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偏瘫临床研究

2020-04-07

陕西中医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瘫偏瘫疗程

周 游

沈阳市儿童医院(沈阳 110032)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致活动受限的症候群。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交流、知觉、感觉、行为和智力障碍,同时伴有癫痫以及继发性的骨骼和肌肉问题[1]。脑瘫按临床分型可分为:痉挛型偏瘫、双瘫、四肢瘫,共济失调型,不随意运动型及混合型[2]。痉挛型偏瘫是指一侧肢体出现运动功能及姿势障碍,另一侧肢体功能正常,通常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比下肢严重。偏瘫患儿一般智力较好,可于同龄儿在常规学校学习,但偏侧肢体的功能障碍,特别是上肢的功能障碍却严重影响了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早期及系统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3]。针灸是治疗小儿脑瘫的常用方法,有学者研究发现,可显著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4-5]。本次研究采用电针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偏瘫,旨在探讨更有效的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沈阳市儿童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康复科治疗的小儿痉挛型偏侧患儿48例,其中男童26例,女童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2±1.4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儿男童14例,女童12例;年龄1~6岁,平均(3.40±1.36) 岁。对照组患儿男童12例,女童12例;年龄1~6岁,平均(3.45±1.49) 岁。将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①根据2006版国际脑瘫定义的原则,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与分型标准;②年龄1~6岁;③ 患儿对针灸无恐惧感,无过敏者;④符合伦理学要求,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难以理解或听从指令的患儿,癫痫发作次数较多患儿,肝、心、肾功能严重障碍者,造血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严重感染。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根据不同患儿的生长发育及个体情况,制定符合患儿病情的个体化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主要包括维持及扩大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被动、主动活动、牵拉运动等;增强肌力及肌肉耐力的训练,如神经肌肉电刺激、减重支持系统训练、振动平台训练、抗阻力器械训练等;促进平衡能力的训练,包括坐位平衡、侧方肘支撑调整训练、膝手位的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训练等;恢复步行能力的训练,如站立平衡、重心转移、单腿支撑、侧方行走、直线向后行走、交叉向前行走等。作业疗法分为运动功能作业治疗、感觉功能作业治疗、治疗作业治疗、心理作业治疗、社交作业治疗。主要的基本作业治疗包括上肢功能训练,加强偏瘫患儿对患侧肢体,特别是对患侧上肢的认识训练,根据偏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选择合适的作业活动;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饮食训练、穿脱衣服训练、书写训练、洗漱训练、入厕训练、入浴训练等。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头针取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颞三针。体针取穴:上肢:臂臑、肩髃、曲池、内关、手三里、合谷穴;下肢: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髀关、血海、环跳穴。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选取0.3 mm×25 mm 毫针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连接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BT701-1B型电针治疗仪,依照患儿病情及耐受程度选取合适的电流强度,留针30 min,穴位交替选取。

两组患儿均每日进行1次治疗,1个疗程为4周,共进行三个疗程的治疗。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第1个疗程、第3个疗程结束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价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精细运动功能(FMFM)评分对患儿运动功能及精细功能进行评定。

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法评定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标准分为6级,0级,1级,1+级,2级,3级,4级,共设0、1、2、3、4、5六级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分为5个能区,共88个项目,每项评定指标的评分为0~3分,评定结果包括各个能区的原始分,百分比及总百分比。本研究采用总百分比:5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除以5。精细运动量表(FMFM)[6],该量表分为5个能区,共61个项目,评定患儿视觉追踪(5项)、上肢关节活动能力(9项)、抓握能力(10项)、操作能力(13项)、手眼协调能力(24项),每项均设定为0、1、2、3四级评分,原始分满分为183 分,通过查表可以得出具有等距特性的精细运动能力分值(FMFM 分值),得分范围在0 ~100 分。评估工作由我院评估科室人员承担,均为经过严格培训取得评估资格证的专业评估师,评估师不参与训练,在患儿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测评记录。

结 果

治疗前改良Ashworth量表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精细运动功能(FMF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良Ashworth评分、GMFM-88及FMFM疗效评估在治疗第1疗程结束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良Ashworth评分、GMFM-88及FMFM疗效评估在第3疗程结束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GMFM-88及FMFM评分情况表(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讨 论

根据统计数据发现,我国1~7岁儿童脑瘫的发病率在为1.2%~2.7%,近年,意外伤发生率的增加,医疗水平的进步促进了高危新生儿存活率提升,但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7]。脑性瘫痪的发病与分娩前因素、分娩时因素及分娩后因素等多个高危因素有关[8],早产是脑性瘫痪最重要的高危因素[9-10],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脑外伤、惊厥等的出现同样是发生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11]。现临床上多采用运动、针灸、推拿、物理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12-13]。

小儿脑瘫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可归于“痿证”、“五迟”、“五软”、“五硬”范畴。中医古籍中没有小儿脑瘫这个病名,但有不少关于本病的记载。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中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缓慢的记载:“四五岁不能语候”、“齿不生候”、“头发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张氏医通》曰:“小儿五迟之证,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小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指出了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脑为髓之海”,“脑主神明”,髓海充实,则可职司神明。分娩前孕母失于调养,扰动胎气,致小儿肾气不充,不能充养脑髓;或因分娩时及分娩后等因素致患儿脑络受损,痰瘀阻于脑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脑髓失养。“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三脏失司则损伤脑髓,致脑髓未满,脏气虚弱,筋骨肌肉失养。故中医治疗以滋补肝肾、益精生髓、生肌壮骨、益气养血、通血活络、强筋壮骨为主要治疗原则。

头针疗法是在中国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脑,能健脑调神;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可健脑益智;颞三针为手足阳明经汇聚之所,故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鼓舞少阳生发之机;智三针由神庭、左右本神三穴组成,神庭为元神所居,故可益智健脑。针刺足三里以培补后天,补气养血、濡养经脉、强壮筋骨;针刺合谷、血海、三阴交以运行气血、活血化瘀;根据“治痿证独取阳明”,针刺臂臑、肩髃、曲池、手三里以达到行气活血,舒经通络的作用;阳陵泉为筋会,配以环跳穴位强壮筋骨、舒经通络。

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针刺穴位可取得“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之功效,即调和气血,使阴阳达到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现代研究亦表明[14-15],针灸可降低血管紧张度,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患儿的脑部供氧;还可以提高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及修复,改善脑组织及神经细胞的再生功能;又可提高神经中枢的支配或调节功能,促进各项正常反射加速形成,最终获得较好临床疗效。另有研究表明[16],电针可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改善脑细胞的代谢功能,促进了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还可通过神经及体液的调节以改善脑部的营养血供及营养状态,从而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的紧张度。

本次研究可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GMFM-88评价和FMFM评价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而对照组在后期恢复逐渐变慢,由此可说明治疗效果是时间积累的过程,是逐渐加快的过程。改良Ashworth评价肌张力,治疗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在治疗第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样出现了加速恢复的情况。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偏瘫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提高偏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其运动功能,降低患儿肌张力。

猜你喜欢

脑瘫偏瘫疗程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漫画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