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及眼底疾病高危因素分析
2020-04-07凌博陈水生戚翠萍
凌博,陈水生,戚翠萍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湛江 524045)
在新生儿时期,眼底疾病较为常见,其类型包含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病变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易致盲[1]。由于新生儿本身属于特殊人群,疾病往往不容易被发现,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便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眼底筛查工作引起足够重视[2-3]。本文就我院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眼底筛查新生儿2 0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065例,女935例,出生2~39 d,平均 (7.43±1.23)d;早产儿 296例,足月儿1 704例;自然分娩1 443例,剖宫产557例;单胎1 513例,多胎487例。
1.2 方法 研究对象接受眼底筛查前,医生告知家属眼底筛查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由护士助手提前0.5~1 h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国药准字H36020129,江西珍视明药业有限公司)进行双眼散瞳处理,检查前予爱尔凯因滴眼液(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133,s.a.ALCONCOUVREUR n.v.)表面麻醉角结膜后,由助手用手固定好新生儿头部,使用新生儿专用开睑器将眼睑打开,在角膜面涂抹左氧氟沙星眼凝胶 (国药准字H20040234,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使用广州正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 “鹦鹉螺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采取录制视频模式对新生儿进行眼底筛查,拍摄眼底Ⅰ、Ⅱ、Ⅲ区视网膜各部位情况,后期采取视频回放形式对检查结果进行截图分析和打印图片结果。若Ⅲ区视网膜存在异常而机器无法进行清晰录像和观察时,还需要使用传统双眼间接检影镜+巩膜顶压对周边部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收集新生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输血史、不规范吸氧史、多胎及机械通气情况等相应临床资料和指标,分析其与新生儿眼底疾病的关系,探索新生儿发生眼底疾病的高危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底筛查结果分析 2 000例新生儿中,120例发生眼底疾病,占比6.00%;眼底出血发生率最高,占85.83%,见表1。
表1 眼底疾病类型分析
2.2 眼底疾病单因素分析 所有调查对象中,早产儿眼底疾病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自然分娩眼底疾病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患儿,低出生体重儿眼底疾病发生率高于非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有机械通气新生儿眼底疾病发生率高于无机械通气史新生儿 (P<0.05), 见表2。
表2 眼底疾病单因素分析 [n(%)]
2.3 眼底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胎龄小、自然分娩、机械通气等是导致出现眼底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机体多项功能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眼底结构也未发育成熟,加之眼底生理特点较为特殊,很容易受到生产过程、健康状况、相关治疗、母体疾病等的影响,从而发生一些较为特殊的病变[4]。一旦发生病变,便会导致出现较多眼部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甚至会对视力造成终身性影响,并危及生命安全[5-6]。随着医学多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过眼底筛查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视网膜疾病,予以科学的治疗措施干预,不仅可提升存活率,还能够降低失明率[7]。研究证实,积极开展眼底筛查工作能够实现及时诊治,但是这不仅对技术要求较高,还对筛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尽可能降低对新生儿的损伤[8]。
表3 眼底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2 000例新生儿中,有120例发生眼底疾病,占比6.00%;经Logistic分析多因素显示,低出生体重、自然分娩、胎龄小、机械通气等是导致眼底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自然分娩方式容易对胎儿的头部产生挤压 (产道),从而增加颅内压,会阻碍静脉正常血流情况,增加毛细血管内压,甚至会导致血管壁破损。与此同时,在分娩时还需要使用缩宫素,也会在不同程度对血-视网膜屏障造成损伤,从而引发视网膜出血等一系列病变[9]。机械通气方式是一种疼痛刺激源,使用后会对唾液皮质醇产生刺激,并促进释放儿茶酚胺,增加颅内压,从而导致发生视网膜病变[10]。除此之外,早产儿、窒息以及低体重儿等并发症,往往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因此也增加了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属于高危因素[11-12]。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需要做好眼底筛查工作,便于对导致发生的高危因素予以措施进行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确保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