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0-04-07郐吉国
郐吉国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后Pilon骨折最早在2000年被提出,患者骨折瞬间踝关节受旋转、垂直压缩双重暴力作用,骨折线累及整个后踝,甚至会延伸至内踝前丘,且多合并踝关节后脱位、胫骨关节面塌陷的粉碎骨块。在2013年Klamme对疾病进分型,其中Ⅲ型骨折为患者后方骨块不完整,表现为内外两个独立骨块,患者受伤时暴力较大,患肢软组织受损严重,可能存在坏死情况,临床治疗难度大,故Ⅲ型后Pilon骨折至今仍是临床骨科的治疗难点[1]。相关研究表明此型骨折以单纯手法复位,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畸形愈合,且骨折端会再次发生移位,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故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疾病治疗常用术式,但对于术中入路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通过观察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21例患者行内固定术时采用不同后内侧入路方式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今后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入院行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治疗的21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经检查确诊为Klammer Ⅲ型后pilon骨折,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无开放性骨折、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器质性疾病,无手术禁忌证、言语或精神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病床单双号分组,观察组人数11例,年龄22~65岁,平均(40.9±3.6)岁,女4例,男7例;对照组10例,年龄23~64岁,平均(40.5±3.7)岁,女3例,男7例,受术者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取俯卧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弧形切口,于跟骨结节上方10 cm处开始作切口,沿跟腱内侧缘、胫骨后内侧缘间中线下行,并在内踝尖水平处弧形转向前,指向舟骨结节方向。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踝管,通过 长屈肌外侧间隙,趾长屈肌腱、胫后肌腱之间间隙、胫后肌腱内侧间隙,暴露患者胫骨骨折远端,对骨折进行复位使关节面恢复正常形态,同时以解剖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
观察组:采用后内侧直切口,在跟骨结节上方10 cm处开始作切口,沿跟腱内侧缘下行,直至内踝尖平面停止,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踝管,并将踇长屈肌向内侧牵开,显露后外侧骨块,从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间间隙显露内侧骨块。将骨块分别向内外侧掀开,清除关节内粉碎骨块,对骨块进行复位,并将内外侧骨块闭合复位,最后以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在观察复位、固定满意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彻底止血,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不用入路方式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恢复以骨科足踝学会[2](AOFAS)制订标准进行评估:优:得分85分以上,无疼痛、踝关节无肿胀,活动无障碍;良:评分60~84分,偶有疼痛,有轻度关节功能障碍、肿胀;一般:40~59分,有跛行情况,活动时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差:40分以下,有跛行、剧烈疼痛,踝关节肿胀、活动严重受限。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n(%)]、(±s)表示,采用χ2或t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评估: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81.8%,对照组为80.0%,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1例出现切口不愈合,发生率为10.0%,观察组并发症少,(χ2=10.526,P<0.05)。
表1 治疗效果评估比较(例)
3 讨论
Ⅲ型后pilon骨折是临床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患者由于受到双重暴力叠加作用,骨折累及踝关节、整个胫骨的后方关节面,还存在关节面粉碎骨块情况,软组织损失严重。若临床复位不良不仅可致持续性距骨半脱位、创伤性关节炎,还会加快踝关节退变速度,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3]。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得到临床治疗医师关注,目前临床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时考虑到Ⅲ型骨折骨块粉碎情况较为严重,若采用后外侧入路无法对关节面粉碎骨块、后内侧骨块显露,复位效果不理想。故临床多选择能良好显露后内外侧骨块、关节面粉碎骨块的后内侧入路,但后内侧入路也不同方式,然而不同方式治疗效果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目前相关报道较少,故本文对此进行观察[4]。本次研究中两组术后骨折恢复优良率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不同入路均能有效固定、复位骨折,恢复关节水平正常形态。分析原因弧形切口能清晰显露患者后踝、内踝,术中视野下能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后方、内侧全部结构,利于患者进行骨块复位、固定,故术后恢复较好。而直切口通过肌间隙能良好显露后内侧、外侧骨块,并通过内侧辅助切口,显露内踝前丘骨折,术中可给予有效固定、复位,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少,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直切口入路能减少手术对神经血管束的激惹有关,术中可有效保护胫后动脉、胫神经,故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其能避免弧形切口术中软组织剥离过多情况,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Ⅲ型后pilon骨折行后内侧入路手术时不同方式入路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直切口术后并发症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