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锁定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04-07黄虎林帅明
黄虎林,帅明
1 江西省青原区人民医院 (江西吉安 343009);2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1)
跟骨骨折通常是由于患者从高处坠下跟骨着地或挤压所致,是一种临床上极为常见的足部骨折,发生率约占所有足部骨折的80%[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跟骨压痛、足跟部出现肿胀和瘀斑,无法着地行走。早期医师多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但非手术治疗难以取得较好的解剖复位,而复位不佳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行走疼痛、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仍然是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其存在并发症较多的弊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锁钉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对比分析微创锁定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切开组,各38例。微创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6~67岁,平均(41.63±10.32)岁;跟骨sanders分型,Ⅱ型21例,Ⅲ型17例。切开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24~64岁,平均(40.52±10.26)岁;跟骨sanders分型,Ⅱ型22例,Ⅲ型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闭合性骨折患者;(2)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患者;(3)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年龄<18岁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3)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神经阻滞麻醉,使患者患侧在上,侧卧于透视创伤。
切开组:于患者跟骨外侧做一长约12 cm的L形切口,深度直达骨膜,注意保护好腓肠神经、远端腓骨长短肌腱、小隐静脉以及腓肠神经末端,锐性剥离,随后用克氏针将其翻开,暴露跟距关节和跟股关节,撬开跟骨外侧壁,由跟骨结节处打入一枚斯氏针,撬拨复位后再将多根克氏针由跟骨后侧穿入复位,关节面复位良好后置入1块12孔跟骨钛板,位置合适后固定,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固定。
微创组:于跟骨外侧外踝下1 cm做一长约4 cm的水平切口,保护腓骨肌腱,锐性分离软组织,暴露距下关节面,直视复位,恢复跟骨宽度,并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紧贴跟骨外侧壁由切口向足底进行锐性分离,置入大小适宜的锁钉接骨板,若可从切口内置钉,直接钻孔置钉,置钉位置远离切口时,于体外用大小相同的锁定板进行钉孔定位,开小切口单独置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固定。
术后2 d常规使用抗生素,麻醉失效后进行相关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始负重训练。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估疗效,该评分共9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90~100分为优,得分75~89分为良,得分50~74分为可,得分<50分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P<0.05),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切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指标比较(±s)
手术切口长度(cm)微创组 38 74.62±14.26 50.21±8.14 3.74±0.63切开组 38 92.23±18.32 58.36±10.63 11.42±2.26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t 4.676 3.752 20.179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优良率高于切开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微创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皮瓣坏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切开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皮瓣坏死3例,距跟关节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
3 讨论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基层医院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为直视下复位关节面,固定可靠,但手术中需做较大切口,大量剥离软组织,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出现皮瓣坏死、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经济和精神带来巨大压力[3]。在手术时机方面,传统切开手术并非任何时刻均能进行,当患者患肢出现明显肿胀时不能进行手术,而需要待患肢消肿,皮肤出现皱褶后才可进行手术,微创手术则不受此限制。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术较传统切开复位方式手术切口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4]。本研究结果显示,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微创组(P<0.05),说明微创锁定板内固定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少于切开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切开组(P<0.05),说明微创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对患者的损伤,进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微创组优良率高于切开组(P<0.05),说明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术对患者术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尚文强等[5]研究显示,微创内固定术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疤痕,较为美观,由于得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患者术后恢复加快,相关并发症减少,术后关节功能情况也较为让患者所满意。
综上所述,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对其损伤较小,临床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