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合作教学
2020-04-07
核心素养指的是现阶段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所具备的创新、学习等综合能力,这里的综合能力是全面的,除却基本的知识以外,还包括技能、素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教育出来的,需要在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生物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的具体内容
综合能力不仅仅只体现在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方面,同时还体现在小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落实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工作,教师应该精心地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目标,选取课本上的知识,再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资料,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合理地给学生制定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开始展开讨论。比如学习《DNA 分子的结构》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给学生设置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更具有方向性,明白学习时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它的具体落实过程可以表现在,例如教师在讲授《群落结构》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课堂形式。首先,教师先制定好本次课堂重点学习的目标,比如,“生物群落主要是由哪些构成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又是从哪些方面得到证明的?生物群落又有哪些结构?”等一系列的问题,目标设置完成以后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学生之间水平的差异性。每组成员的构成应该优劣互补,各组之间的悬殊不能够太大。学生按照教师分布给每个小组的教学题目进行讨论,小组内部讨论分析得出结果,小组与小组之间再以辩论的形式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在这种形式中,就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差等生,让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和主动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
辩论的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学生的语言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会增加很多,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带动全部学生共同进步,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提高高中生的整体素质。
二、小组合作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应用意义
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建构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提高兴趣,提高核心素养。让学生局限在自己一个人的空间内,不与其他人交流,很容易会觉得学习十分枯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封闭的、机械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全方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让学生逐步地放开自己,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其次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当前的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让学生通过分组的形式,把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每个学生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性会导致学生的意见不一样,对学生来说,有争论才会思考,借机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思考。
再者是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只是单纯地重视课本上的书面知识,学生很容易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培养学生有关团队的意识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能够明白自己是在一个队伍里,所作的都是需要为一个团队着想,要重视团队的荣誉,不能够因为自己一个人拖累这个团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更加努力,尽自己的全力为团队做贡献。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思考的能力都会有所提升,核心素养也能逐步落实下来。
最后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学生谈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给予一定的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误区,避免思想走向死胡同,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个人的潜能。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目的,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实现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打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