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作用效果分析
2020-04-07林琬林麒马飞煜
林琬,林麒,马飞煜
(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汕头 515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流供应障碍而引发的脑组织缺血或缺氧性坏死,继而发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有研究报道显示,急性脑梗死后约有50%~70%的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甚至有1/3的患者可能进展为痴呆,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既往临床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调脂以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缺血区微循环以及血管痉挛等作用对抗脑缺血,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4]。本文通过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作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56.23±10.52)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44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 (12.52±3.52)h。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6.31±10.56)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48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 (12.56±3.54)h。2组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已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5]; (2)年龄>18周岁;(3)存在显著的认知障碍;(4)均为首次发病;(5)发病至就诊时间<72h。排除标准:(1)合并脑出血、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者;(2)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3)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 (4)既往有明显认知障碍或痴呆史者;(5)正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和血糖、调脂以及营养神经等积极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治疗,使用剂量为200 mg/次,3次/d。所有患者均予以为期5周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进行判定[6]: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90%~100%为痊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50%~89%为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5%~49%为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1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认知功能变化情况主要是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进行评估[7],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消化道出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NIHSS、MoCA、MMSE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NIHSS、MoCA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MoCA和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 (P<0.05);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MoCA和 MMSE评分显著增高 (P<0.05)。 见表 2。
表2 治疗前后2组NIHSS、MoCA、MMSE评分对比 (分)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个由多种病理生理环节参与其中的过程,包括内环境失衡、能量衰竭、炎性细胞因子损害、血脑屏障通透性异常以及自由基等[7-8]。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标在于快速恢复缺血半暗带的供血,为缺血脑细胞提供保护,改善缺血脑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或坏死,从而抑制病灶的发展,缩小梗死面积[9-10]。然而,急性脑梗死后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报道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相比健康人群显著增加。由此可知,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如何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显得尤为重要。丁苯酞是近年来临床上所开展的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化学新药,属于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具有解除微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其原因可能是丁苯酞具有调节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缓解痉挛以及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促进认知功能和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15-16]。与此同时,丁苯酞有利于促进缺血区微循环的重构以及改善,同时发挥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改善能量代谢的作用,最终有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这与李伟等[17]的研究报道一致,提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丁苯酞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首选方案。