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听障儿童康复和学校衔接段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策略

2020-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阶段机构

随着助听辅具和康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听障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力语言康复后,可以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交流。在康复机构时期主要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阶段主要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这对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童来说是一个挑战。

一、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康复训练工作的现状

1.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缺乏合作机制

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是为了使听障儿童能够更好地从康复机构过渡到小学阶段,这意味着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不是单向活动,而应该是康复机构和学校的双边活动。因此,很多听障儿童的幼儿阶段是在康复中心渡过,而小学阶段基本上是普校。听障儿童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在衔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业困难、情绪与行为问题、适应问题等,这都需要专业人士提供协助。

2.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缺乏课程体系

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的核心是为了让听障儿童能够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并能积极地融入主流环境。因此在课程设计、实施等环节上应做到适合听障儿童的能力发展,寻求资源的整合。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观念陈旧。教师重视听障儿童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但是对于听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主动性的调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忽视。其次,课程实施手段单一。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学活动是把教材的内容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开展的,就容易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再次,课程缺乏连贯性。康复机构和小学课程的连贯性非常重要。过度重复没有必要,相互脱离更是不可取。

3.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缺乏长效机制

首先体现在突击衔接。一些康复中心或是康复机构在听障儿童即将入学的前几个月才开始衔接工作。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规划意识、学习兴趣等不是靠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可以达成的,相反急于求成致使听障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加大,产生畏难情绪。其次体现在缺乏保障环节。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阶段有专业的康复教师给予语言、听力以及认知方面的辅导,到了小学阶段普校教师对听障儿童不太了解,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这就容易让听障儿童在小学阶段出现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二、当前听障儿童的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中康复训练存在的问题

听障儿童的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教育虽然是在两个不同阶段分别实施的,但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教育的策略方法应当具有连续性才能帮助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连贯进行。当前的康复机构与特殊教育学校教授对象同为残疾儿童(听力残疾),但由于两家单位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业务不通,两家单位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而一些真正需要学前教授的内容康复机构则没有教授,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层,让部分听障儿童突然进入新环境。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听障儿童由于不能适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出现了怕学、厌学,甚至部分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孩子还在入学后言语表达能力出现退步的现象。

三、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1.做好康复机构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反馈后的意见,康复机构利用一些兴趣活动课和区角活动培养简单的课堂行为。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听障儿童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教授内容的学习。

2.营造循序渐进的有利条件

根据听障儿童年龄特点和性格,总结一些操作性强的游戏教学,让听障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师生互动,为听障儿童创设情景,引导听障儿童动手操作,手、眼、口、脑并用,玩教合一,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听障儿童在康复训练方面平稳过渡。

3.提高康复机构和学校教师衔接素养,建立实效的课程体系

(1)重视教师的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素养,搭建康复机构和学校互动平台。以片区为单位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让康复教师和普校教师共同参与学习和讨论。通过培训,双方相互了解各自专业的特点以及教学方式,促进彼此的沟通和交流。双方教师有机会共同明确衔接的目标和内容,保证了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另外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通过观摩彼此教学,让双方实地感受康复阶段和学校教育的不同;双方互开交流课,让对方有机会亲自参与教学。

(2)重视听障儿童心理衔接,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幼升小真正需要衔接的是心理。听障儿童从康复中心进入小学面对以主导活动的转变为核心而提出的心理挑战,为了缓解两种不同阶段的“坡度”,在幼儿末期就要做好一些准备,培养听障儿童的学习习惯、规则遵守、学习品质、交往能力等。

4.建立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的保障制度,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相关部门可以成立衔接委员会,从制度保障、管理体系、师资培训、教学目标、跟踪回访等方面制定完整的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的规划,保障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的工作质量。

(2)个训指导家庭化,将工作落到实处。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阶段一直接受个训,进入小学阶段后此项工作应该由家长担任起来。学校方面将个训指导作为家校合作的项目之一,更新家长的衔接观念,提高家长训练的技巧,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统一步调,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让听障儿童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四、结束语

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对于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康复机构和学校衔接关系到听障儿童能否顺利进行角色与场所的转换,使得学前阶段所获成果得以延续,并积极地面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阶段机构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