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式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0-04-07郐吉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踝骨块入路

郐吉国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后Pilon骨折最早在2000年被提出,患者骨折瞬间踝关节受旋转、垂直压缩双重暴力作用,骨折线累及整个后踝,甚至会延伸至内踝前丘,且多合并踝关节后脱位、胫骨关节面塌陷的粉碎骨块。在2013年Klamme对疾病进分型,其中Ⅲ型骨折为患者后方骨块不完整,表现为内外两个独立骨块,患者受伤时暴力较大,患肢软组织受损严重,可能存在坏死情况,临床治疗难度大,故Ⅲ型后Pilon骨折至今仍是临床骨科的治疗难点[1]。相关研究表明此型骨折以单纯手法复位,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畸形愈合,且骨折端会再次发生移位,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故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疾病治疗常用术式,但对于术中入路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通过观察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21例患者行内固定术时采用不同后内侧入路方式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今后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入院行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治疗的21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经检查确诊为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无开放性骨折、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器质性疾病,无手术禁忌证、言语或精神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病床单双号分组,观察组人数11例,年龄22~65岁,平均(40.9±3.6)岁,女4例,男7例;对照组10例,年龄23~64岁,平均(40.5±3.7)岁,女3例,男7例,受术者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取俯卧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弧形切口,于跟骨结节上方10 cm处开始作切口,沿跟腱内侧缘、胫骨后内侧缘间中线下行,并在内踝尖水平处弧形转向前,指向舟骨结节方向。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踝管,通过 长屈肌外侧间隙,趾长屈肌腱、胫后肌腱之间间隙、胫后肌腱内侧间隙,暴露患者胫骨骨折远端,对骨折进行复位使关节面恢复正常形态,同时以解剖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

观察组:采用后内侧直切口,在跟骨结节上方10 cm处开始作切口,沿跟腱内侧缘下行,直至内踝尖平面停止,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踝管,并将踇长屈肌向内侧牵开,显露后外侧骨块,从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间间隙显露内侧骨块。将骨块分别向内外侧掀开,清除关节内粉碎骨块,对骨块进行复位,并将内外侧骨块闭合复位,最后以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在观察复位、固定满意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彻底止血,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不用入路方式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恢复以骨科足踝学会[2](AOFAS)制订标准进行评估:优:得分85分以上,无疼痛、踝关节无肿胀,活动无障碍;良:评分60~84分,偶有疼痛,有轻度关节功能障碍、肿胀;一般:40~59分,有跛行情况,活动时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差:40分以下,有跛行、剧烈疼痛,踝关节肿胀、活动严重受限。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n(%)]、(±s)表示,采用χ2或t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评估: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81.8%,对照组为80.0%,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1例出现切口不愈合,发生率为10.0%,观察组并发症少,(χ2=10.526,P<0.05)。

表1 治疗效果评估比较(例)

3 讨论

Ⅲ型后pilon骨折是临床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患者由于受到双重暴力叠加作用,骨折累及踝关节、整个胫骨的后方关节面,还存在关节面粉碎骨块情况,软组织损失严重。若临床复位不良不仅可致持续性距骨半脱位、创伤性关节炎,还会加快踝关节退变速度,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3]。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得到临床治疗医师关注,目前临床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时考虑到Ⅲ型骨折骨块粉碎情况较为严重,若采用后外侧入路无法对关节面粉碎骨块、后内侧骨块显露,复位效果不理想。故临床多选择能良好显露后内外侧骨块、关节面粉碎骨块的后内侧入路,但后内侧入路也不同方式,然而不同方式治疗效果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目前相关报道较少,故本文对此进行观察[4]。本次研究中两组术后骨折恢复优良率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不同入路均能有效固定、复位骨折,恢复关节水平正常形态。分析原因弧形切口能清晰显露患者后踝、内踝,术中视野下能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后方、内侧全部结构,利于患者进行骨块复位、固定,故术后恢复较好。而直切口通过肌间隙能良好显露后内侧、外侧骨块,并通过内侧辅助切口,显露内踝前丘骨折,术中可给予有效固定、复位,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少,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直切口入路能减少手术对神经血管束的激惹有关,术中可有效保护胫后动脉、胫神经,故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其能避免弧形切口术中软组织剥离过多情况,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Ⅲ型后pilon骨折行后内侧入路手术时不同方式入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直切口术后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内踝骨块入路
克氏针逆行固定联合缝线套扎治疗小儿粉碎型胫骨髁间棘骨折*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对粉碎性内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疗效观察
改良线袢法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中期疗效及移植骨块塑形模式分析*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