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诗书气自华
——谈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有效策略
2020-04-07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养、陶冶性情的作用。英国人威·沃克曾说过:“只要读书用心,人的举止自然会一点点优雅起来。”所以,要使我们的孩子有着宽广的胸襟,有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就得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质”和“量”。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名著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可是,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尽如人愿,由于家庭、个人、学校多方面的原因,学生阅读的大多是漫画、奇幻、言情、搞笑之类的书籍,阅读目的以消遣、娱乐为主,大多注重情节的曲折变化,对作品的思想和语言不太在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身的阅读没有目的,流于表面,浮光掠影;另一方面是没有好的阅读引导和有效的指导,这样的阅读必将造成精神的残缺和思想的贫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营造氛围,激活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名著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他就会投入时间精力,在书籍中汲取营养,获得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学生是读书的好时期,在这个时间读的书,可以影响他一辈子。
1.善用名言
教师平时在班级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在教室张贴一些积极奋发的名言警句,如“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使人心眼明亮。”等名言意蕴深刻、催人深思,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既可以传递读书的意义,又可以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善举榜样
教师用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的读书故事启示和激励学生,如车胤囊萤映雪,苏秦悬梁刺股,范仲淹苦读,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等故事。通过名人读书的事例,学生从中懂得伟大人物的成就源于热爱读书,书籍是他们进步的必由之路。
3.善用影视剧
现代社会是读图时代,图片媒体的随处可得淡化了人们对文字的细嚼慢咽。名著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学生怎样走进它?我们可以出示名著的图片、富有激情的评书、精彩的影视片段,教师配上背景资料和作者生平介绍,学生的兴致就更浓了。
二、授之以渔,提升阅读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阅读作品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批注法等。对不同的阅读对象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通读全文一般采用略读,了解文章的大意;文章中的次要部分不作细读,只有稍加浏览;但是文章的精彩之处,我们要精读,反复吟咏、品味,还要进行圈点勾画,及时摘录下来,让它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以指导小说《骆驼祥子》为例,学生通读这篇小说,先了解故事情节:祥子失去父母与薄田,来到城里拉洋车,三年买车却被人抢走,积攒买车的钱又被骗走,与虎妞结婚得到车,虎妞难产卖车,小福子自杀,祥子彻底堕落。然后引导学生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早期的祥子是勤劳好强,对生活有执着的追求。后来的祥子却懒惰、自暴自弃、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再透过祥子的变化探究主题,使得学生把握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对于小说的语言要采取圈点勾画法,细细地咀嚼人物的性格和环境的描写。这样,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我们要反复地读,有层次地读,才能掌握精深的思想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展示交流,丰富情感体验
在阅读作品之后,教师应开展多种活动,促使学生不停留在表象的理解,而是积极思考、深入作品的内在意蕴,展示自己的思想成果。名著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阅读。
1.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进鲁迅”“我心中的水浒英雄”“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专题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查阅资料,阅读,在班上交流读书成果。
2.知识竞赛:及时检查阅读情况,举行对作品作家、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知识竞赛。
3.读后感:每个学期每人任选名著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全班交流后作出作品集。
4.课本剧、辩论赛:学生选择喜爱的片段,编写课本剧分角色表演,看看谁演得最接近人物,最能体现名著的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名著的情节或者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从不同的活动中让学生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锤炼学生的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在文学的沃土上追赶时代、汲取营养、提高自我,不断茁壮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