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20-04-07
通过小学的学习积累,学生在步入初中后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所以数学学习能力也被拔高了一个阶层。但是由于学生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别,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这往往也是导致教师在执教中的重点难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是靠题海战术堆积起来的,而是靠兴趣引导起来的。为此,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扛起创设趣味课堂的大旗,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快乐、收获智慧。
一、加强师生互动,促进课堂多元化
有些教师在传统课堂模式中未能将数学思维充分体现,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而课堂互动也只是简单的提问,多数以让学生回答固定问题答案为主,缺少对学生思路的引导,导致课堂实践性不强,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转换一下自身身份,走进学生,走进课堂。
比如在教学“平方根”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先列出一组数据,即“1×1=1,2×2=4,3×3=9……”让学生发现这样的规律,之后导入平方根概念,让学生对这一组有规律的数字进行算数平方根计算,以总结经验。同时在这组数据中也能够准确验证“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数平方根越大”的数学规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让他们对规律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发言,从而参与课堂解读概念,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由此,我们会发现,当学生发现所学的新知识在自己的掌控中就能很容易地把精力投入在课堂,从而全身心地加入教师的教学活动安排中,所以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学习与进步。
二、融入生活实践,发现数学奥秘
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一定的气氛来贴近教学的主题,这也是实施课堂教育的基本点。因为初中数学概念更加复杂抽象,所以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盲区,进而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作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数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对称轴”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书翻开,以书的中缝为界限,两边呈对称状态,而书的中缝就是我们所说的对称轴。再如可以让学生举一举对称图形的例子,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比如“蝴蝶”“黑板”“时钟”等都是生活常见的可以用来列举的例子。
教师在引入生活实例的时候要做好安排,既要保证课堂能够结合生活,也不要过犹不及,在教学中失去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程度,而忽略对数学本质任务的探讨。趣味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轻有重,不能一味地以趣味为主,而是要把“趣味”作为课堂调味剂,让其为数学课堂增添色彩。
三、学贵于勤思,思与学相辅相成
数学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的思考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教师在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中不要轻而易举地给学生列出答案,要让他们懂得质疑,在疑问中进行探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课堂。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时,学生都清楚是180°,但为什么是180°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少有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通过所学到的关于几何判定定理进行实践,并画出图形进行证明,将锐角、直角与钝角的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充分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所以,教师不怕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问题,就怕他们想问不敢问。学贵在质疑,只有有了疑惑才说明学懂了,当把问题解决了也就学通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让学生在尝试中进步,在进步中勇敢。
四、加入表演环节,实现演思结合
初中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死板枯燥的,虽然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小学数学内容相比上升了一个梯度,但也不能通过纯理论的讲授让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加入表演环节,实现表演与思考的双重结合,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学习。
我们所说的表演不是像小学教学那样模拟具体的情景,将故事背景拟人化等。而是通过将概念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表演中身临其境。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打折销售问题时,很多学生会对数量关系产生疑惑,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实现商场打折销售时的情景再现,并通过对售货员与顾客的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再比如教学“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座位中间建立坐标系,然后请一名学生出列,通过这名学生的移动,让全班学生判定这名学生所在的位置,这样清晰明了的呈现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这时再让教师把表演中呈现的现象转移到黑板的坐标系图画中,可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直角坐标系知识的目的。
所以,不但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教师也要观察生活,随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表演降低思考难度,在表象中得出结论,再进一步迁移到抽象内容中,完成对新知识点的高效掌握。
创设趣味教学应该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倡学生具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挑战,也是全新的开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共享成果,突破数学课堂的局限,将数学思维传播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