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摒弃“惰性”,打造“金课”

2020-04-07左寒松安俊超王玉江林海燕张伟

教师·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惰性金课高等院校

左寒松 安俊超 王玉江 林海燕 张伟

摘 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文章对目前高校存在的“水课”泛滥、教学质量严重下滑、教风怠惰、学风散漫的“非主流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加以剖析,并提出师—生—校三方摒弃“惰性”,共同打造“金课”的意见和建议,以期给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同行者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金课”;教学改革;高等院校

2018年6月21日,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要整顿高等学校的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1]在教育部随后专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金课”概念首次正式被写入教育部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的报告中进一步将“水课”解读为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可归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一时间,“水课”和“金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热词。

一、教师:摒弃“教学惰性”,打造“金课”

教师是“金课”建设和实施的核心主体。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今社会从“程门立雪”的知识稀缺时代迅速地发展到信息极度碎片化的知识过剩时代,人们获取知識的方式与途径大大增多。首先,教师传统权威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加之自身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其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急剧下降,自我提升意愿受到抑制。其次,“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要求高校教师从行为到思想上经受巨大变革,如教师权柄的丧失,师生情感纽带的弱化,教学思想及方式的更新,角色定位的转变与师生关系的重构,先进教学工具的新兴,教学空间的扩展,服务观念的强化,等等。与“金课”相比,传统“一言堂”式课堂的建设与实施就容易得多。教师只需从参考书或网络等知识资源库中收集相对陈旧的文本,甚至不通过二次加工就机械复制,向学生灌输,课堂教学难度、强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学考核方式低阶而单一,加之教师对新教学理念、方法和问题存在排斥感。再次,高校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层面存在明显断代。老教师大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相对缓慢,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习积极性也不强。而年轻教师多数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科研能力较强,但缺乏实际一线生产经历,很难把握行业实际发展动态;同时,缺乏系统的教学学习以及实际教学经验,实际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工作热情容易受到挫败。目前高等院校教师普遍存在一定的“教学惰性”,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育人功能的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然而,打造“金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并不只是思想政治课程关注的内容,也是专业课程建设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可知,学生的整体素质可划分为“冰山以上”和“冰山以下”两部分,前者主要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则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与之相应的,新时代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向学生传授通识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冰山以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的教与导,培养其“冰山以下”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大学教师必须将大部分心思和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以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心,以高阶性标准重塑教学目标,以创新性标准改造教学方式,以挑战度准绳充实教学内容,努力建设吴岩司长所提出的五大类型“金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综合提高大学本科学生应有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合理地给大学生“增负”。教师不能仅仅满足自己业务能力的“熟”或“精”,还需对知识做出合理的延伸,更好地把握目前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充分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完成本专业知识结构的建构与更新。在实际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协作者和同行者,由以授为主转为变教为导,以教导学,学生应是知识学习的主动构建者,学习已由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

二、学生:摒弃“学习惰性”,融入“金课”

学生是包括“金课”在内的所有教育活动的中心和对象。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可知,有85.5%的本科生认为目前大学的“水课”多,有89.7%的学生赞成淘汰大学“水课”,打造“金课”。可见大多数学生有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追逐“金课”的精神诉求。然而,很多学生高考报考专业盲目,甚至面临毕业时仍未形成清晰的行业认知与职业规划,专业认同感不强。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思想上渴求知识,但行为上功利性过强,普遍存在“避重就轻”观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伍、考核方式单一、学分绩点易得的“水课”戏剧性地备受青睐,而教师精心设计过的、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反而常常被弃之如敝屣,充分显示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差,未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不能甚至不愿努力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能力的尴尬现状。更有甚者将大学四年主要精力投入驾校、微商等短周期、高回报的“投资”上,只将大学作为以时间换取文凭的“镀金”过程。事实上,打造“金课”,建设高品质课堂,就必须回归学生本位,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其“从做中学”“由做中悟”“在做中享”,以追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

打造“金课”,彻底摒弃学生“学习惰性”,首先,要加强本科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从思想层面培养学生,扭转学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倾向,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磨炼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获得激流勇进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发展目标以及专业要求有选择性地进行课程学习,努力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其次,既要摒弃简单粗暴的“一锤子”考核标准,建立多样而灵活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又要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验,把传统的、单一的、落后的手段改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促进课堂中学生个体的自主式学习、学生群体的协作式学习以及师生间的互助式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再次,要注重学风建设,不以“纵容”当“包容”,严把学分关、毕业关,让混日子的大学生无法顺利拿到文凭,提升毕业生的含金量。此外,除高校、企业外,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和家庭等也参与到课程建设、人才培育体系构建甚至是专业设置等工作中,充分体现和完善高校教育对多元需求方诉求的灵活性和目的性。

三、學校:摒弃“管理惰性”,服务“金课”

学校是实施“金课”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些“管理惰性”,也严重阻碍了“金课”课程建设的步伐。

近年来,传统实体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专业教学目标不清晰且无针对性,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无法直接为下游用人单位培养“来之能用、用之能胜”的人才,学生不能真正学到想学的、有用的知识,企业和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下降。这导致企业对学生培养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较低,甚至报考意愿不强。从学校人才培养整体方面看,建设专业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不足,设置课程的数量、深度、实用性仍不足。另外,针对教师的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目标性不强,未能直接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速度较慢,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再者,大多数高校仍未形成一种可量化的、可执行的且人性化的评价,现行的师生互评机制主观性较大,纸面上的高评分更多时候体现的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间的相互妥协,而不能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个别院校甚至存在“以罚代管”“以惩代教”等简单粗暴的教学管理方法,不能促进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反而容易引发其抵触情绪,打击其工作热情与教学改革积极性。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的主旨报告中指出,不能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代替教学水平的提高。但事实上,大多数高校中教学教师晋升可能性与速度仍与科研教师相比差距较大,教学与科研在普通本科院校考核中的比例仍不平衡,很难调动教师在教学工作上全心全意地投入精力的积极性。

要打造“金课”,高校在管理层面上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宣传,提高本校和核心专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打造“金课”,也要求高校改革人才评价和教学评价制度,实现宽严相济、因课制宜,增加考核弹性,教学管理上激发教师队伍的教学兴趣,培养教师队伍的教学热情,摒弃一切不能服务于本科教育改革的人才评价和教学评价制度。要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育人能力,学校需要发挥主体功能,增加资源投入,切实做好入职教育和继续再教育工作,真正有针对性、指向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促进形成教研室—学院—学院多级教学研讨体制,让本专业、本行业的人多交流,让朋友、同事多交流,营造老带新、新促老的传帮带和互助共进的教研室氛围。更重要的是,需要努力改变高校在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中唯科研、唯论文,以及重科研不重教学的功利性倾向,警惕对教学工作的“虚与委蛇”或“明扬暗抑”等态度或做法,彻底打通、拓宽教学型教师的晋升通道,让教师能够真正从教改中得到荣誉、得到利益、得到动力,这样才能使高校教师真正以教书育人为职、为荣、为乐。总之,学校要在合理的框架下不惜一切代价为教师教学工作服务,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共同打造“金课”。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14-22.

[2]吴 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1-4.

猜你喜欢

惰性金课高等院校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运动多枯燥 惰性需克服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