障。

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也应紧密扎根中国实际、围绕国家需求、立足各高校发展情况,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所作出的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15]。这就需要将人才培养国际化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配合并服务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搭建相匹配的多层次学生国际交流平台。结合国家战略,将高校发展放置于全球化背景下,用国际化的理念思考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提升高校内部一整套系统的国际化水平,增强高校多方面的国际兼容性。

(二)构建学生双向交流体系

IUEP战略的参与高校在学生派遣与接收、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生交流人数方面,截至2016年,IUEP战略的39个项目执行结束,完成17063名日本学生和外国学生的人员流动。日本学生共计有9529人赴东亚地区、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地区、中南美地区、俄罗斯、印度和土耳其学习交流,日本接收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人数共计7534人(见表2),派遣人数超过接收人数。从专业领域角度看日本高校和世界高校的学生交流,主要分布在文化与教育、能源与环境领域,分别占比35.3%和21.5%(见表3)。这两个领域涉及的项目内容与时代研究前沿相吻合且跨越多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

在教学质量的保障方面,IUEP战略以国际化指标来评价和保证高校教育质量,已有超过1/3的日本高校在校际交流协议的保障下实行跨国跨校间的学分互认,采用授课时间换算学习量的方法规范学分转换,以保证学生在跨国交流时的学分能被双方学校承认。在英语授课方面,IUEP战略鼓励日本大学按学科发展国际化课程群,使通过英语教学获得学位成为可能。

我国高校可在涉及人员较大流动的国际交流项目中积极寻求合作对象,与世界更多高校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交流和联合培养开拓更多的国际渠道;可依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提供的各类出国交流奖学金项目、高校的长短期出国交流项目等活动,设立更多种类的奖项、助学金或加大资助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出国交流学习机会;加强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协作互动,设立更多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建立学生选拔与资助、学分互认互换、联合学位授予、学术交流、课程设置等各项校际合作机制,并且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学习评价上引入国际化元素;建设更加国际化的训练和学习环境,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和交流技能。

猜你喜欢

国际化战略大学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活动预告
至善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