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07
主动性教育是针对“灌输式”教育提出的,主动性教育坚持的是“以生为本,以生为发展”的基本教学原则,将之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并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魅力。但通过对当前主动性教育实施的研究,能够发现其实施效果仍不是很理想。下面,笔者将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主动性教育的具体实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更好地保持学习动力。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带刺的朋友》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带刺的朋友是指谁?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事情?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这些问题的带领下,学生的阅读及思考会更加有方向,能在回答出前两个问题的同时,从作者的言辞表达中感受到其对小刺猬的喜爱、赞美之情。在这样的问题示范下,学生后续在阅读新课文之前,也会基于课文题目先进行设问,然后围绕疑问内容进行阅读与思考,能让学生从小具有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升课堂参与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难在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需要在意识到此点之时,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以此来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在这个课堂中,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进行更为主动的学习。比如针对口语交际活动“长大以后做什么”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中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以及具体的原因。当然,学生在表达时,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质问,以此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树立更加契合实际的人生目标。再如在学习《传统节日》课文时,可以设计“讲小故事”的活动,看哪位小学生能讲出最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能够进行延伸及拓展性的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三、师生互换角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之后,其学习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此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进行师生互换角色,由学生扮演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角色。当然,学生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讲解不足的情况,教师仍需要及时进行补充。相信在这样持续不断的锻炼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会越来越强,其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智慧、学习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需要做的便是为他们提供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四、拓展课堂教学环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语文虽然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但其课堂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学习不到自己感兴趣内容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每节课教学完毕后,都可以基于教学大纲来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拓展,尤其是学生感兴趣内容的补充与拓展。笔者相信在此种拓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加理想。比如,计划教学内容完毕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对本节课相关的哪些内容感兴趣,老师可以针对你们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补充教学。在教师此询问之下,学生听到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内心都是十分激动的。当然,此学习环节的设置,能给学生提供更充分学习与大纲内容相关知识点的机会,并能参与到师生探讨及互动中,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更加理想。
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荷花圣地欣赏与观看。如果学校附近没有荷花圣地,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其进行直观性、立体性的播放,这样学生就能够进行充分的观察与欣赏,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拓展学生自身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基于课文中运用到的写作修辞手法及方法进行模仿性的应用。此种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够顺势培养其写作兴趣及观察能力,能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为后续的顺利写作奠基。
五、反馈课堂学习,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会注重课堂反馈环节,但通常所运用的手段就是课堂检测。此种模式虽然也具有一定效果,但总是会给学生带来一种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而对于主动教育背景下的课堂反馈而言,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说说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具有了哪些能力,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查漏补缺,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后续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有效依据,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六、总结
主动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教师需要对主动性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进行准确把握,并从教学问题、课堂活动的设计,师生互换角色,拓展课堂教学环节及反馈课堂学习等方面着手,更好地尊重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及素养,真正获得全面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